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期结束。自2008年9月25日华昌化工登陆A股市场以来,新股发行上市已搁浅超过八个月,过会未发行的公司已累积达32家。按照官方说法,该征求意见结束并正式发布后,即会安排新股发行。
IPO十年历程再回首
回顾A股近10年的新股发行频率,可以发现,IPO项目审批、放行节奏几乎完全跟着股票市场表现走。
以时间为序,我们撷取A股近10年历史上的4个重要时段,比照上证综指的走势与IPO情况,上述结论将更加清晰。
1999.5.19-2001.6.14:股指、IPO比翼齐飞。这是近10年来让人记忆犹新的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其间新发266家上市公司。
2004.8.31-2006.6.7:熊市%2B股改叫停IPO。2004年8月31日,证监会暂停审批新股上市。此后,股市继续下滑至998点。A股在15个月内无新股上市,这在IPO历史上绝无仅有。
2006.6.7-2007.11.13:大牛市催生超级IPO。由于上市公司股改逐步推进,股市迎来千载难逢大牛市。06年融资额1339亿,07年融资额4780亿。
2008.9.17至今:金融风暴堵死A股IPO。08年第三季度,A股IPO数量只有18个。至9月17日,证监会发审委停止审核新股,IPO大门关闭。
重启后回升概率较大
统计资料显示,在此次暂停之前,我国股市曾经历过6次较长的新股发行暂停和重启IPO,有5次是重启前下跌、重启后企稳回升。根据莫尼塔统计指出,这6次重启IPO后的一个月内,上证综指上涨概率高达83.3%。IPO重启后月涨幅最高的一次出现在1995年6月30日,当月IPO融资规模只有1.7亿元,是6次重启当月融资规模最小的一次。月度融资规模最大的出现在2006年6月,达到232亿元,而上证综指表现依然强劲,涨幅达5.76%。IPO重启后一个月指数惟一一次下跌出现在2001年11月29日,而当月融资规模只有49.3亿元。从融资规模统计发现,随着融资规模的扩大,股指也并未被拖垮,这说明融资规模与指数走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从历史上这6次IPO重启的具体情况分析,1995年至1996年的前三次IPO重启与2005年至2006年的后两次IPO重启,我国经济都不在萧条期,GDP增长都在10%以上,这种市场背离产生的内在上涨力量完全能对冲掉重启IPO的资金压力。
然而,2001年的第四次IPO重启情况恰恰相反,当时经济相对低迷,GDP增速8%,而股市却在高位,这使得IPO重启后市场改变了方向。令不少投资者担心的是,本次IPO重启的背景与历史上第四次IPO重启情况相似。 国海证券分析师认为,这是一种累积了经济下行与股市上行的背离。那么历史是否会重演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两种代表性观点
金融海啸下,A股市场在去年下半年急挫,市场悲观情绪浓厚,当时确实不是在市场集资的好时机,而中国证监会执行的“平衡资金供求,控制新股发行节奏”原则,没有让IPO展开,防止对市场资金再带来冲击,被视为政府救市的重要政策之一。今年以来,A股市场回暖,宽松货币政策下,市场资金充裕,IPO重启势在必行,那么此举对市场的影响如何?归结各券商报告观点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乐观预期:不影响向上趋势
以金元证券、 申银万国、平安证券等为代表的研究机构认为,IPO重启不影响股市趋势,无须过于担心。若资本市场的“平稳发展”,是建立在没有新增供给的基础上,这样的市场本身就是不健康的,这种环境下出现的上涨也是理念错误、不堪一击的。可持续的上涨行情,一定是扩容与增值、融资与业绩、发行者与投资者、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能够实现共赢,并且是循环增强的。承受不了IPO重启冲击的上涨,是跛足的,难以持续,不要也罢。IPO重启,可看作是对2008年11月开始的这波上涨,进行定性检验。
谨慎判断:阶段性调整确立
以 银河证券、海通证券为代表的机构认为,市场阶段性调整趋势基本确立。近期对机构投资者的调研发现,乐观者的主要理由有经济见底回升趋势确立、股市运行趋势良好、投资者心态稳定等方面,更多的是心理层面,而心理层面的基础是最不坚实的。IPO重启对市场的短期影响而言,增加了股票供应数量,加大市场震荡在所难免。在市场自身上升动力减弱的背景下,IPO重启是促使股市运行趋势发生转变的重要催化剂,本轮反弹基本宣告结束,阶段性调整基本确立。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