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以来,伴随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一系列政策调整,航空、钢铁、房地产、煤炭以及交通等多个领域也再次出现了经济资源向国有企业集中回流的现象,伴随着这轮国进民退的趋势,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改革方向将往何处去?11月2日,搜狐新视角经济学人论坛邀请各方嘉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剖析。以下是搜狐财经现场发回的报道: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冯兴元: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国企?一个是全民的,一个是地方的,还有一个是央企,央企如果定义的话应该是全国人民所有的,辖区的就是地方权利所有的。但是现在都是内部控制的,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真正的国有企业,因为利润不是大家一人分一块,或者是利润上交给中央或者是政府,然后给你减税,减多少就相当于你收入多少。还有你的资产是不是量化到13亿人各个地方,没有这么做,所以现在没有真正的国企,都是部门所有,而且干部也不是职业经理人,CEO不是从市场上聘用的,都是部门任命的。
第二“国进民退”有很多的背景,有些大家已经讲到了,比如说现在金融危机期间,民企本身有很多弱化的地方,还有民企的行为有一些不规范的做法,政府本来是要管也没有管,但是最终都怪民企的行为,也是有这样一个环节。
第三是政府越位,按照国外的先例,不应该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经济领域的存在本身就是反竞争的行为,国有企业到哪一进入肯定是会操纵市场,到哪都会砸一个坑。所以国有企业本身的存在就不应该,任志强最近说了一句话,国资委为什么要存在?你们的存在就是要把所有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政府能做什么?就是列举制,列举好了,如果你要建立在特殊情况下要通过立法,建立、经营范围,什么情况下可以终止,终止以后利润、剩余产权是不是分配给大家,这些都要有,但是没有这么做。现在不断的“国进民退”,包括保利集团变成了新地王,它不是有一般的国家背景而是一个特殊的国家背景,如果要“国进民退”的话也不应该让一般的民营企业变成新地王。
还有一个背景是全球化,几年前李荣融当国资委主任的时候就说要培养三到五十家超大型的央企,这个战略一直在实施,目前只有20多家没有到30家,所以“国进民退”在这个意义上还要增加,至少要达到30家。
我刚才已经提到了现在国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强制做法是留下法律漏洞的,就是说法律本身没有漏洞他们本身留下了尾巴,根据民法里面自愿的表达来说,如果是被抢夺的我以后是可以要回来的。所以不要觉得央企、地方政府你做了不对的事情可以坐享其成、永葆青春。现在产权和竞争是并重的,他框定一个秩序企业在里面运行。德国的成功看看第一任经济部长的书,你可以看到产权与竞争并重非常重要,德国一直不搞国有企业,一直是私有化,包括铁路也是私有化,甚至很多公司一马克就卖了,因为他们知道国企只有倒闭,你只关注竞争不关注产权国有化、私有化就是不对的,国有企业就是反竞争的操作,只关注产权不关注竞争,中国成不了真正的强国,不要以为有20家超大型企业就很强了,国外都是很贬义消极的看这些超大型的企业,因为你不是市场里面跌打滚出来的,不是在枪林弹雨中滚出来的,而是通过拉郎配、通过政府行政命令组合起来的。好象是几个浮肿的病人让他们共同穿一条裤子就是强,就是很好的经济治理,就是一个善治,不是这样的。
你再看看中国现在有一本书涉及到上海模式,上海主要是搞国企来发展的,但是你可以看到它这样搞下去它的增长势头会受限制,它的增长势头可能不能依靠这些上海的国企,它的增长势头还是全球化的那些企业还有民企。我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关注,继续研究研究。
我们怎么来看是不是出现了整体的“国进民退”?我们仔细看的话主要是局部的一些进,不是全面的进,但是它的这种行为还有它的这种倾向,它不断造成先例,就是这个领域出来一个国进,那个领域出来一个国进,就是先例不断的出现,就是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一个倾向接着一个倾向,这是最危险的。我们在这讨论也是因为这个,浙江那边已经非常关注这个事情了,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很浩大的走势。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国进民退”是持久不了的,大型国企必须退出来,否则在全球化世界WTO规则不能得到永久性的允许,民营企业也会作大的。再涉及到山西煤矿,本来你是不应该这么做的,实际上民营煤矿的矿难事故频发,第二个小煤矿容易出事故,那可以要求民营企业自己组合搞大的,提高资本金门槛,原来10万变成一千万,然后再提高,中国民营资本不缺钱,不是审批只是核准制的话只要具备了就可以进来了,只要资本金大,安全问题是没有的,安全没有问题的话很多鸣冤也就消散了。至于煤老板开着特别长的加长车穿街而过那是他们的习惯,他花上千块钱买一个苹果,种苹果的发财了,他变成傻帽了,为什么要批评他。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