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日前公布的“上海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至2004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由4.7万激增到10.3万,就业率由79%上升到95%。高校扩招并未引发“就业难”;未来两三年内,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将保持目前态势(《解放日报》6月5日报道)。
上月28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在“2005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上说,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达到73%以上,即不低于去年水平。那么“上海大学生就业取向”对今后两年上海高校就业率的乐观估计,与刘司长下达的指标有没有内在联系呢?
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你信吗?
我不信。虽然上海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大学生就业率肯定比其它地区高,但高到95%,实在离谱。这些年,身居沿海城市的我,有一种明显压力:不少亲朋好友请托为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找工作。我把自己所有关系动员起来,可仍收效甚微。有朋友说,他们单位招聘只招一个人,却有数十名研究生、数百名本科生应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这些虚高的就业率指标是从何而来呢?教育部的计划指标是主因。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指标,但教育部把它作为衡量高校工作、评估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进而影响教育经费的划拔,就必然造成许多高校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高校普遍的做法是向毕业生下达死命令,要求毕业生在规定日期前把已签好的劳动合同递交上去,否则别想拿到毕业证。于是毕业生们变着法儿搞就业合同,产生了不少亲戚朋友开的小餐馆都成为大学生接收单位的笑话……这样的就业数字有什么意义?
虚高的就业率数字对学生、学校、社会的危害都很大。对学生来说,艰难的就业形势,被虚假数字掩盖,从而难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对学校来说,玩数字游戏上瘾,就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上,使学校这个“厂家”和社会这个“用户”严重脱节。对社会来说,“扩招并未引发就业难”的统计结果,如果成为教育部的决策依据,继续扩大招生,形成恶性循环,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高校扩招应引起足够重视,处理不好会引发严重社会问题。虽然扩招一定程度上起到劳动力蓄水池作用,减缓了大量适龄劳动力进入市场,但劳动力市场是分层次的,大学毕业生对口的高层次人才市场的需求量是有限的,虽然这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有稳步增长,但却绝对接纳不下大跃进式扩招带来的巨大生源。大跃进式扩招与有限的社会接纳能力将产生剧烈矛盾,从而造成社会不稳定。同时,高校盲目扩招,而相应的软、硬件跟不上,只会生产出更多半成品,甚至次品,造成大量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是检讨73%、95%这些数字的时候了。我们必须正视每年新增的数百万大学生,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严峻考验。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高就业率”的数字文章都该不做为妙。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就业率”,共找到
355,910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胡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