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福建:“中国林改第一村”十年巨变

  1998年福建三明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的村民们悄悄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开会讨论,决定“冒险”实行分山到户,把集体林落实到户,成为了把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向林地拓展的第一村。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探访了洪田村,实地调查其林权改革10年后的真实面貌。

  小山村安上太阳能路灯

  从永安市区到洪田村半个多小时的环山车程里,环绕的山林郁郁葱葱,随处可见“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这个醒目标语。

  走进洪田村,呈现眼前的是宽阔的水泥路面、新式的路灯、街道旁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子,还有家家户户已经接入的自来水管。

  “林改当然好啊,以前山林都没有收入,现在山也定了,木材也定了,收入都是自己的了。”58岁的农民黎仙良笑呵呵地向记者讲到。

  黎仙良说,以前山林是集体经营,农民除了通过砍伐得到一点人工工资,没有任何其他收益,那时候他家里8口人,只有靠种水稻过日子,小孩上学都没钱交学费。现在他家每年收入3万元以上,有些年份还不止。

  在当地农民黎仙良的家中,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的林权证。他指着林权证附页上的一张地图说:“你看,这块红色的山地是我们组的,长好的木材去年我们已经卖掉了,赚了13万元。加上之前还间伐过几次赚的钱,我们组34个人每个人平均分红四五千元。”

  林改让洪田村从农户到全村,整个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了解到,2007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400元,而林改前的199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878元。村集体财政收入也从此前每年的几万元,增长到现在的四五十万元。

  记者从洪田村支部的信息公开墙上看到,有些组卖掉了面积较大的山林,组内每人分红高达八九千元。

  “所以我们才有钱去修路,搞基础建设,”洪田村村主任曹桂富说,“这几年我们有钱了,将原来修的2.5米宽马路拓宽到了4.5米,花费60万元。你看到的那些太阳能路灯,我们买了70盏,每盏4600元,这些也都是从村财政里出的,这些都是近几年建起来的。”

  曹桂富介绍,现在村里还在搞太阳能和沼气池建设,目前已经有一批开始在使用了。

  得益于当年“冒险”改革

  据介绍,早在1984年,洪田村就曾探索“分股不分山”的办法,开展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但是,由于大多数村民们并没有因此获得实际收益,只是得到了管护权,因此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人们仍然将这种体制当作“大集体”对待,盗伐林木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据村主任曹桂富介绍,1996年、1997年那两年,乱砍滥伐现象严重,一片100亩的山林几天之内就变得光秃秃了。村干部每天晚上都要去巡山,但盗伐还是无法控制。

  洪田村的村民们也意识到,如果不解决山林的产权问题,森林资源的破坏还会继续下去,农民还是得不到收益。曹桂富介绍,当时他作为村民代表,参加了洪田村的林权改革,经过了4个月20多次的开会讨论,最后才将分山的初步方案定下来。

  1998 年,洪田村率先推行“分山到户”。800多个人,每人分得山地6.2亩。有村民担心以户为单位直接分山不利于经营管护,最终在产权均分到人的基础上,采取了分山到户、联户经营的模式。村委会将山林按全村总人口分成了16个经营组,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每组确定为34~68人不等。每组分别和村委会签订经营承包合同,经营组内的所有户代表都在合同上签字。在利益分配上也规定了一定的上缴比例,即原有材积上缴三成,新增材积上缴两成。从此,村集体财政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从而有钱进行建设投入。

  细化管理,林木蓄量增加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了避免林木分到村民个人头上后被盲目砍伐变现,在林木的采伐上,除了限额,还有一些评估指标指导村民合理采伐,以保证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

  通过从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上彻底放开产权,洪田村“集体林、干部林、群众收入等于零”的抱怨才开始消除。

  记者留意到,黎仙良的林权证上的期限是26年。黎仙良自豪地解释说,福建2003年4月在全省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时洪田村的村民才正式领到了“合法”的林权证,因为他们是提前进行林改的,所以减去了之前的年份。

  2003 年后,洪田村开始进一步处理改革中的遗留问题,除了每户所分的毛竹林、用材林等,对一些自留山和承包经济林等也进行细化,开始重新登记及换发林权证等。同时,对一些林分质量低、村民不愿意承包的山场,采取生态公益林的模式,与用材林捆绑承包,就近管护,并给村民提供补助,保持了森林水土的涵养。

  村主任曹桂富还告诉记者,该村从2005年起开展来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模式,通过林业技术人员价值评估,按照现有价值的50%的额度申请贷款,已经办理了10多个林权证抵押贷款了。

  据洪田村的统计数据,洪田村1996年林木总蓄积量为10.2万立方米,到2007年,该村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2.53万立方米,增长超过了1/5。

  过去没工作,现在人手紧

  林权改革后,当地接连出现了加工厂,当地的剩余劳动力也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黎仙良告诉记者,他的儿媳妇就在一个木竹加工厂里做事。

  黎仙良向记者表示,除了产权证上属于自家的40多亩毛竹林和用材林等外,通过林改的流转和承包制度,他还从别人手上购得了一些橙子林、板栗林,此外他还种有水稻等,这些都可以带来不错的收入。

  看着黎仙良家的旧墙壁,记者打趣地问,别人都盖新房了,你怎么不盖?

  黎仙良笑了笑:“我把一部分钱都投资出去了。”

  他说,由于近年来山地林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资源比较丰富,他联合其他七八个村民,一共投资了200万元,开办了一个夹和板厂,目前厂房机器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今年将正式投产。现在,黎仙良不仅是从事农林业生产的农民,还当起了老板。

  “在发电站实行股份制经营后,我又投资了发电站,每年底可以得到几千元的分红。”说到这里,黎仙良脸上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多重身份的不只黎仙良一人,几乎大部分村民都从事着多种工作,比如去工厂做事、开建材商店、开杂货店等,不过他们已经分不清哪个是主业,哪个是副业。

  卖肉屠户黎昌荣向记者表示,他自己就有100多亩山地,其中有村里分山分得的,也有自己投标承包的,“卖肉只是我的副业。”

  村主任曹桂富介绍,洪田村山多,耕地也比较多,林改前能够解决吃的问题,外出打工的人并不多,生活也不富裕。但由于企业少,村民们除了从事农林业,能够去工厂上班的人很少。现在,由于加工厂增多,当地原本剩余的劳动力甚至出现了短缺的状况。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了为数不少的外地人。

  当地人告诉记者,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对洪田村的经济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近年来他们的农产品更好卖了。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洪田村 | 黎仙良 | 曹桂富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