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
一、十年发展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国基金业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历经十年的发展,基金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改变了社会传统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据统计,目前基金持有人账户总数已超过1.1亿,扣除重复计算的因素,估计约有25%的城镇居民家庭参与基金投资。
基金迅速普及的程度表明基金业的发展是以信托关系为核心的理财文化被越来越多地认同和接受。
2.基金成为广大投资人参与社会投资的重要方式据10月份中国证券业协会抽样调查显示,在个人基金投资者中月收入5千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比达到80%,这表明小额投资者是基金投资的最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3.基金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基金发挥着中小投资者所不具备的功能。例如,积极参与股票的估值和询价,促进了市场定价功能的形成和完善;基金通过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推动了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普及,提升了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基金广泛参与积极支持了股权分置改革,以及公司并购、重组等市场重大制度变革。推动了相关市场机制的建立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升。大幅提升了市场融资功能,对促进整个资本市场平稳、有序、高效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4.基金业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化基金业的发展为广大居民和各类社会组织改善金融资产配置提供了渠道和方式,加快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进程和效率。与此同时,为基金提供相关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基金业务收入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已由2001年不足3%上升到目前的20%以上。此外,围绕基金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推动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营销和改进服务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转变。
5.基金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五年来,社会保障基金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达到2400亿元,为基金累计实现收益超过800亿元。此外,基金业积极参与了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基本制度框架的研究建立工作。并为113家企业年金提供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服务,从而推动了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市场化改革,提高了企业年金的安全使用效率。
二、基金业发展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回顾过去十年,我国基金行业实现了快速平稳发展,这种成绩的取得是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的,离不开广大基金持有人对基金行业的信任,也离不开市场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
1.顺应社会需要是基金业发展的基础1997年以来的十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持续发展,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客观上对理财市场产生了较大需求。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善金融市场结构,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基金业正是通过不断完善其功能,不断发挥其作用,顺应和满足了上述社会发展的需求,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2.严密的制度安排和完备的法规体系是基金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法规体系是基金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立法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3年10月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法》。《基金法》颁布后一系列法规、规章和规则及时出台,详细具体明确了基金行业参与主体、从业人员和基金产品的市场准入、行为规范、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的制度。
3.切实保护基金持有人合法权益,是基金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过去十年,基金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坚守保护基金持有人合法权益这一核心,例如托管制度的有效实施消除了投资人对资金资产安全的担心。持有人大会保障了持有人对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基金托管人对基金管理投资行为监督形成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充分的信息披露保障了投资人对基金资产运作的知情权,专业评级、媒体监督强化了对基金资产管理的外部约束。基金管理公司与公司股东中业务隔离制度保证了基金管理公司市场化独立运作,基金销售过程中充分的风险揭示,基金运作中强化风险控制,风险准备金以及责任赔偿机制的建立,有效降低了基金资产的运作风险,坚持不懈地推进行业诚信建设,提升了资金从业人员,忠实履行前面尽责的意识和能力。
4.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是基金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基金产品从封闭式发展到开放式,由单一的股票型产品发展为股票型、固定收益型、混合型等产品并存,以及基金业的对外开放启动海外投资理财业务和基金参与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这些业务的转型和转变都是在社会需要与认知程度、市场环境、行业纵深发展状况和监管机构的管理能力相协调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十年的经验表明,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动行业创新和发展,不保守、不冒进,循序渐进是基金业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
5.积极稳妥地对外开放是基金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十年来,在我国统一的对外开放战略安排下,基金业积极稳妥实施对外开放,既主动学习海外经验,不排斥外来机构,又立足本土,不照搬照抄,较好地处理了市场开放与自主发展的关系。从2002年开始,先后已有29个国家金融机构参与设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的加入在产品开发、风险控制、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等方面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经验,促进了行业竞争,提升了我国基金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
我国基金业持续、协调、规范发展
经过十年发展,我国基金业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值得全行业深入思考。
1.我国基金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基金业走完十年发展历程之后,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基金业仍处在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基金业未来发展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国GDP和股票市场总市值已经提升至全球第四的位置,基金业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跟上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步伐,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与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相协调的地位需要全行业付出艰辛的努力。基金业未来发展还将面临着来自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双重竞争,一方面当前我国理财市场混业色彩浓厚,各类理财产品百花齐放,相互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基金业在理财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以及相对优势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局面。
另一方面,随着基金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外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资产管理市场,从而加剧资产管理业的竞争,而本土基金管理机构也将走出国门,在规模庞大、工具复杂,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与海外对手竞争,能否通过直接参与竞争,实现自我发展,成为真正全球的财富管理者,将是我国基金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此外,随着基金业的不断发展,监管机构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能否借鉴成熟市场监管经验,根据市场变化实时转变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进一步放松管制,由规则性监管为主转向原则性监管为主,加强国际监管协调,提高综合监管能力,也将是对监管机构的挑战和考验。
2.我国基金业未来发展应坚持的几个原则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提高我国基金业的竞争力,实现持续协调规范发展的目标,我们认为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与保护基金持有人合法权益为行业的目标和宗旨。过去十年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把基金持有人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持有人利益与行业自身的关系是基金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各类市场主体,以及监管机构只有始终坚持以保护持有人合法权益为核心,行业的发展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和目标。
(2)坚持运用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发展经验。“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保持了基金业过去十年的顺利发展,今后我们仍然要坚持运用这一发展经验,在推动行业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投资产品的多样化,以及服务方式的创新时,在推进市场开放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在改进监管方式,完善监管体系的问题上,要统筹考虑基础市场的发育程度,行业自身的管理能力,社会环境的适应程度和监管资源能力的配合程度,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协调行业的发展节奏和进程。
(3)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路径。创新的力度、活力和主动性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行业发展的进程和质量,基金业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新兴市场经济的后发优势,借鉴国际金融市场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做法。通过创新促进行业更充分地竞争,通过创新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4)坚持诚信、专业、稳健合规的行业行为准则。基金业要始终将诚信作为行业发展的第一要务,重视履行受托人全面尽责义务,要始终坚守专业操守,要始终坚持稳健经营与合规运作理念,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以高标准的行业准则管好运用好受托资产,回报广大投资者。
3.推动行业发展的几项重点措施结合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实际,为推动基金业的进一步发展,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1)积极推动《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改,扩展基金业发展的法律空间。随着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和基金业快速发展,法律滞后的现象开始显现。基金法的部分内容已不再完全适应当前基金业发展和市场监管的需要。例如,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不利于形成更充分的市场化竞争;过严的投资限制局限了基金管理人的运作空间;过细的基金运作规定制约了市场的创新;过于原则条文不利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出。综合分析和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修改基金法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应当积极推动立法机关对基金法修改完善,并相应调整补充和修改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则。
(2)加大力度鼓励业务形式,基金产品和营销服务的创新,支持公司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基金管理公司向机构客户理财专项理财服务试点将于明年初正式展开,相关规则已经公布。机构客户市场对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高,对营销服务业有复杂多样的要求。做好相关制度安排和人员准备,设计开发适合不同客户需求的各类产品,创新营销手段和服务模式,将考验和检验每个公司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对市场短缺结构失衡的公募产品,如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创新封闭式基金,以及创新产品将采取绿色通道予以支持和鼓励。
(3)推动基金管理公司组织制度创新,进一步发挥管理团队的创造力和活力。在基金业充分竞争态势下,有效的公司治理,创新的组织形式,以及公司的诚信水平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各公司应加大组织制度创新力度,探索新型公司管理模式,建立包括员工持股在内的适合基金行业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有效的人才使用和培养战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基金管理行业。引导和支持公司走专业化道路,发展不同风格和特长的专业化公司,研究探索基金公司进行发行上市的试点。
(4)积极稳妥推动海外投资理财业务。目前QDII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希望参与试点的基金管理公司、托管机构,在管理运用QDII资产过程中,认真分析投资的每个市场、每个产品,审慎进行资产配置和资产组合,严格控制风险,不断提升投资经验。同时,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实时调整有关监管制度安排,为更多基金管理公司参与海外投资理财业务创造条件。
(5)进一步提升行业风险控制能力,提高行业社会责任意识。基金业管理资产规模增加,业务范围拓宽,在提升行业资产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加大了行业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大风险控制能力建设,强化遵规守法意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此外,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和引导公司在管理规模增长,业务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同步加强风险控制和合规部门的建设,提升公司风险控制和规范运作的能力。
随着基金业影响的扩大,一些公司开始思考基金业社会责任问题,这确实应引起全行业的关注,在发展基金事业的同时,基金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和谐社会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吴晓灵加强职业资产管理人培养
树立尊重他人财产的理念、以诚信自律为基础维护市场秩序、强化代客资产管理人的资质要求,从三个方面加强职业资产管理人培养。这是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出席“第六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时,发表题为“培育职业资产管理人,提升金融服务水准”演讲时提出的。
吴晓灵副行长在发言中指出,证券投资基金是代客资产管理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财富管理的一种形式,中国有许多代客理财的产品在本质上是证券投资基金。尽管目前统一代客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标准还有一些制度障碍,但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应从社会层面重视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育。
“要树立尊重他人财产的理念,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做好资产管理业务。”吴晓灵副行长说。《宪法修正案》和《物权法》都为平等保护各类私有财产的产权提供了基础,过去由于产权意识不强,金融机构做了许多侵犯客户财产的事情,酿成了金融风险。而现在尽管从制度上有所改进,但只有切实尊重他人财产权才能真正保护自己产权的意识并未深入,基于产权基础上的信托意识也没有完全深入人心。代客资产管理是一个大市场,是银、证、保三业的交叉领域,缺乏职业操守会在与外资的较量中失去竞争力。她引用了祁斌翻译的《伟大的博弈》中摩根先生的例子,表示个人信誉在金融市场中起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吴晓灵表示,职业资产管理人要以诚信自律为基础,维护市场秩序才能减少过度监管的可能。吴晓灵副行长借用金融期货之父———利奥·梅拉梅德的例子,强调以严格的自律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为期货市场树立规则,提出了用创新、营销、效率、教育的理念推动期货业的迅猛发展。针对金融业的一些协会在业务领域制定行为规范和标准并不多的情况,吴晓灵副行长建议,应考虑协会民间化,让协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反映会员的利益,强化自律成为协会发展的方向。
张育军非理性投资行为有四大成因
昨日,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在第六届证券投资基金论坛上表示,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取得重大的变化,但其“新兴加转轨”的性质没有根本性转变。他同时表示,权证与基金非理性投资行为,可以归根于基础建设滞后、投资渠道狭窄、投资者专业水平有限、证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等四大原因。
张育军指出,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取得重大的变化,但其新兴加转轨没有根本性转变。具体表现在:行业管理能力与风险控制水平没有显著变化;投资行为与投资文化没有显著变化;监管理念、机制与效率没有显著变化;市场组织运行方式与体系没有显著变化;公司治理机制与文化没有显著变化。
张育军以权证交易中的异常现象为例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理性投资理念仍然缺乏,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
张育军同时指出,基金业也存在类似问题,一是相关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代销机构重销售、轻服务,客户服务软硬件建设还跟不上客户增加的步伐;各基金公司的基金管理水平日益分化;部分基金公司客户服务系统建设滞后,服务专业性不足。二是基金投资渠道相对狭窄,上市公司质量仍有待提高。三是基金投资者观念需进一步转变。
张育军强调,希望基金公司能够在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持有人服务、基金持有人理性投资等方面有一番系统的认识,能够真正落实《公司法》、《证券法》提出的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维护基金投资者权益等基本理念,借此提高基金行业的内控管理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素质。他表示,深交所将一如既往地搭建平台、推进创新、强化监管,促进基金业可持续发展。
朱从玖外部环境基础制约基金业发展
基金行业的发展,除了行业自身的制度、运行、监管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环境基础。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朱从玖认为,外部的环境基础可能从某种意义上制约了基金业的发展空间,在市场市值达到20万亿之后,从大的方面来讲市场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问题值得重视。第一就是我们的市场如何能够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难题的工具;第二是如何培养合格的市场参与者;第三就是更高水平的公司治理。
朱从玖表示,公司治理目前面临控制权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诉求机制的支持、诚信和股权文化等方面的挑战。朱从玖透露,上证所正准备设立公司治理板块。设立这样一个板块的基本考虑,就是要把公司治理状况比较好的,或者良好的上市公司集中起来,让市场所有参与人去关注它,去研究它,去给它挑问题,去给它提建议。
如何设立公司治理板块?朱从玖提出了几个原则。首先是自愿申报,自愿申报实际上是好人举手的原则。其次,上市公司申报有一个基本要求,即满足上市12个月的要求,以及7项申报的前提条件,满足这个基础的申报条件之后,还有进入板块的20个指标考察。20个指标涉及到4个大类:第一类就是上市公司经营的合规性问题。第二大类指标是跟公司相关联的指标。第三个方面是关于董事会和高管的,这方面就是董事会的独立性,比如独董是大股东和关联方提名的还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提名的。第四个方面就是信息披露。朱从玖还表示,在得到上市公司的申报之后,还要进行社会公示,同时请专业的机构参与。
陈应春把深圳建设成中国基金之都
深圳市副市长陈应春在论坛上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基金业的发展,并把基金业作为支柱产品的重点和优势产业,不断优化基金业的发展环境,促进基金业在深圳的聚集,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的基金之都和财富管理中心。他说,即将过去的2007年是中国基金业空前发展的一年,基金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基金业引进来、走出去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管理理念与国际逐步接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基金国际论坛日益成为基金业界与海内外专家共商基金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对推动基金业思想和信息交流,促进基金产业的稳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陈应春指出,深圳是中国基金业起步和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截止2007年10月底,在深圳注册的基金公司共有16家,资产规模合计1.3万亿元,约占全国基金业的40%,与年初相比增长了4.5倍;资产管理规模过百亿的基金公司已达15家,居全国之首,涌现出了博时、南方等一大批优质基金品牌。深圳基金业创新能力强,多项基金创新产品在深圳诞生,今年国内首只QDII产品就在深圳产生,基金业受托管理,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也成绩显著。
他表示,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并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资本市场发展面临历史性的机遇期,作为市场主要主导力量之一,基金将在资本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引领广大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林义相基金业的“竿”要变成“柱”和“大平台”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表示,我国基金业发展取得了飞速发展,资产管理业基本元素已经具备。但也面临不少挑战,如投资者教育问题、产品同质化、基金核心人员的激励问题、基金业的“马太效应”问题等。
林义相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基金经理变更268次,一共300多只基金,也就是差不多一只基金都变动过一次。从从业的年限来看,选取一年以上的基金作为样本,人数加起来平均的年限是4.1年,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期限是1.3年。林义相还透露,国内1/3的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经验不到一年,一半以上的是2年以下,接近3/4的人管理基金经验不到3年。
林义相认为,基金公司人员的激励,尤其是员工持股,现在看来是没有法律法规上太大的障碍,但问题在于社会的压力和社会的认同。
“管制过度会发生挤出效应,管制过度会使业内的人呆不住,业外的人想进来却进不来。挤出效应很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很多向往基金业,想参与基金业,你不仅把他推到业外,甚至推到对立面。”林义相认为,目前基金业的管制到了“否定之否定”的阶段。
林义相解释,放松管制并不意味着回到十几年前那种有点放任的状态,而是把过严的、过高的门槛、过严的控制等适当放松,实际上实现在一个规范基础上的否定之否定,从而给基金业更大的活力,加快基金业的发展。
林义相还认为,基金公司要研究市场、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林义相尖锐地指出,在股权分置改革上,基金业的声音并不大,研究和推动力度很小。甚至在股权分置改革初期部分基金公司是抵制的,持不看好的态度。
林义相最后还表示,目前还可以考虑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来培育和扶持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中介服务商和专业的服务机构。“基金管理业一枝独秀是很难的;百尺竿头,一根竿孤零零的竖在那里,你能竖多久是不知道的,我们要把‘竿’变成‘柱’,再变成‘大平台’!”
(来源:证券时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