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的判断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部分中小商业银行贷存比上升,接近甚至突破监管上限;其二是有中小商业银行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而以这样的指标断定中小银行的资金状况显然存在一定误区。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人们的关注点从企业也移到了银行,特别是对政策更加敏感的中小银行。日前有报道称,截至2008年4月末,贷存比突破75%上限的银行已经达到7家,而这7家银行全部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一现象被许多人解读为股份制银行资金链吃紧。那么,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已经为中小银行带来“严冬”?
是紧缺还是过剩?
所谓中小银行冬天即将到来的说法源于对中小商业银行资金状况的忧虑。那么,中小银行的资金到底紧不紧?
对此,联合资讯的分析师黄竞给出的答案恰巧与人们所忧虑的相反: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不仅不紧张,而且还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其原因在于: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M2余额达到44.314102万亿元,较2007年初增长26.07%,较2007年底增长9.85%,但在央行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各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投放上都更为谨慎,从而导致流通领域中的现金(M0)供给增长减缓,截至2008年6月底,M0余额为3.018132万亿元,较2007年初增长7.99%,较2007年底减少0.50%。M2显著增长的同时M0投放受限,双重因素使得银行系统内流动性更加充裕。
依此进一步推理,商业银行的资金充裕并不能表明全国性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状况不紧张。事实上,因为与国有商业银行比较,中小商业银行的网点少,因此也极有可能在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产生存款两级分化的现象。所以考察中小银行的资金状况,还必须有另外的数据作为参考。
数据显示:2008年6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为45.022752万亿元,分别较2007年初和2007年底增长27.48%和12.26%。而另外的一份统计范围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的商业银行内资金供给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以上商业银行存款合计余额7.441120万亿元,分别较2007年初和2007年底净增加1.992005万亿元和8187.32亿元,增幅分别为36.56%和12.36%,中小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长幅度甚至还高于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长速度。从这份数据看,中小商业银行并不缺钱。
事实上,尽管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央行自2007年起至2008年6月底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率从2007年初的9%提高至目前的17.5%,截至2008年6月底,商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1.093747万亿元,分别较2007年初和2007年底净增加4082.69亿元和573.35亿元,但由于同期对存贷款利率的多次上调,加之股票市场的波动,市场对其投资热情减退,储蓄资金回流增大了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存款准备金利率上调对银行资金供给的影响。
资金紧张论的误区目
前,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的判断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部分中小商业银行贷存比上升,接近甚至突破监管上线;其二是有中小商业银行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而以这样的指标断定中小银行的资金状况显然存在一定误区。
从记者通过公开数据的统计看,与2005年和2006年比较,2007年中小商业银行的贷存比的确在上升。公开数据显示:招商银行2005年至2007年的贷存比分别为59.23%、63.30%和70.11%;民生银行分别为65.56%、69.72%和74.44%;交通银行这一指标分别是58.78%、60.55%和62.60%;兴业银行的数据是64.80%、72.41%和68.73%。但是,这一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银行的资金状况。贷存比是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贷存比越高说明资金运用效率越好;而从银行抵御风险的角度讲,贷存比例不宜过高。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贷存比例为75%。
一些股份制银行现金流量出现负数也是事实。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现金流量为负,原因多为在经营性现金流出大大增加,一是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款净增加额增多;二是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出资金净增加额增加;三是新增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另外还有新增的贵金属净增加。这就说明,一些股份制银行现金流量出现负数有存款准备金上调的原因,但更多是因为股份制银行增加了投资和资金的拆出,反而说明股份制银行并不缺钱。
中小银行贷存比的提高和现金流为负并不能反映其资金紧张,而只能说明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强烈,银行的钱更好贷了;此外,在存款准备金不断上调的背景下,银行更加珍惜可使用资金,希望通过提高可使用资金的使用效率弥补存款准备金上调对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银行的资金流入主要有四种渠道:存款、发行金融债券、同业借款和央行借款,其中存款占主导地位;而流出主要也是四个渠道:贷款、对外投资、同业贷款和上缴存款准备金,其中贷款占主导地位。各项监管指标也正是为了保证银行资金流入与流出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而设定的。因此考察银行的资金状况,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两项指标上去看。从商业银行内资金供给量来看,同样是上述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以上商业银行存款合计7.441120万亿元,分别较2007年初和2007年底净增加1.992005万亿元和8187.32亿元,增幅分别为36.56%和12.36%;同期贷款为5.344406万亿元,分别较2007年初和2007年底增长27.75%和10.9%,在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流入和流出主要以存款和贷款为主的背景下,存贷增长幅度的差异说明,商业银行并不缺钱。
资金管理更该关注股
份制银行的资金并不是紧张而是过剩。数据显示:由于商业银行内的供给资金充足,加之信贷规模所限,为缓解资金过剩压力,加强自身盈利能力,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外投资业务,截至2008年6月底,纳入央行统计口径的商业银行累计对外投资额合计达到1.661983万亿元,较2007年初和2007年底分别净增加4309.35亿元和2056.58亿元。
虽然这样的数据仅表明股份制银行并不缺钱,但也并不能排除个别银行有可能出现资金紧张的状况。采访中许多股份制银行对记者关于资金紧张问题的调查都以敏感为由拒绝采访,但记者也了解到,一些中小银行对于资金紧张叫得比较凶,一方面是由于来自企业的压力,出于保客户的需要而期望货币政策放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存款准备金的不断上调使得银行可用资金减少,为使有限的资金获得比原来更多的盈利,中小银行只能一手多放贷款,一手加大投资。这也正是一些中小银行贷存比上升和现金流量为负的原因。
但是,某些中小银行指标破线的问题也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但关注的重点不应该在于宏观调控政策,而应该在银行资金管理本身。采访中商业银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有自己的压力测试和流动性缺口的分析,随时关注资金情况调剂资金的投资。在货币从紧的政策背景下,这是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更应该关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