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角建设促西北、西南板块融合
“西三角经济区”以渝、川、陕三省份为腹地,便于将域内城市连接成为城市群,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整合和提升。该经济圈还将产生一个强大的辐射区,第一层为甘肃、贵州和湖北,第二层为云南、新疆、青海、宁夏和西藏
近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成为西部开发中与成渝综改试验区、北部湾经济区并列的三大战略高地。
按照该《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三个重点区域之一,2020年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将翻一番,占到西北地区经济总量的1/3以上。
有分析人士指出,关中—天水经济区获批后,使之前陕西、四川、重庆共推的“西三角经济圈”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设想更加现实。
“西三角经济区”以渝、川、陕三省份为腹地,便于将域内城市连接成为城市群,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整合和提升。该经济圈还将产生一个强大的辐射区,第一层为甘肃、贵州和湖北,第二层为云南、新疆、青海、宁夏和西藏。
西北、西南两大板块将实现整合
早在2007年8月,“西三角经济区”的民间首倡者宁志俊就提出“西三角经济圈”构想,他坚信,“西三角”的构建必将产生1+1+1>3的效应。
宁志俊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西三角”跨越了中国西部南北分界线秦岭屏障,囊括了中国版图的中心区域,对西部地区具有极强的辐射作用。目前,“秦巴山脉”已经不再是阻碍。三城之间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铁路建设正朝着三小时到达的目标推进。
而最早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雏形“大关中”的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会员、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宝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西三角经济圈”的提出,是对我国西北和西南经济中心的一次整合,而且“西三角经济圈”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可能性极大。
张宝通认为,西安、重庆、成都三个核心城市打“组合拳”形成经济第四增长极,整合了西北、西南区域的力量,是真正的“西部”概念,对整个西部大开发的意义非常重大,从规模、人口和经济总量上来说都高于环渤海地区,发展潜力巨大。
关中—天水融入西三角,拉动效应显现
在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能源、矿产资源、军工科技、飞机制造、绿色农业和旅游产业等方面,关中—天水经济区有着较好的基础。与成渝经济区互动、互补、协调发展,前景广阔。整合大关中经济区和成渝地区两大战略高地,使其融为一体,形成西三角,势必将打造出西部大发展强有力的引擎和龙头。
宁志俊认为,“西三角经济区”对于陕西的意义有三:一是有利于陕北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陕北的油气资源除满足西三角的发展外,还可通过西三角向外延区辐射;二是有利于关中和川渝的融合互补,扩大经济腹地,将关中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进而提升经济实力;三是有利于陕南走出“边缘化”窘境,切实“突破发展”。
组建大西安平衡西三角
“西三角是由西安、重庆和成都三大中心城市支撑的。但是,西安与重庆、成都相比,人口较少、实力较弱。在西三角中,重庆、成都都是大柱子,西安是个细竹竿;要构建西三角,带动西部大开发,必须做大做强西安。只有这样,西三角才能平衡稳固。”张宝通提出了要做大做强“大西安”的理念。
记者获悉,在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对这一地区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而且,“支持西安在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被明确地写入规划。
这样,三座城市都具有了新一轮体制改革中的相关探索命题。成渝地区探索的统筹城乡发展同样是陕西省和西安现实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而西安市统筹科技资源的探索也是成都和重庆需要突破的体制瓶颈之一。
在“西三角经济区”的概念下,西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张宝通认为,首先,要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组建大西安。西安应当采取重庆、成都式的发展模式,果断调整行政区划,尽快组建大西安,使大西安与大重庆、大成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拉动西部大开发的三驾马车。作为其中一角,西安还应担负起大关中的核心和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的责任。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