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农村采访时发现,无论是积极备战春耕,还是忙于夏收的广大农民普遍遭遇贷款难题。而目前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却严重“贫血”。当地政府官员和金融界人士呼吁,应尽快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给信用社“补血”。
农民有好项目但贷不到钱 记者到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实施比较好的宁夏固原市、吴忠市以及陕西的关中和陕南等地区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后续产业培育步伐加快,这里以粮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正向以草畜为主迅速转变,而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也因此越来越迫切。据当地农经部门调查,前些年每户农民的贷款需求只有两三千元,现在增至1万元以上,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农民不是没有增收门路,而是没有启动生产的资金。现在国家商业银行很少给农户贷款,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不仅规模小而且周期短,很难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县委书记李卫宁介绍说,这两年盐池县的种草养畜户一般也就能贷到4000元,这点款根本买不来几只羊。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往往春天发款、冬天催收,部分养殖户还没有赚上钱就得赶紧卖牛、卖羊还贷。
生活在宁夏黄河灌区的农民,同样普遍面临类似的难题。吴忠市农村信用联社负责人说,虽然市区80%的农民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直接扶持,但是其中4000元左右的贷款占70%以上,贷款期限绝大多数为1年。扁担沟乡烽火墩村农民王顺刚说,他们村在政府的号召下准备建设养殖基地,可一个牛棚至少需要2万元,自己只能凑起几千元。为了办贷款,想养牛的村民就凑钱请信贷员吃饭,结果基层信用社主任一换,贷款泡了汤,大家只好背着高利贷建养殖基地。
信用社贷款搭售保险 记者还发现在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背景下,在农资大幅上涨、农民信贷需求强烈的情况下,吴忠市农村信用联社还在给农民贷款时搭售人身意外伤害险,受益人不是农民本人而是农村信用联社,尽管广大农民普遍表示不满,但是为了获得贷款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
吴忠市高闸镇一些农民曾向记者反映,在高闸镇农村信用联社办理贷款还要缴纳人身意外伤害险,否则不给放贷,于是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在高闸镇农村信用联社营业大厅,记者看到许多农民围在一个窗口办理保险手续,就上前询问事情经过。当地村民马国民和王顺刚等人说,农信社办理贷款时搭售人身意外伤害险已经好几年了,不是
中国人寿就是
中国平安,每贷款1000元就交3.3元到3.5元不等的保险费,受益人是农村信用联社,除非保险费超过了贷款金额,超出部分才给被保险人或者法定继承人。
“现在农村信用社面临一农难支三农的尴尬局面!”面对农民纷至沓来的抱怨,农村信用社的同志也很无奈。据了解,去年宁夏各级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30多亿元,比年初增加16.56亿元,农业贷款存量和增量分别占全区金融机构的95.5%和95.03%。而其他国家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基本不给农民贷款,邮政储蓄现在虽说开始发放贷款了却少得可怜,它们就像一架架“抽水机”大量抽取农村有限的金融资源,使得农村资金短缺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贷款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农村信用社资金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人民银行宁夏吴忠市中心支行行长闫广宁说,今后,农村信用社资金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近两年来,农村信用社存款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2006年同期分别增加6.8亿元和1.65亿元,2007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较年初增加0.31亿元,同比少增2.96亿元。12月末,金融机构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比年初增加3.45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增加4.59亿元。由于地方性金融机构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和存款的影响较大,2008年支农信贷资金投放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吴忠市农村信用联社主任胡金忠说:“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是吸纳存款,再就是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而在农村金融市场被多家瓜分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吸纳贷款量很有限,扩大支农贷款实际只能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农民抱怨农村信用社贷款规模小、周期短,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周期往往也是一年期,为确保来年能争取到再贷款弥补资金不足,我们联社也只好给农民普遍发放1年期的小额贷款,从而与农民的期望和实际需要形成了很大反差。”
针对日益突出的农村信贷矛盾,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双萍和宁夏吴忠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何旭东说,政府现在尽量多做宣传,号召地方涉农单位和广大农民将闲散资金放在信用社,以便信用社更好地放贷;国家也应对农村信用社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并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降低其农业贷款利率,返利于农民。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