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改革下活文化产业一盘棋

2009年08月04日10:0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郑照魁

  改革下活文化产业一盘棋

  广东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如何让文化创新匹配经济发展实力值得深思

  

  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要紧紧抓住文化创新这一重要动力。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的兴衰在于创新。

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

  核心提示

  从内容到形式,从管理体制到行业机制,任何文化改革,其本质都是一种创新。而在创新这条路上,管理者与生产者,同样责无旁贷。在一个以创意为基础的行业之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势必束缚人才的创造力;在一个以求新为基础的产业链里,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机制,其生产者也势必会失去动力。

  毫无疑问,自从国家提出文化体制改革以来,广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像星海演艺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出版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这样的文化体制改革案例已经被很多业内人士当作成功的范本。但仅有这些,显然距离文化强省还有一定差距。接下来,我们的政府、文化工作者和经营者又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够让我们的文化创新足以匹配广东庞大的经济发展实力?

  文件原音

  ○创新文化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依法授权或下放有关的审批管理权限。发展文化社会组织,将可以通过行业业自律解决的事项转由社会组织承担。探索建立文化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财务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推行全员聘用用和岗位管理制度。

  政府角色

  ◎背后故事从“管理脚下”到“服务天下”

  “审批速度快了,以前要一两个星期,现在只要两三天,政务环境改善,营商环境变好,不少企业都追加投资。”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金溪不久前在办完事后高兴地说。这是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改革旧的管理模式、加强公共服务的结果。

  2004年2月,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直接管办的13家企事业单位,一并划归广东省出版集团进行战略性重组。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审批、设立书报刊批发企业审批等7个行政许可事项被委托符合条件的地级以上市新闻出版部门管理。实行“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得以推行,而在政企分开后,新闻出版局已经彻底退出市场,专心进行新闻出版行业的管理服务。他们的这种做法,也被称为从“管理脚下”到“服务天下”。

  ◎未来展望

  构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

  转变职能的直接结果,就是面向社会的服务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自改制以来到2008年底,新闻出版局新设的政务大厅负责受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53项,累计提供政务服务116798宗,一直保持“零投诉”的良好记录。而新闻出版局职能重点则放在“扫黄打非”版权保护领域,营造良好的版权产业环境。目前,广东已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和我国文化产品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印刷产业总产值处于全国首位,光盘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也都居全国之首,广东出版物市场行情成了全国同类市场的晴雨表。

  据悉,广东省将构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制。完成组建省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的工作,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推动各地市参照省的做法,在党委宣传部成立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

  体制机制创新

  ◎背后故事“两分开”与“联合发展”

  广东的文化体制改革在2003年“破冰”。目前广东已拥有12家国有的文化集团,总数位居国内之首。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星海演艺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公司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大幅度增长。而这些国有文化集团的经济指标增长,无一不是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联。

  2008年底,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南方报业以124.64亿元的品牌总值成为全国报业集团之首。而自从2001年开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连续8年荣登“中国最受尊敬企业”50强。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离不开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根据南方报业前当家人范以锦的解释,南方报业近年来的成就就是“品牌媒体,创新力量”。而这其中所说的创新,正是以采编和经营“两分开”为代表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相比于南方报业集团通过内部的自身创新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2004年成立的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走出的又是另外一条艰辛但同样值得骄傲的道路。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走的是一种“联合发展”的模式,在内容生产上,与不少地方级电视台签约联合发展,签约双方都提高了自身的频道竞争力。此外,以粤语为主的珠江频道,更是在聚焦民生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本土化的新路。如《630新闻》与《今日关注》,以本地性、平民化视角和方言化的语言,使该频道的新闻节目一直广受欢迎。本土情景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自2000年11月推出后,播出过千集而收视稳保第一,是迄今国内播出时间最长、集数最多,也是唯一播出超过千集的电视系列剧。也正因为如此,该频道在2007年的“TV地标(2007)”全国地面电视频道调研成果评比中,以27.3%的收视份额高居“省级地面频道综合实力十强”第二名。

  ◎未来展望

  打造亚洲第一的有线电视网

  去年10月中旬,广东省成立了全省有线广电网络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其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国内领先的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基础网络,打造用户规模全球第三、亚洲第一、总资产超百亿、经营收入超50亿的广东广播电视有线传输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改革走向深入

  ◎背后故事幸福的广州乐迷:低票价+高质量音乐会

  莎拉张、齐蒙·巴托、陈洁……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广州交响乐团,这些响彻乐坛的名字该如何在2009年登陆广州这一城市。半公益性低票价、高质量而富有新意的乐季音乐会,放眼全国,广州的乐迷们都算是幸福的,因为没有几个城市有这样的实力,拥有可以让这些大腕们发挥的地方。

  从1997年到2009年,广州交响乐团的音乐季已走到第12个年头。已经连续举办了15届的“广州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广东地区最高端的音乐会品牌,每年的2月14日举办的“情人节音乐会”和6月1日举办的“儿童节音乐会”都保持了良好的口碑和不错的市场效益。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分配模式、推出音乐季等举措,广州交响乐团几年内就成为中国乐坛的一匹“黑马”,成为第一家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中国省级交响乐团,先后邀请世界一流的音乐家,如波兰国宝级作曲家潘德列斯基、世界顶尖的大提琴演奏家麦斯基等随团进行欧洲巡演。2006年参加了第15届多哈亚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全场音乐演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通常为广州交响乐团提供演出舞台的星海音乐厅,也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音乐厅演出场次332场,平均上座率78%。各项关键业务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此外,广州交响乐团还和星海音乐厅,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举办免费的普及性音乐会。到今年为止,一共吸引了近5万名高校及中学师生入场观看,已成为广东省著名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品牌。

  ◎未来展望

  文化改革继续走向深入

  珠影集团2008年6月进行转企改制,据珠影集团董事长刘红兵介绍,根据省委对珠影改革的“三步走”要求,目前珠影已经初步实现第二阶段。而在2009年之后,该集团的任务除了深化第二阶段的改革,还有就是要通过吸纳其他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将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改造为珠江电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启动多个影视项目,如已经开工并完成的《所有梦想都开花》、《秋喜》等,以及正在拍摄的《越光宝盒》等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影。与此同时,高水准的数字化后期制作基地也已开工建设,省电影公司也在不断增强院线实力,珠江电影频道也已开通。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郑照魁

  ■专家访谈

  “思想”也是种产业

  学者名片

  田丰广东省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研究员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创造、改革,才可以被称为文化创新呢?

  田丰:文化创新工程如果要寻找方向或者突破口,首先还是要从传统上去寻找。要挖掘和解读岭南文化的历史资源,看看这种历史资源,是否能够真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事实上,从六祖惠能传播的禅宗文化开始,直到近现代的岭南文化大发展,涌现出康梁、孙中山等著名思想家,使得广东的近现代思潮成为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这些都是岭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但我们到现在为止,在文化产业方面,对这些东西的发掘远远不够。虽然有一部分学术成果,但像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之类的文化内容产业,做得还远远不够。

  第二,大力发展“新岭南文化”———也就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沉淀下来的精神、思想、风气。这些并不是简单的描述打工生活,或者总结经济成就。岭南传统文化的特色在于务实兼容,新岭南文化的特色在于开放创新———开放创新这一方面,我们几乎没有多少作品去进行描述。

  第三,文化创新还要把文化内容和高科技相结合。网络、手机、动漫,这些行业,广州和深圳等地都有着很深厚的基础,所以在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方面,广东也应该走在全国的前面。

  第四,要更加重视对内容的创新。比如文学、音乐、影视,内容产业始终都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此外,广东还有一个地方值得大家重视,那就是我们历来都很活跃的“思想”。思想产业也是一种产业。比如我们的很多思想论坛,现在都很火爆。我觉得广东的人们已经从娱乐消费、体育消费这些传统文化消费中有了新的要求,在“思想消费”方面有了更高的诉求。

  记者:从政府的角度讲,对于文化创新的管理要怎么做呢?

  田丰: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我们的文化创新工程,从出发点来说是对的,如果说需要加强的地方,在我看来是在人才的扶持、培养和引进方面,需要更具体的、力度更大的动作。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宽松的人才流动体制,并且要搭建一个高水准的文化平台,让广东成为全中国的文化高地,这样才能吸引全国的人才来广东。改革开放初期,为什么广东有那么多的人才?就是因为他在广东做出了名堂,在广东出名的话,就可以在全国拥有很高的地位和知名度。而现在,我们的人才培养出来就要去北京,因为北京现在是中国的文化高地。

  另外,在解决文化创意人才的后顾之忧方面,也应该有相应的制度来进行保障。广东现在的确是缺乏文化大师,但越是这样,越要加强政策的倾斜。此外,体制改革的方向不能变,但应该形成一种更好的流动、竞争、开放的环境。让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才可以进行竞争,让省内和省外的人才进行竞争,让大城市和小城市的人才进行竞争。人才方面也要看业绩,比贡献,人才引进的待遇应该和他的贡献直接挂钩,要奖励优秀,奖励卓越,以成果论英雄。

  ■他山之石

  对外沟通+市场管理者

  香港:促文化创新

  政府“演活”角色

  香港特区政府在促进文化创新所扮演的灵活角色,颇为值得关注。

  首先是对外沟通的角色。2003年6月和2004年8月,香港与内地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第一、第二阶段协议,其中有多项行业属于文化范畴。在此之前,特区政府更是批准引进迪士尼主题乐园,开园首年就吸引了500多万游客,相关的旅游、服务等诸多产业都为之一振。

  再次是市场管理者的角色。香港特区政府尽量使文化创意产品实现自由生产和流通,政府只提供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和商业环境。采取事后机制,文化创意产品只在违法或受到市民正式投诉之后,政府才依法处理。以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确保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无须顾虑隐蔽不清的交易成本,实现在商业上的公平竞争。

  

(责任编辑:侯力新)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