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门头沟永定镇冯村联手推出,旨在为三农、都市农业等问题寻找并提出一些有益思考的冯村之路研究课题在北京结束。2009年3月15日,冯村现象高层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精彩发言:我先讲一下。
这本书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一个村子十几年的变迁,改革开放中,确实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我在去年年底通过段主任交给我这个课题组的成果,我看了以后,因为事先多少有一点了解,所以我觉得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进一步更深入的思考。因为冯村本身发展过程、经验、特点这本书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我读那个稿子,一直到接到这本书之后,我一直思考,冯村到底能说明什么?
这条我还是深信的,作为国家地域如此之广,各地发展差异如此大,像冯村这样一个村委会为单位的组织,在全国有64万多个,所以要求每一个村都变成冯村,我想那不现实。但是冯村现象确实能说明很多深刻的道理,我在琢磨的时候想到两点。第一,我读了冯村现象之后,我想的就是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当然,这本书的一个视角是把冯村的发展融入了城市化的考虑,我也讲到冯村作为一个城郊村,如何平稳融入城镇化道路。中国是不是在若干年以后也会变成像美国、像日本那样,最终95%以上、甚至98%以上的人口都是市民,在农村仅仅只有2、3%这么一个比例,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中国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走到这个终极目标。所以我说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走一条推进城镇化和乡村化并行不悖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冯村现象,可能对我们各地都有更加普遍的界限,就是怎么去推荐城镇化。
从现在的情况看,很多人理解的城镇化,就是城市一圈一圈扩大,我们理论界同志概括的就是扩张出来。在这个扩张中,就有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房产,也有一些地方矛盾很尖锐,像书里提到的,作为对抗性很强的城中村对社会管理提出了强烈的挑战。总而言之,这个城镇化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成就,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蕴藏着一些矛盾还没有解决。比如我们国家的城镇化进程,这些年非常快,前不久统计局公布的去年按居住地统计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5.7%,这个进程非常快。那么,按去年的统计,中国的城镇人口总量第一次超过了6亿,我们13亿3000万人,现在有6亿以上住在城镇。这个统计如果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现状,确实值得皆大欢喜。在座的大家都了解,这6亿被统计的人口,实际上有相当数量是农业户口,没有真正转为市民。我知道有关部门提供的按户籍人口资料,最晚的是05年,我国农业户口的人数05年是9亿5千多万,这些年在户籍上没有很大的变化,所以我自己的判断,农业户籍的人口现在应该超过9亿5千多万,真正城市户籍人口是3亿7千多万,大概只占全国最人口比重的28%,农村户籍的人口在全国占72%。这里就是刚才讲到的各种数据统计的困难,大概有三亿两千万农业户籍人口转到城镇,所以统计的时候就统计在城镇里。这个城镇化进程,第一我们要自己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个45.68%这么高的一个城镇化率其中是含有水分的,相当大部分的农村人口虽然进了城但是没有转为城市户口。回过头再想,真正使已经进入城镇,但是还是农业户口的2亿3千万居民转变户口,我想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巨大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城镇化进展不慢,但是实际上需要解决的内在矛盾很多,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因此从这个角度,我说就是按这条路往前走,每年现在大概平均下来1个百分点多一点,很多人感觉到,03年以来按这个统计的话,这个城镇化数字实际也在下降,最高的时候,到了一年可以1.5个百分点左右,现在逐步也在降,所以我知道学术界共同的认识,就是最后还会逐步降低,也会降到0.8%、0.7%。所以就有过这么一个判断,当这也是一部分人的判断,比如说我跟韩俊他们都商量过,中国的总人口2030年将达到15亿,如果我们做一个大胆的设想,那时候城镇化率能提到70%,那不得了。那么城镇居民要超过10个亿,就是在现在的水平上还要增长4亿。回过头来15亿人减到10亿5千万城镇人口的话,在农村还有4亿5千万人,那么和80年前,就是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一模一样。所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中国的城镇化一定要有一条独特的道路。
从这个角度去看,我觉得冯村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冯村现在没有所谓北京市的城区里面,它还是在城区的外面,但是里面的生产、里面的生活,我想不见得比城市差。通过新农村建设在和城镇化并行不悖的情况下,农民在不转为大城市的居民的情况下,也能享受同样的政策。也正是总书记说的,城镇化跟新农村必须双轮驱动。再讲得远一点,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我曾经写了一个序言,当然是有点感受,但是没有很好地进行概括。我自己以前曾经讲过,中国的城镇化和西方的城镇化一定有所不同,原因就是人家能做的事,我们不能做。比如说当然现在学术界对英国的圈地运动还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再怎么说,说它历史的进步意义也好,工业化的促进也好,当时被圈地运动从土地上赶出去,沦落为城市贫民,这个过程是血淋淋的。最初的城市化是这样起来的,后来的城市工业为了加快资本的积累,大家知道,在19世纪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各地的工厂加快资本的积累。我们到很多国家,还能看到另外一种现象,由于大资本对小农户的强力驱赶,让农民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土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一部分发达国家仍然有大量的贫民窟。我就说,圈子文化、血汗工资、贫民窟,在中国肯定没有人要,但是人家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在力度的把握上,可能要有自己完全的独立思考。其实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大多数已经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除了这三步都走过之外,还有就是掠夺海外的资源和劳动力。我们倡导和谐世界,我们也不能去殖民,正是这样,我觉得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不能简单地比照人家怎么走,我们就怎么走。因为有的是你的道义、你的性质不能走的,但是现代化是我们必须追求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冯村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不是一定要把所有的人口,占社会绝大多数的财富都并到城市来,才能说叫现代化,事实上冯村没有这样的过程,但是他也达到了城镇化。更重要的就是我们有一个独特的13亿人口决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肯定是独特的。
我们曾经和韩主任一起做过一个统计,全国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超过1亿的只有11个国家,超过10亿的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可以细数,超过1亿的国家在亚洲16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美洲美国、巴西等等。所以,肯定要比人口少的要难得多。所以我开玩笑说,中国在过去的十年增加了8000万人,相当于一个德国。德国人说我们这个,说我们那个,一共就8千万人,治理了多长时间,中国的过去10年就加了8千万人,就相当于一个国家。从美国的经验看,它的人口、城市、生产布局,基本上是沿着海岸线的,从西雅图下来,到新奥尔良。于是我们也有学者提出,经济布局就应该学美国沿海岸线200里以内,这是美国的经验,对不对我觉得他的道理,但是你必须考虑,中国比美国多了10亿人,就是多两亿人这个布局就有大变化。也有人说,大城市战略,最典型的就是日本,80%以上的人口产能都集中在东京和大阪,但是日本人口不足中国的1/10,所以我觉得总结自己的经验可能比借鉴别人的经验更有启示意义。第二个就是冯村这几年的发展变化,也提出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这里有一个基本事实,我觉得真正到现在,集体经济还发展得好的这个村庄,比重确实不高,大概我估计,还在生产大队既能够保证统一分配,共同富裕的村庄,60多万户中,只有7、8千,水平还有高低。过去在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经济,长期没有发展出新的财富。你讲集体经济这个概念就成了一个壳,这种现象确实我觉得令人忧虑。这么多数量的人口,撒在农村土地上,所以我觉得发展集体经济,还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改革,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凤凰涅盘的过程。
这本书对冯村的变革做了系统全面的总结,我就不重复了。老闫我跟他谈了几次,从他自己创业道路开始跟我讲,最后怎么把自己成功的创业,为了一个村的富裕,融入到这个村里去,他给我讲了这个经历。而且我到冯村去的时候,我也很有幸,别的村也来了。其实像他这样的不只是他一个人,不只是冯村,无非是发展的快慢。这就给我一个启示,就是搞市场经济,但是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在这个农村如果没有讲奉献的人,集体经济是搞不成的。老闫93年回去干,也是富甲一方的人士,把公司抛掉不要了,自己去带动农村发展。那天我们一起吃饭,他请了好几位村委书记都是这样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体经济是理想主义色很浓的经济。因此,我觉得首先一条,要有奉献的精神,这种人应该说在我们的共产党内,是大量存在的,你能不能发掘这种人,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老百姓憎恨的就是拿着村里的钱谋私利,所以集体经济就搞不好。集体经济搞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个好制度和一个好的带头人,这种事情我觉得在中国不能是偶然性的,问题是在我们党内你有没有好的筛选机制。我觉得这条,咱们门头沟区还是很有独到眼光,他就那时候选了几个被人叫做老板的人,来当村里的负责人,而且我知道老闫是当了村里的负责人再入了党。所以,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没有一个好的班子,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而我们说好,说来说去,你用不着文章写得多好,讲话讲多好,你只要有奉献精神,这件事就有可能办得好。
第二点我就讲民主,集体经济,因为他最终是由几个代表来掌控这个财产的,如果没有民主制度,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那一定搞不好,风险是非常大的。这里冯村实现村资产的股份制改造,实际上就是追求一种经济民主,让村民作为股东,就有投票的权利。没有这样一种经济上的民主,少数人你即使有奉献精神,你也很难决策,而且面对巨大的资产,现在冯村已经有了110亿的资产,如果出一点差错,闪失多大是不得了的。所以我说要有一种保障经济民主的制度,而冯村就提供了这种方式方法,通过股份制改造,让每个村民成为股东,不仅仅是给他分红,而是为了进行民主管理。
第三点就是眼界,我觉得冯村和其他很多著名的集体经济搞得好的村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心怀大业,眼界宽。很多村的领导眼光仅仅限于本村范围内,冯村不仅看到了三山两寺,又看到了北京城里的星级酒店、超市,而且把目标扩展到全国。倒过来想,很多村子如果有冯村这样的眼界的话,他的致富速度肯定还要更快。舞台就这么大,你永远不让人家了解,这些财富就会永远堆在这里。所以,我觉得这条规律,冯村的财富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发掘人才、借鸡生蛋都是值得借鉴的。只靠本村的人肯定也干不了,所以你要请精英,这个世界之大,一定会有这样的愿意为这个做贡献的人。所以集体经济怎么走,从冯村的经验上,我们还是有信心,但是确实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我就谈这些体会。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