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佘有宝高兴地回到马鞍山市长运公司上班了。三年前,公司改制时,他不相信能改出什么名堂,跑出去单干。结果改制后的公司,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员工收入都让人称羡。他便要求回来,公司也重新接纳了他。
佘师傅说:“现在的公司不仅让我感到很踏实、有保障,更感到很温馨。”
数字表明,到2007年12月10日,马鞍山市原有的430户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双全”,不仅全部改完,提前三年实现了省政府确定的中小企业改革目标,而且全部改活了。
马鞍山是一个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国有职工人数众多的资源型工矿城市。而这些国企五年前大多处于亏损倒闭边缘,职工生活困难,直接影响该市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速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可当时,许多职工不愿改,怕下岗。
那么马鞍山何以能提前三年完成改革目标,究其原因,是该市在加快国企改革的进程中,不是简单地“一改了之”,给职工一笔补偿费、解除劳动合同就完事,而是注重保障职工权益,构筑“安全网”、打造“减震器”,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置换、两个结合、一个保障”,即政府置换土地、企业置换产权、职工置换身份,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按此思路,进行了“彻底改、全面改、规范改”,从而使该市的国有企业和国企职工“华丽转身”,进入佳境。
五年来,马鞍山累计新增就业人员14.1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7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4.2%下降至3.3%,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7年,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