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股东纠纷,已经被迅速催化成了备受关注的商业事件,重要的催化剂是民族品牌论。虽说是一桩实实在在的商业纠纷,但宗庆后(宗庆后新闻,宗庆后说吧)打的民族牌,达能坚持的契约精神,品位都不低。
宗庆后(宗庆后新闻,宗庆后说吧)也好,范易谋也罢,都是理性的商人。虽然是人就都会有情绪,但情绪的表现有时却是出于理性的思考而刻意做出来的。作为普通观察者,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地受到感染,看到舞台上人哭自己也哭,看到上面的人笑自己也笑,正所谓“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达能与娃哈哈纠纷这出大戏,事先没有多少炒作,但令人始料不及的却是演员越来越多,比如叶红汉、李光斗等人就先后站到台上,他们声援宗庆后,都认为保护民族品牌是本案重中之重,认为保卫民族品牌已经到了万分火急的时刻。不过登上舞台的另一些人,却对宗庆后的表现展开质疑,怀疑娃哈哈挑起舆论介入是哄着百姓给自己帮忙。这些人的数量现在不是很大,影响力好像也不够,他们是坚持契约精神的一派,认为重合同守信用是商业社会的核心价值。
演员多了,戏就复杂了,有可能到最后会冲破导演的预期,比如政府和司法机关也有可能被拉上舞台,尽管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参与进来。两国政府和司法系统也很有可能都要参与进来。至于群众演员的规模,大到什么程度那就更不可预测了。因为他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成了影响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场戏已经足够热闹了,那么怎样收场?要皆大欢喜,还是悲壮波澜,全看当事各方怎么想了。
我们先来看看主角们有几种可能的选择?首先,在娃哈哈一方,面对达能的收购企图,既可以拒绝出售非合资企业(毕竟在中国不存在保护强买强卖的法律),也可以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卖了算了;达能方面则既可以买也可以不买,买的话可以增加自己的盈利,不买的话可以通过诉讼手段,限制娃哈哈品牌在非合资企业使用,从而逼迫娃哈哈把精力放到合资企业上来,这也是增加盈利的一种方式。
顶牛的选择是双方使剧情冲突达到高潮的一种设计,会使冲突看起来更加精彩。毕竟股份公司不仅是资合公司,更是人合公司,人不和,就跟夫妻一样,即使有法律保护日子也不会好过。比如,宗庆后可以在一怒之下彻底放弃娃哈哈这三个字,在非合资企业另立招牌,东山再起。虽然这样损失巨大,但对达能来说能奈我何?在达能方面,最狠就是一怒之下免了宗庆后合资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彻底控制合资公司的管理。可以仰仗51%的大股东地位,采取出售,增资扩股,改变经营路线等手段逐步将娃哈哈集团彻底挤出合资公司。还可以利诱娃哈哈最具价值的销售网络,来个釜底抽薪。总而言之,商场多诡诈,谁能赢全看手段的运用。
这些猜想看上去很可能在现实中出现,不过,唯一没有考虑在内,而又必须考虑的因素就是冲突双方的商业理性。商人之间的冲突无论如何是不能拿夫妻吵架来比喻的,因为这里不存在任何感情因素,纯粹是利益博弈,他们要权衡的只是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的差别,其他的统统都是手段而已。
娃哈哈是中国人创造的品牌,但是否真正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什么利益并不是十分确定的,达能可以高扬契约精神,以法律的名义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是诉讼上的胜利与其今后在中国发展的前途相比较,却只是不值一提的糖果而已。
所以,这场大戏很可能在公演之后重新回到密室中,由双方当事人和他们的律师根据自己的谈判能力来决定结局。这种结尾,对于我们这些观众来说就产生了另一种遗憾,那就是无法从这些私密谈判当中了解到高手之间真正的博弈过程,而我们十分想学的、必须要学的东西,正是含在其中的商业计谋和法律智慧。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在不违反法律和合同的前提下,宗庆后先生能够大大方方地把他的体会再次贡献给我们。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