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07年国企实现利润1.62万亿元,创历史高点。这也意味着2007年9月通过《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后,国企分红将迎来一个全新局面。
然而,如同近年来其他改革一样,在涉及复杂的部门利益时,改革方案都体现出最终妥协的特征。
对于推进国企分红,如果仅为了对掌握资金权力的再分配,那么并没有真正意义。最终应实现的目的,是国企分红主要用于民生领域,这需要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的突破,并非朝夕能完成。但近期看,与之相关的基础性改革,需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推行国资经营预算。国企向政府分红的本意,也是为维护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和严肃性。长期以来,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混乱,是我国政府预算软化的弊端,而近年财政体制改革也着力于此。
现有改革试点中,规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由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收取”,并且国企分红会进入三个不同管理范畴,即财政专户、国资委下属国资经营公司和产业基金。此外,国资预算和决算的编制。也只是由本级政府批准。这些现象,都事实上割裂了预算统一性。长远来看,只有真正把所有国企分红都纳入预算内专户管理,并且由立法机关批准和监督预决算,才能真正建立有效的国资预算体系。
其次,实施国企分红也要避免成为国企侵蚀利润的动力。可以预见,在需要上缴利润的情况下,国企采取各种方式缩减利润的冲动就会增加。如财政部表示国企主要问题包括成本费用增长较快、部分行业存货增长较快等。其中,成本费用增加,很多源于工资福利和非经营开支的增长,而存货增长过快,除了经营不善的原因,也有通过存货舞弊而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由此来看,推进国企分红,同样也要从源头上加强国企外部审计和监督。
再次,也要加快财政补贴制度的改革。目前,对国企财政补贴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如地方财政部门可能会把不属于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范围的开支项目,假借企业亏损补贴名义予以解决。再就是缺乏公开透明的补贴标准,虽然可能有相关文件规定,但具体的补贴原则往往是模糊的,公众也无法了解。
如果不能对财政补贴加强外部监督、增加透明度,那么一方面国企对政府分红,另一方面财政补贴又流向国企,将呈现“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扭曲现象。
最后,应该把国企分红与垄断国企定价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推进国企分红,有可能诱发部分垄断企业的涨价冲动,把损失最终转嫁到公众身上。
我们知道,国企分红的目的之一,已明确是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而能否真正使民众受益,还要看能否很好控制企业乱涨价行为,不仅要关注竞争企业,更要关注各种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国企,尤其要约束其隐性涨价和差别定价行为,这也是国企分红必需的配套措施。(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员)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