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封面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财经时报》对于北京逸翠园交房质量风波的深入报道。我们希望通过编辑记者们的努力,为读者还原逸翠园事件的全部真相,并探究其后的制度背景。但是与读者的信息需求相比,我们得承认仍然知之不多。
这种困惑不仅存在于本报同仁中间,也是许多媒体同行的共同感受——虽然现在对于财经事件、商业新闻的报道已经汗牛充栋,但是真实世界却往往以一种完全不同的逻辑运行着。在我们的报道中,常常发现公开的与灰色的、台上的与桌下的互相交织。我们努力从公众公司的公开信息中寻找线索,却发现在这些数据背后却是各方既得利益交错、政企边界含混,但是这大大小小的利益主体面对媒体却一律三缄其口;我们关心中国制度变革的进程,然而代表国家意志的各种市场经济大法和制度设计,制定过程却仍然难脱关门立法、部门立法的窠臼,而其中的真味却常常不能向外人道。
从这个意义上说,逸翠园事件中的开发商——和记黄埔主动面对媒体,应该是一个进步。这也与和黄一贯强调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匹配——“我深信在获取更多盈利及更高效率所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下,也不应牺牲了我们维护公平及灭除疾苦的决心。”李嘉诚(李嘉诚新闻,李嘉诚说吧)先生的这句话在和记黄埔公司网站“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段。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不可说”的东西,许多行业的潜规则使这个“交房事件”复杂起来。
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历程已有经年,社会各阶层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度前所未有,关键领域的改革到达打破坚冰的临界点。媒体提供的财经和商业新闻产品此时不再只是一个专业人士小圈子消费的奢侈品,而是关系到普通人的票子、房子、车子。这一阶段大致相仿美国上个世纪初:经济高速发展,但财富生成与惠及大众之间尚有不和谐;官员与企业关系未能厘清,市场经济秩序处于建立初期。于是有了1903年至1912年长达十年、轰轰烈烈的“扒粪”运动史,这对美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肯定是有所助益的。
财经媒体的责任不但是读者赋予的,也是作为社会生态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自我担当的这一责任,有两条要着:第一,掌握好各种专业分析工具;第二,坦诚面对读者,知之为知之。我们当然更希望今天的企业能更加勇敢地说出真相,与提升交房的质量相比,这一点同样重要。
我们的点滴努力也许距离事实真相仍然山重水复,但是距离无知和失语已经远了一步。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悲风)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