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保持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力求最终调控结果趋近预定目标,使得人们始终对政府调控抱有充分信心,是在较大通胀压力下保持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情绪稳定的根本前提。
我国采取货币数量紧缩和增加有效供给为主的市场化调控手段,并辅以必要的价格管理,已初步使得物价压力出现趋于缓和的迹象。
□鲁政委
通胀是全球性现象
目前,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脆弱性问题成为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于越南经济存在的问题,很多人认为高通胀是导致金融动荡的最关键因素。
考虑到各国通胀的绝对水平事实上的不可比性,更为合适的考察指标应是当前通胀相对于各自历史的情况。如果这样,那么越南5月份25.2%的通胀水平,是13年来的新高。其实,放眼全球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新兴市场国家,通胀水平再创若干年来新高或超出宏观调控当局的预定目标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代表的“金砖四国”(BRICs)为例,巴西5月份CPI年率为5.58%,达到2006年以来新高;俄罗斯4月份CPI年率达14.2%,为2003年8月以来最高;印度为8.75%,创7年新高;中国通胀率也一度在2月份达到8.7%,创11年来新高。
发展中国家饱受通胀煎熬,发达国家同样面临通胀困扰。以西方三大主要经济体为例,5月份美国CPI年率达到4.2%,为1991年8月以来的第二高位,而当月核心通胀达到2.3%也显著超出美联储所认为的2.0%适度水平;欧元区HCPI年率在4月份达到3.6%,为10余年来最高水平;日本今年以来(特别是3月份)的通胀水平年率也达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诱发新兴经济体国内通胀急剧攀升的原因完全一样,导致发达经济体通胀高位运行的主要因素也是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以欧元区为例,今年以来能源和食品价格对HCPI的贡献占到了30%-50%。美国和日本的情况与此类似。正因为如此,日前闭幕的G8财长会议明确指出:原油和粮食价格引发了全球通胀,其最终危害很可能甚于美国次贷危机。
通胀数据的真正意义
同样的根源,同样的通胀屡创新高,为何人们只在越南将其视为金融风险的根源呢?笔者认为,实际上,较高通胀本身并未被作为其金融脆弱性的一个重要识别指标。相反,作为主要指标的倒是越南宏观调控当局面对通胀高企后的不稳健反应??一次性大幅加息325基点,显然这不是一种理性行为。试想,当乘客认为舵手对航船已失控,可能就没有多少人再敢安心呆在船上;反之,只要认为舵手经验丰富、航船仍在掌握,那么即使风高浪急,人们也只会觉得多点刺激而非视为一种危机的逼近。这个形象的比喻实际上说明了为何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同时面对高通胀,但原像相同,最终镜像却各异的直接原因。
新兴经济体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宏观调控经验不足,高通胀往往会被解读为政府调控能力存在问题,从而对应着经济失控的高概率;而发达国家即使存在较高通胀,但出于对其良好的市场体系和娴熟的宏观调控技巧的信任,人们往往不会认为通胀会在根本上危及经济稳定。因此,与其说是越南的高通胀诱发金融动荡风险,不如说高通胀只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越南宏观调控能力存在问题。
合理引导通胀预期
严格说来,实际上并非较高的通胀数据,而是越南宏观调控不稳健的政策行为,直接诱发了人们的担忧。因此,保持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力求最终调控结果趋近预定目标,使得人们始终对政府调控抱有充分信心,是在较大通胀压力下保持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情绪稳定的根本前提。
当前,我国采取货币数量紧缩和增加有效供给为主的市场化调控手段,并辅以必要的价格管理,已初步使得物价压力出现趋于缓和的迹象。通胀水平在2月份达到8.7%的11年高位后,到5月份已连续3个月出现总体回落趋势,特别是5月CPI更是首次出现了13个月来的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同比“双降”现象;PPI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也仅较上月同比微涨0.1个百分点。当前经济形势所显示的卓有成效的宏观调控效果,在周边国家发生金融动荡的现在,对于保持市场预期稳定意义重大。
当然,由于当前通胀是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推动下的全球性现象,任何一国通胀水平都无法与全球经济形势完全脱离。因此,未来逐步放开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管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体系更趋稳健、增强对外界冲击的抵御能力。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