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N记者 任亮
尽管经常能够听到看到港股、美股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的消息,但A股出现的新股破发,仍会令很多投资者感到难以接受。
因为历史上A股出现的新股破发现象,往往代表着一定的机会或者风险。有投资者会认为,新股破发,说明市场已经呈现走熊迹象,也
有投资者认为,破发后的价格已经出现价值低估,可以趁机介入。
但此次以
招商证券(600999.SH)、
中国中冶(601618.SH)为代表的大盘新股破发,却是IPO制度市场化改革后出现的。据CBN了解到的多位业内人士的观点,IPO发行价格由市场决定后,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必将逐步缩小,新股破发也会因此逐渐成为常态。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对CBN表示,成熟的国际市场上,大概会有三分之一的新股上市破发。
华生认为,破发也是IPO市场化改革出现的效果,也是监管层所乐见的,因为出现普遍的破发现象后,会通过市场力量使发行市盈率向下回归理性,最终达到一种市场化平衡。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一直公开认为,IPO市场化方向改革,将使新股上市首日“破发”一定会成为一种随机现象。据董登新在2007年大牛市时对美国IPO情况的统计,当年共有273只新股发行,在新股上市首日,共有71只新股收盘价跌破发行价;65只新股首日收盘价涨幅不足10%。
实际上,A股市场已经有一些个股一直保持着破发的状态。如
中国太保(601601.SH)、
中海集运(601866.SH),由于发行时正处牛市高潮期,使其当时确定的发行价高企,因此在牛市结束后便“必然”地跌破了发行价。
可见,投资者今后也会习惯新股破发成为常态,就如同此前IPO总会被暂停再被重启一样,暂停初期和重启初期一定是被市场重点关注的,而一旦新股发行进入常态,关注的目光也会随之减少。
正如华生当初所判断的那样,IPO市场化改革的效果首先是从大盘股上显现的,但由于发行制度本身可能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对发行节奏的控制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发行市盈率高企,管理层在这方面也会承受很大压力。因此,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加快发行制度本身的市场化改革。华生认为,当然,总体来看,改革还是应该循序渐进,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来决定改革的推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