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宏观调控组合拳系列访谈
徐滇庆、叶檀、时寒冰解读9•27房贷新政影响
背景:央行、银监会9月27日共同发布通知,要求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通知要求,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此外,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开发商囤积土地、囤积房源的投机行为,银监会也会重拳出击,从信贷的角度加以规范。
搜狐财经邀请专家学者对9•27放贷新政出台的背景及影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后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展望。
嘉宾:
徐滇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徐滇庆的博客
叶檀 每日经济新闻资深评论员 >>>叶檀的博客
时寒冰 上海证券报资深评论员 >>>时寒冰的博客
主持人:魏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徐滇庆
每日经济新闻资深评论员叶檀
上海证券报资深评论员时寒冰
第一部分:当前的房地产调控形势
主持人魏喆:能否分析一下当前的房地产调控形势?
徐滇庆:政府必须通过税制改革压抑过度投机活动
徐滇庆:经过几年实践和摸索之后,政府和学界基本统一了认识。肯定地讲,没有人欢迎高房价。连房地产开发商都觉得房价上升太快,弄得心中无数。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容易出现房地产泡沫经济,进而危及整个金融体系。但是,简单地调控房价,非但没有起作用,反而把房价越调越高。到底政府应当管什么,不应当管什么?必须弄清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管好该管的事情。如果市场失灵,政府必须站出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弱势群体。如果市场机制没有失灵,则尽量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
房价上涨的基本原因是:第一,供不应求;第二,资金流动性过剩,第三,资产重新定价。这些都不是简单限制房价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资产定价问题对房价上升的压力最大。老百姓在银行里的存款有17万亿,而商品房的年销售量只有2万亿。股市的规模不够大,债券市场还刚刚起步。在出现了负利率之后,资金必然流向房地产市场。房价上升犹如大江东去,在目前一段时间内不可改变。
在房价持续上升的过程中,政府必须通过税制改革压抑过度投机活动。要给炒房活动降温,增加炒房者的投机成本。要通过房地产税来限制有钱人买多套住宅。有些有钱的人买几套房子闲置在那里等待房价升值。显然,不应当鼓励这种现象。要整顿房地产业的竞争秩序,务必让房地产企业的资本充足率达到国家的最低标准。同时,政府要以加倍努力来关心中、低收入家庭,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困难。要争取做到让老百姓买不起大的,买小的;买不起贵的,买便宜的;买不起新的,买旧的;买不起,租得起;租不起,政府白给你。为此,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大量提供小户型住宅,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完善租赁市场秩序。根据政府可以调动的财力,尽量保障穷人有房可住。只要能够做到这些,即使房价继续上升,老百姓也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叶檀:不能只关注房贷新政 要关注房地产调控组合拳
叶檀:我们一直在关注927调控政策,但我们不应该仅仅把着眼点都关注在房贷方面,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其他的调控政策,包括地根紧缩,包括房地产税收政策,特别是《物业税》,我不认为单独的房贷政策会对房地产产生重大的影响。
具体而言,关于房贷,我想我们不仅要关注他对个人的住房投资会产生的影响,还要关注他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第一点。
需要关注的第二点是,在目前政府出台的规定里,对保障型的住房的规定,也就是90平米以下的普通商品房,占推出商品房比例的70%这一政策落实到底能不能到位,我想是非常关键的。
需要关注的第三点,就是《物业税》的推出,这是重中之重,其实现在《物业税》的试点已经在十个省市推广了,这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政策。
时寒冰:两次调控政策并未获得预期效果
时寒冰:房市调控政策在被各种强势既得利益集团化解。与房地产利益攸关的一些地方政府,对房市调整政策阳奉阴违;一些银行和众多的炒房者成为房价上涨的推波助澜者;一些开发商捂盘惜售、囤积居奇并编造、散布虚假信息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需要住房的民众成为被各个强势利益集团肆意掠夺和鱼肉的对象。这就是当前房地产调控的严峻形势。但是,个别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仍在刻意掩盖问题,鼓吹房市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这其实是在误导决策层,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两次调控政策并未获得预期效果。要更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房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一是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二是使住房供应结构趋于合理。
先看第一个目标,不需要查看具体数据,老百姓自己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房价正在迎着调控政策快速上涨,越调控房价越高的事实即使有关部门也是承认的。像深圳市,媒体报道称,截至6月21日,深圳楼市均价为15487元/平方米,与2006年深州市全年平均房价每平方米9384元相比,上涨竟然超过七成!
再看第二个目标。国家发改委7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90平方米以下住房完成投资仅占住宅投资的19.5%;建设部信息系统数据显示,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批准预售商品住房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由2006年上半年的19.18%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24.31%,仅增加了5.13%。大户型仍是主流。
第二次房市调控政策出台时中央明确要求:“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紧挨着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重要的表述:“过去已审批但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根据要求进行套型调整。”显然,如果中央的这项政策得到认真执行,即使剔除时间差因素,9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供应,增长也不会如此缓慢。
这说明,调控政策没有产生效果,调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第二部分 927房贷新政的影响
主持人魏喆: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如何影响购房需求?
叶檀:单独的房贷新政不会对购房需求产生实质影响
叶檀:我觉得光是一个房贷新政应该产生不了实质性的影响,我们一直觉得加息或者收紧银根会使商品房的价格下降,但是其实这个观念是不对的,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一个是银根根本收不紧,一个是,就算银根短期收紧之后有一个短期效应,但是我们都没有看到在长期房地产价格稳步上升的情况下,收紧银根对房价造成的影响是适得其反,价格呈现的是一个报复性的反弹现象。
主持人魏喆:为什么会这样呢?
叶檀:因为在货币流动性过剩的这样一个大背景、大前提下,实际上银根是非常难收得紧的,资金是像流水一样到处流动的,如果房地产预期收益能够甚至远远的超过利息的上涨幅度或者超过成本的话,人们追逐房地产就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行为。加息也是一样,我们老说加息是紧缩政策,其实我一直在说,,加息不代表一个紧缩政策,而是现实货币宽松环境一个增值的反映,正因为过于宽松了所以要加息。
徐滇庆:房贷新政显示政府打击投资的决心
徐滇庆:如果说有人声明他是购买第二套住房,很可能是为了投资,而不是自己居住。否则,他们会有许多理由来回避政府对购买第二套住宅的限制。当然,对于过度投机行为应当有所约束。与其问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还不如直接说明白,这是政府不鼓励房地产过度投机的一个姿态。如今,许多人连购买第一套住宅还有困难,真实需求居高不下,因此,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究竟能对购房需求产生多大的影响还要冷静观察一段时间。
时寒冰:靠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尚难抑制炒房
时寒冰:购房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投机、投资需求,二是居住需求。
对于自住的人来说,既然能买第二套住房,经济实力一般不会太差,第二套住房首付提高一些影响不大。
对于投机、投资者而言,他们又分两种情况,一是靠自有资金炒房者,二是靠银行贷款炒房者,第二套住房首付提高只会对靠银行贷款炒房的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第二套住房首付没有提高的时候,他能炒50套房,现在第二套住房首付提高后,他能炒45套房,不过是少炒了几套房而已,还不是一样在炒吗?
因此,我认为靠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来抑制炒房没有对症下药。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些人一次性买几十套住房,为何不受任何制约?富人凭借自己拥有的财富损害民生,通过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对弱者进行鱼肉和掠夺,应该严厉禁止,对于这类炒房者应该绳之以法,根本不是什么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的问题。
主持人魏喆: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如何影响开发商?
徐滇庆: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对开发商的影响不大。
时寒冰: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投机、投资者为何敢于炒房,原因是:对未来的房价上涨有良好预期!
也就是说,只要开发商能够通过捂盘惜售、囤积居奇抬高房价,就不愁投机、投资者不跟进,而那些对住房有实际需求的人也只能无奈地去买房,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交给那些唯利是图的开发商。我们知道,开发商对房价的掌控作用是非常强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房地产市场的信息基本上掌握在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手中,由于两者具有利益共同点,不少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中的相关信息不公开,甚至刻意加以掩盖。比如,由于福州市物价局公布住房成本而引发的成本公开问题,至今未有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再去做。这样一来,通过开发商获取房地产相关信息几乎成了惟一渠道,加之不少媒体从开发商手中争抢广告,他们不加核实地转发开发商提供的信息,制造供不应求的紧张气氛,哄抬房价,误导民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开发商也可以通过助推房价上涨,加大人们对未来房价上涨的良好预期,从而,化解掉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的影响。
主持人魏喆: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能否使房价降温?
徐滇庆:肯定地讲,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会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但是,不能过高地期望这项政策的作用。促使房价上涨的因素很多,首付标准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由于识别购房者是否属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难度比较大,回避这项政策的约束的空子比较多,这项政策很可能是管君子管不了小人。
房市调控之所以限于困局,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地方政府在其中的利益太深
时寒冰:这个问题我前面差不多已经回答了。要使房价降温,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首先,地方政府必须得有所作为。所谓己不正不能正人。地方政府首先应该根据中央要求,加大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而不能一味地用人民的土地去牟取自身私利。如果地方政府不断通过招拍挂的游戏规则抬高地价,扩大自己的收益,它就不得不默认开发商囤积土地而不去追究(不然,以后开发商也不敢出大价钱拿地了)。土地资源落入众多以逐利为目的的开发商手中,地价必须上涨,而地价上涨房价就很难真正降下来。
因此,房市调控之所以限于困局,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地方政府在其中的利益太深。这影响了政府对调控工具的选择,它更倾向于用加征税收等方式调控政策,因为这种调控方式无论效果如何,政府都是最大受益者。房价越调控越高,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在调控中逐渐增加具有一定的同向性。如果走不出这种轮回,房市调控很容易沦为一种作秀游戏。
猪肉涨价一调控就产生明显效果,就是因为各个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利益在里面,房市调控要产生效果,就必须首先把地方政府与房市中的利益剥离出来,至少也让其不再像现在这样联系得如此紧密,那样的话,房价自然会降温。
第三部分 房贷新政的落实条件
主持人魏喆:政策出台最终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的执行情况,前面的问题谈到一些,再次还想听听专家们的具体分析。您认为,政策奏效或者说政策落实需要什么条件?
叶檀:这些政策到底能不能落实到位,确实需要一些前提条件保障。首先从房地产贷款这块来说,如果说现在从央行和银监会出台的这些政策来看,房地产贷款主要想达到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房地产的信贷收缩,然后减少银行房贷方面的风险,使得投资性住房的比例能够下降,从抑制需求这个角度来解决住房供求关系紧张的问题。还有一个目的,很明确的,为了满足一些保障型住房的信贷需求,从这两方面的目的来看,是否能够达成,我是有疑问的,我认为不太可能说达成一个有非常良好的效用。
商业银行房贷到目前来看还是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其实是要追逐优质贷款的,因为商业银行是利润至上的,不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一个平台,所以如果你把保障跟市场这两块混到一起的话,是会产生内在的非常激烈的矛盾的。对于银行来说,它仍然是想放贷,它有这个内在的冲动。此外开发商、中介公司、银行,中间到底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利益链条,这个利益链条如何发挥作用也决定了政策执行会遭遇多大阻力,因此我觉得在政府监管无法到位的情况下,新政很可能被瓦解。
比如现在讨论怎么制定二次置业、第二套住房的问题,已经很明确,我在给《南方都市报》里的文章也写到,事实上央行的征信局局长和央行的副行长苏宁对于央行是否具有界定第二套住房的技术手段,他们的看法是完全不一致的。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商完全可以采用阴阳合同的办法把这个规避掉。征信局局长说,一个自然人名下所有住房情况是可以根据央行的征信系统反映出来的,但是现在央行的征信系统现在不能反映,因为这也需要跨部门的协调和法律授权的问题,现在央行是没有经过法律授权的。如果商业银行要把握家庭情况的话,必须要房贷员一户一户的到每个家庭调查,而且还得非常了解这个家庭,知道他有几套房,比如在丈夫名下、在妻子名下、在孩子名下,这个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事实上,二次置业基本上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分成两块,一块是没有经济实力,信贷收紧之后要改善住房,这块需求是抑制下去了。但是我们看到,从国外的银行,现在像渣打这些银行仍然没有收紧第二套住房贷款的意思,会听央行的指令。还有这些购房者,从2000年到2006年,完全现金支付的比例直线上升,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在财富上拥有的资金,对他来说40%的首付不是太大的问题。从这方面来说,我觉得房贷新政是可以给规避掉的,而且如果把市场和保障性混为一谈的话,只能是市场做不好,保障性也做不好。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思路,针对业内人士、朋友也探讨过,我们觉得把公积金中心或者政府另外设立一个住房银行,来保障中低收入阶层住房的信贷,把公积金吸纳进去,这是比较好的做法,会使保障做的更加完善一些,而不是让商业银行做这一块。
主持人魏喆:这两天这方面的报道也比较多,我看了一下各个银行对新政也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中行、招行、光大银行、工行、建行等都推出了实施细则,他们的松紧程度有差别,具体的条款也有差别,比如像光大银行,对于第二套房的界定就是以个人为单位的,但是像交行、工行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还有像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据媒体报道可能将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提高到五层,各个银行具体细则有松有紧、最后各个银行会不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在具体的细则上钻空子,最终使房贷新政的效果大打折扣。
叶檀:如果不是央行对于细则一刀切的话,肯定是各家银行各自解说,各自解说的结果就是使得政策的效率彻底削弱,到最后就没有了。我们来看,不同的银行他们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基本上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表现出来就是不愿意放弃房贷这一块,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会表现的稍微轻化一点,其实两个东西从短期来看各有个区别,但是从长期来看追逐利润的这一点是不变的。看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因为从国家那儿拿到的政策比较多,或者对今后的一些中间业务政府的审批抱有比较大的希望,而且比如说房贷这一块也已经完成比较好或者已经风险比较大,这样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来核定稍微严格一点。对于小的商业银行来说,因为房贷本来就是他们很重要的一块业务,而且还涉及到未来业务,而且他本来占的市场份额就小,他当然不希望把这部分业务拱手让给其他银行或者让给外资行。
而且我们知道,现在的城市商业银行地方政府的影响很大,各方面的利益博弈更多,所以不一定央行的规定令行禁止。从这两块来说,如果说在房价还没有调控下去或者预期还是比较高的情况下,我相信到最后国有商业银行也会出台再解释这样的方法,来保证房贷的的业务量。现在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房贷业务量是处于一个垄断地位的,它还会出台新的解释保持他的垄断地位,所以在这个方面他是不会变的,我觉得这是应对技巧的不同。如果说有一天城市商业银行或者外资银行的房贷业务威胁到国有大商业银行的利益了,我想国有大商业银行再怎样也会优先来发展这一块的。我们可以把国有大商业银行的表现看作两种,用两句话来说,一个就是他是长子,他平时得到利润比较大,有一些垄断优势,这是一个长子效应。还有一个就是说,事实上承担风险比较大,有一个风险释放的要求。
主持人魏喆:看过一个分析,说如果一套一百万的房子,最近5次的加息到明年的1月份全部生效,这套房子每月还款额度就要增加600多元,之前每次调控我们感觉不是很敏感,但是在连续加息的环境下,月供的增加就不能忽视了,加之房贷新政,以及可能陆陆续续出台的《物业税》、90平米住宅比例70%政策的落实等,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什么局面呢?
叶檀:分开来看,如果说明年征收《物业税》的话,因为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如果明年大幅度加征《物业税》的话对房贷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你买了房地产,你是等着它未来红利的,但是现在政府税收把未来红利这条路卡死了,而且大部分的利润如果归于政府的话,我觉得这个对房地产投资的打击是致命的。
主持人刚刚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购房会有什么影响,在不断加息的情况下,我们比较明确的看到,它对普通的购房者、工薪阶层,靠公司赚钱来买房的人,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知道在基本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其实它的财富分配是不均衡的,基本上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所以加息之后,对于你要还贷,你想如果一个人贷款20年,他的资金实力应该是不太强的,或者说他的投资愿望也不太强,他也不会马上把房子出手。他的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弱的,这样的人如果改善条件或者想有了一套小房子后想买第二套房投资一下,这个风险是最大的,承受的压力也是最大的,这样的人对于利率各方面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但是对于真正有资金实力的人来说,包括对于已经上市、有海外融资渠道,这样的房地产商来说提高到40%的首付比,我想是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你想他买第二套住房跟他买第二十套住房去投资是没有什么差别的,这两种人是有质的差别的。如果说我想购买几十套住房的人,当他面临以前我们还看到在银行激励的情况下有循环授信各个方面,现在我想如果房地产还有投资价值的话,他会去开辟一些新的融资渠道。所以我要强调的是,资金的成本不是问题,资金的来源现在也是很多的,现在最主要的就是一个住房子预期的问题。
主持人魏喆:在您看来如果想要房贷新政落真正发挥效果,银监会和央行是必须要出台“一刀切”的具体细则?
叶檀:对,如果他真的想让房贷新政落到实处,只有把商业银行进行行政化管理、进行一刀切的管理,这样才有可能有效果,但是对商业银行是致命的打击。
主持人魏喆:我觉得这种阻力好像会很大?
叶檀:这个肯定会很大,如果不让银行按照对他们对市场优质客户的判断进行房贷,难道央行会给这些商业银行兜底吗?实际这方面遇到的阻力是比较大,所以我们也关注到一条,就是说央行其实在出台新政之前也希望财政部对于银行保障性的贷款能有一点表示,因为这是一种公共职能,本来应该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但是他们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下,从银行体系内部,从上到下对新政到底有什么看法,或者压力之下出台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是会对银行执行的积极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第四部分 百姓的购房策略
主持人魏喆:现在面对目前的这种状况,老百姓在做自己购房决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徐滇庆:如果是购买第一套住房,自然不必担忧。如果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而购买第二套住房,为什么不把前面一套卖掉?这样一来,不还是属于买第一套住房吗?
时寒冰:我觉得这根本不是老百姓能够选择的问题,政府应该给老百姓提供他们最希望的选择,那就是,优质的低价房。许多老百姓对调控报有很大的期望,他们信任政府,相信政府能够通过调控压低房价,但是,房价越调控越高,这个时候再问老百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购房策略是不妥当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由政府回答,政府应该遵守对人民的承诺。
叶檀:在你要投资购房的时候,我想除了要考虑资金成本之外,其实你要考虑的最大的未来房地产投资收益可能遭遇的哪些打击,我想最主要的我要强调两点,一个是货币政策的环境,一个是税收环境,这个是最最重要的。
主持人魏喆:房贷新政对于银行征信系统提出了哪些要求?
徐滇庆:众所周知,我们一定要建立一套全国通用的资信系统。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距离我们有一个完整、有效的银行征信系统还有很大的距离。
叶檀:我想征信系统如果作为一个完全的系统支撑的话,它还是需要改进的,它的征信系统的数据是否完备,是否可以及时的反映以家庭为单位的购房情况,我相信征信局的业内人士和大多数市场人士的看法,从现在来看,这个数据都是不完备的,其实如果是这样的话,央行征信系统这部分还是需要完备的,这还是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比如建设部或者是另外一些部门的支持,然后还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各个银行之间的大力协作,还需要银行有积极性做这个事情,还需要法律不动产方面征信的授权。
时寒冰:我一直认为,地产调控首先应该从地方政府身上展开,而不是银行。当然,可以把银行诚信体系列入调控政策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我记得,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近几年来,人民银行在信贷征信体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集中统一覆盖全国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并宣布投产运行。目前,这个数据库已经为1200多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为5.7亿自然人建立了档案。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些信用档案的共享。据我所知,美国的信用档案是共享的,不仅信用信息获取便捷,获取的费用也非常低廉。我国应该借鉴这种做法。通过信用档案,打击炒房者。我个人认为,对那些炒房的人,银行根本不应该提供任何贷款支持。最起码应该做到,不对那些一次性购买几套甚至几十套住房者提供任何贷款支持。同时,对于那些坑蒙拐骗或自有资金不足,信用度极差的开发商,银行也应该拒绝向其贷款。
第五部分 房地产调控后续政策
主持人魏喆:能不能对于整个927政策做出一个整体的评价,并且展望一下房地产调控的后续政策?
徐滇庆:防范由于房地产泡沫而导发金融危机,始终是我们需要时刻铭记的任务。房价飞涨充其量不过是肌肤之疮,而金融危机才是心头大患。要注意截断房地产投机活动通往银行的渠道。要防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不良贷款。必须通过全面的税制改革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秩序。
时寒冰:房市调控政策不在于出台多少政策,也不在于调控多少次,关键是要对症下药,关键是执行力度,一句话,关键是要出效果。在两次调控政策都没有被认真执行的情况下,再谈后续政策并没有太大意义。我觉得,首先应该对前期的调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那些阳奉阴违,故意抵制或变相抵制中央调控政策的官员应该进行严厉问责,对于那些为了牟取暴利不惜违法、不惜对抗调控政策的开发商等既得利益集者应该严惩不贷。上述既得利益集者凡违法犯罪的应该绳之以法。只有对前期的调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追究责任,才能谈后续政策的事情,否则,出台再好的政策如果不执行也不会有效果,只会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调控组合拳将源源不断出台,927新政只是其中的一个点
叶檀:我觉得927出台政府的意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其实代表着政府从商品房为主向保障型住房为主调控转变的一个过程,我想927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政策的环节,它不代表着政策的开始,也不代表着政策的结束,而是在政策转变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对927的房贷新政寄予厚望,就是过于高的希望,这个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应该非常明确的看到这一点,927新政存在着一些技术上无法逾越的障碍,而且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相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房贷新政只有跟别的政策配合,而且房贷新政是有必要进行改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才可能说从长期来看有一个回落的过程。但是我觉得对于房地产的业内人士也好,对于投资者也好,关注的主要不是927新政,而是政府新出台的组合拳,我相信927新政只是其中的一个点,我们可以希望政府有源源不断的组合拳出台,因为这是不可知的房地产市场未来最大的风险,从土地的结构性调整,到《物业税》有可能出台,到《物业税》出台之后整个房地产税收体制的调整,到人民币明年是否能够大幅升值,这些都是值得密切关注的一些举措。
作为一个短期的标志来看,房地产是否值得投资,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它的股价如何,投资者对于这些上市公司的信心指数如何,也是我们可以关注的一个点。
从长期来看,政策的组合拳,尤其是直接牵扯到房地产投资收益的这些政策,我想成本还只是很小的一块,主要是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这两块的出台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中之重。现在来看我认为即使政府目前出台《物业税》的政策,税收的力度也不会太大,要不然会造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突然崩溃,对中国经济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现在应该提醒一下投资者的话,要密切的关注房地产调控的后续政策,房地产的市场投资的预期的改变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了,我的意思不是指这次的房贷新政的预期改变了,而是明年组合拳出来、税收政策出来会产生一个大的改变。
主持人魏喆:所以投资有风险,购房需谨慎。 谢谢大家!
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拨打电话010-62726113。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