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在消费信贷业务迅速发展的时期,金融机构应该认识到个人金融业务的巨大市场和利润空间,这样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在当前经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外部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
为何要大力开展消费信贷?
消费位于社会生产环节终端,是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结果,也是社会再生产和经济运行的动力方面,一方面,消费低迷必然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还决定生产方式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观念更新、消费需求提高,推动着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产品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消费是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基础,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特别是目前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市场的消费需求成为矛盾主要方面,如果没有消费的引导和配合,生产扩大就是盲目的,可能导致经济的剧烈波动,无法支撑长期的稳步增长。
从我国情况来看,无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还是与一些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消费率相比较,目前我国的消费率都明显偏低,且在近几年出现加速下降态势。
2000年以来短短8年间,我国消费率下降了13.5个百分点。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而2007年我国消费率只为48.8%。鉴于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消费率偏低情况应引起重视。
事实上,消费偏低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导向型转变。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中国更深刻地意识到外向型经济导致的同质化竞争、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等弊端。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有相应的国内市场作基础,因此只有适当提高居民最终消费率,才能使经济顺利向内需导向型转变。
制约我国消费率提高的因素很多。从根本上看,制度的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而采用消费信贷手段有助于提高现期消费率。
储蓄是一部分人的延期消费,但社会也存在一部分人想提前消费,各种形式的消费信贷就是在这种提前消费和延期消费之间架起一座合适的信贷通道,使双方各得其所。银行通过这种信贷业务,也进一步促进现期消费需求的扩大,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目前我国的消费率总体上是偏低的,这与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但我国的消费信贷不发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消费信贷数量较少,结构相对单一。在美国,几乎任何商品、服务都可通过金融机构获得融资。从1905年开始,专门为以分期付款方式销售消费品的商家融资的信贷公司纷纷成立。信用卡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普及,到1970年美国消费信贷已大约相当于个人税后收入的1/5,约有2/3的汽车和1/2左右的电视机、家具、洗衣机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
当然不能否认愈演愈烈的“消费主义”是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但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不同。首先,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居民消费仍以储蓄和现金收入为基础,还远远没有达到每月看账单支付的阶段。我国居民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消费信贷的便利,年轻人先储蓄后消费的习惯也使得他们的实际需求被迫延迟,而发展消费信贷可以使这一部分需求释放出来,提高我国当期消费率,能够促进企业生产、投资规模扩大,有效地刺激总需求;其次,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消费信贷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这些领域的消费需求具有一定刚性。以这些领域为起点开展消费信贷,既能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又符合国家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三,我国居民具有节俭和未雨绸缪的文化传统,和美国移民社会的冒险精神差别较大。因此,当前主要矛盾是信贷手段不够发达与居民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应该继续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为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融资手段。
更重要的是,消费信贷可通过信贷手段使我国储蓄资源向生产流通领域转化,有助于我国宏观经济平衡的实现。当前我国相对较低的消费率为我国高储蓄的形成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准备了条件,相当于将现期消费延迟以换取未来更多的消费能力。2001年我国储蓄率只有38.6%,而到2007年已达到51.0%。但是,我国居民通过让渡即期消费得到的储蓄资源却没有被充分利用,我国投资率相对于储蓄率明显偏低,投资率与储蓄率的缺口从2001年的2.1%扩大到2007年的8.9%。也就是说,中国节约现期消费换来的储蓄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国内投资,以劳动力为代表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而储蓄投资差额代表的这部分资源,主要是通过外贸渠道流出了国内。
在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流动性过剩等问题都因此而来。信贷手段的运用可使我国的储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银行体系内的充裕资金流入生产和消费领域,真正支持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消费信贷的发展也有助于我国宏观经济平衡的实现。
当前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
消费信贷是相对于生产信贷而言,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以特定产品为对象的信用融资行为和方式。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当时仍处于短缺经济,缺乏消费信贷的物质基础,消费信贷发展十分缓慢。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进入买方市场的需求约束型阶段,特别是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1999年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消费信贷增长迅速。今年上半年这一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4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个人消费贷款650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920亿元。
但是和发达国家以及市场的实际需要相比,我国消费信贷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数量较少。截至2008年末,全国中外资金融机构个人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余额合计37267.48亿元,占所有贷款余额的12.28%,单论消费信贷,比例还要低于个人贷款。同期,美国不包括房贷在内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是我国的38.7倍,其在银行贷款中的比重则高达26%。第二,品种较为单一。当前我国房屋贷款和车辆贷款合计占消费信贷的比重超过95%,其他种类的耐用消费品,以及医疗、教育、旅游等服务性支出的信贷产品仍然较少。今年上半年虽然消费信贷增长较快,但是也有赖于住房抵押贷款的大幅增长,这和我国居民2008年压抑的刚性住房需求有关,不完全归因于消费信贷的更新换代。第三,缺乏开展消费信贷的专业金融机构,服务手段较为落后。以美国为例,信贷主要提供者有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储蓄机构、信用社及非金融机构等。众多的消费信贷提供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授信机构通过高科技手段,使许多消费信贷决策可以在几秒内做出,较复杂的家庭资产抵押决策一般在几小时内就可做出。而我国目前仍然以商业银行为提供消费信贷的主要机构,汽车金融公司发展仍不完善,其他类型的消费信贷机构几乎没有。
尽管如此,我国已具备大力发展消费信贷的市场条件。首先,客户的消费需求逐步升级需要发展相关信贷产品。根据国际经验,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和一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存在一定关系。一般规律显示,人均 GDP超过1000美元,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结构升级;人均 GDP超过2000美元,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2456美元,因此最近几年我国消费可能出现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相应地,消费信贷产品需求也会明显增加。截至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已发行信用卡1.2亿张,全年交易金额达到3.5万亿元,用卡总消费金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从2006年的4.8%上升至2008年的14.8%。
其次,从银行角度看,当前我国消费信贷规模在所有贷款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整个消费信贷规模目前是3万多亿元,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与整个银行信贷30多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占比百分十几左右。同期美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在银行贷款中的比重则高达26%,如果算上其他非商业银行类的金融机构发放的消费贷款,消费信贷在所有贷款中的比例初步估计可以达到60%。
从观念和市场供给出发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要对消费和消费信贷手段有正确的认识
从金融机构来讲,消费信贷业务是银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在美国,单信用卡业务收益一项就占花期银行纯利润总额的1/3,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更占其公司全部利润的七成。我国正处在消费信贷业务迅速发展时期,金融机构应该认识到个人金融业务的巨大市场和利润空间,这样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从民众来讲,要充分认识到金融手段是给生活带来便利的重要工具,可以利用信贷手段安排自己的消费和储蓄。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发展30年,当民众对信贷手段的实质认识并不十分清楚,有相当一部分人秉持着先储蓄后消费的观念。事实上,消费对于年轻人的价值和老年人的价值是不同的,信贷手段是在未来消费和现期消费间的一种权衡,使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规划。只要对未来的收入有清晰的认识,跨时期消费和借贷安排会使当期需要得到满足,因此借贷并不等同于奢侈浪费的消费观。
改善消费信贷的市场结构,增加市场主体,创新消费信贷品种
一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产生和成长。消费信贷不发达与我国信贷限制过严有关,一些市场化的消费信贷现在无法产生。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消费信贷主要局限在住房和汽车,住房抵押贷款占到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70%以上。放宽市场准入,让一些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要开展消费信贷服务,是促进消费信贷更快发展的必要措施。
二要鼓励创新,让市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实际需要的信贷品种。只有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要创新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才能了解到有效的信贷需求。
三要引入财政扶持和担保机制,对特定类型的消费信贷给予财政援助。有些消费信贷的推进需要财政的配合。如助学贷款、个人基本住房贷款、基本医疗及养老贷款,具有明显的社会道义性质,但它又具有明显的风险特征。如果引入财政担保和扶持机制,对一些特定的风险进行财政支持,这对促进这类社会道义性质的消费信贷的开展,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有利的。对此,可以考虑由各财政出资成立相应的消费信贷担保基金,实行财政与消费信贷的有效结合,这不仅对解决当前的消费与储蓄失衡有利,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也有利。
长远看,要从根本上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扩大投资,增加就业
消费信贷只能在未来和现在之间建立桥梁,但不能超越个人收入水平去提倡消费。从这方面来讲,我国仍然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民众收入水平,从而提高最终消费率。
目前我国城镇约有24OO万名失业者,农村约有1.5亿个剩余劳动力。按每个劳动力负担2个人口的生计计算,这个约4亿人口的消费主体如果没有可靠的就业保障,他们的收入就没有保障,由收入决定的消费也就没有保障。再加上由失业人口所带来的就业人口收入的提升压力,整个国家的消费受到就业状况的影响程度就更大。因此,应该充分利用高储蓄的条件,扩大投资,增加就业,从而为我国最终消费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进程
消费不足也与我国城镇化没有达到应有水平有关。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发达国家更是达到70%以上,但我国只有43.9%。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直接决定了我国消费模式带有明显的农村消费性质,消费总量相对于GDP水平较低,生活基本支出占比较大,消费品种单一,消费信贷手段运用较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助于我国消费模式向现代城市消费模式转化。
据有关统计,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转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现阶段加快发展城镇化,只有靠利用储蓄资源,扩大投资数量,优化投资结构,才能最终实现消费率的长远提升。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