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一汽·大众“疯狂国产化”;上海大众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成本控制目标;神龙实施“P2+2”计划,今年削减成本20亿元;东风日产大力推进QCD(质量、成本、交货期)管理……面对车市增速放缓,轿车价格大幅下降,国内主流轿车企业纷纷在节约成本上做起了文章。
强调“节流”,对我国轿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是件好事。高关税导致的高车价,市场竞争不足,加上前几年轿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让国内轿车企业有车不愁卖,卖车就有钱赚,不知不觉陷入了粗放式增长的“泥潭”:在扩大产能的投入上过于超前,甚至一掷千金,过分崇拜最新技术的应用,却忽视了市场的接受能力,以至背上沉重的投资包袱;在新车型引入过程中缺乏长远眼光,只看到国产化率要求放松后用进口散件装车能迅速占领市场,却放松了国产化工作,在欧元汇率猛涨、整车形态认定标准出台后,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在市场推广上讲求排场,互相攀比,大手大脚,追求轰动效应,一个上市仪式动辄耗费几百万、上千万巨资,对活动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放在心上;企业费用管理不够精细,工资水涨船高……
市场由“井喷”到平稳发展的重大转折,车价与国际逐步接轨,让轿车企业的粗放式发展走上了穷途末路。翻看去年的赢利统计表,满眼的负增长最能说明问题。而净利润的下降,更是引起了中外股东的高度重视和担忧。于是,适度放缓原先的投资计划、在新基地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国产设备、“疯狂国产化”、千方百计降成本、大力削减固定费用……就成了企业普遍采用的对策,有的企业甚至出台了广告和市场推广费用减半、降低工人工资、控制出差费用、宁肯停产也要保持价格稳定等看来比较极端的措施。
成本就像海绵中的水,硬挤总能有所收获,特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初期,还能取得非常可观的收益。但是,“节流”毕竟是有限度的,而且其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如果把力量过多放在节约成本上,势必会忽视发展。因此,企业在注重“节流”的同时,还应把精力放在“开源”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用发展的思路促进困难的解决。
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强调“开源”,首先,要注重市场开拓。虽然轿车市场整体增速在下降,但是,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必将导致市场细分程度加深,某些细分市场呈现出很大的增长潜力。谁能否率先抓住特定细分市场的需求,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谁就会在市场上占据主动。其次,要注重汽车后市场的开拓。目前,汽车信贷、汽车保险、二手车置换等业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企业在这些领域的赢利占总体赢利的比例还很低,而在国外,汽车后市场的赢利已直逼跨国公司的制造主业。再次,要在产品开发上下苦功。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适应本地市场的能力,跨国公司对产品开发的管制已经放松,合资企业在开发领域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尽快在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此外,在“节流”的同时,如何构建能留住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有抗压能力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同样是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企业要做好“节流”,同时也要学会“开源”。要“开源”与“节流”两手抓。
( 责任编辑:胡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