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央行再次“加息”。此次加息已经是本年度第四次、也是2004年以来的第六次加息。从央行加息的频率看,近两年多以来,加息的频率在明显加快,显见央行紧缩性调控力度明显加大。
在这样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所谓进入“加息周期”的说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尽管曾有开发商断言“越调控房价涨得越高”,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因为货币政策实施本身的时滞性,让其效果很难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甚至会导致与调控方向相悖状况的出现。然而,这绝非意味着货币政策没有任何影响。打个比方说,货币政策就像是中医,往往看似效果缓慢,但是一旦显效,则往往可以治本。
在美国房地产最为火爆时,4年时间的累计涨幅达到了50.56%。而伴随房价的飙升,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25%。但是,由于货币政策效应相对间接和迟缓,利率水平的连续上调在短期内并没有直接给房贷市场产生影响,这也让部分投机者产生了政策误解,甚至加大投机力度,市场上一度充斥着房价“永涨不跌”的狂妄言辞。然而,当政策的累加效应逐步积累沉淀,最终还是在某一时刻发挥出了质变的效果。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次级贷款”风波,其根本原因就是房贷利率的不断提升压垮了风险贷款人。
反观国内,伴随着未来“加息周期”的进一步强化,“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随之逐渐成形。以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例,由于房价的持续飙升,现在的买房者贷款金额动辄在五六十万元以上,甚至超过百万的也并不少见。高额的贷款规模将直面未来密集而连续的加息周期。尽管从每次加息的幅度看来,增加还款的额度并不大,但加息的累计效应最终会在某一时刻产生质变。或许这种变化在一开始只是表现为个别坏账,但银行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面对坏账风险反而会收紧银根,进而会加速坏账的产生,是为恶性循环。事实上,来自银行和房产开发商的一些迹象已经显现出了这种担忧。央行近来多次在各种渠道警告商业银行的房贷风险,而银监会主导的房贷风险测试显示,一旦房价跌幅超过15%,房贷坏账将会大幅度增加。此外,根据媒体报道,近来越来越火爆的房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抢购”现象。但是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很多曾经蓄意囤积压盘的开发商却开始大规模推售房源。因此,在“抢房”的背后,开发商、中介公司、二手房业主刻意制造交易繁荣景象,以引诱购房者入市的可能性很大。(8月22日《东方早报》)
这些迹象均显示出,在加息周期和房产调控新政酝酿的背景下,楼市的价格波动风险将愈加明显。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