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分析认为,如果水泥过剩产能全部关停,那么现在的产能供应就不见得过剩了,新增生产线的企业看准的正是这个缺口。
尽管工信部及发改委均将水泥行业明确定义为产能过剩行业,并出台一系列措施进行规范和限制,但实际上,各大水泥企业的产能扩张并未因此
而减速,在A股挂牌的近20家水泥业上市公司同样没有停下自己急速扩张的步伐。扩张未止
新年刚过,江西水泥(000789.SZ)即宣布斥资4665万元收购福建省福清市华盛水泥有限公司90%股权。江西水泥方面认为,本次收购使公司的市场半径得到延伸和扩张,将有利于公司对福建市场的巩固和拓展。而且本次收购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关要求。
江西水泥除了通过产业并购扩充公司产能,新增产能同样在大幅增加。记者调查发现,江西水泥2009年底最新投产和2010年即将投产的新增水泥产能(含权益产能)接近800万吨。
“这些产能都是在国家出台调控措施之前投建的,这次收购只是增加存量产能,并没有产生新增产能。”江西水泥董秘方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外,方真还向本报记者坦承,“在建的建起来以后将不再申请新建项目,未来产能增加将以收购兼并为主。”
方真提到的调控措施正是指工信部于2009年11月26日推出的,一份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水泥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文件。但实际上相关部门早在当年9月份就已经明确了提高水泥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新增产能投放的调控目标。
尽管如此,水泥企业的产能扩张梦想并没有因此而止步。
华新水泥2009年12月10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公司将投资8600万元与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投资组建西藏高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华新水泥占其总股份的43%。该公司未来将主要从事水泥、水泥熟料及相关上下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该公告中,华新水泥并没有公布下一步具体生产线的投资方案和计划。
“从去年9月30号以后就没批过新线了,一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新批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水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而这也被认为是华新水泥未公布具体投建方案的原因。
事实上,华新水泥的扩张步伐因国内水泥业产能过剩及相关调控而受阻已经并非首次出现。
记者发现,华新水泥在12月1日发布的一则名为《调整2009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公告提到,公司因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将对此前公布的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投向作出调整。
该公告显示,华新水泥除了保留原方案中的两个余热发电项目外,将其它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全部调整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余热发电及产业链延伸项目。
而在此之前,华新水泥准备使用40亿元募集资金中的39.57亿元,用于新增包括西藏二期在内分布在6个省市的11条生产线,上述生产线日均熟料总产能高达40900吨/天,而年熟料设计产能更是高达1593.88万吨。
填补缺口
来自前述工信部文件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水泥产能18.7亿吨,产量14亿吨。但到2009年9月底,全国新建成投产和在建生产线400余条,总产能约6亿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也因此众人皆知。
但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国内最大的几家水泥企业之一的华新水泥,站在市场第一线,却仍然大量申请投建新增产能,似乎是个解不开的悖论。
更为蹊跷的是,陷入“疯狂”的实际上并非只有华新水泥一家。
来自海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国内水泥投资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仅A股水泥类上市公司有效产能增速就达到约30%,其中冀东水泥增长57%,海螺水泥增长25%,华新水泥增长34%。
中投证券水泥行业分析师李凡更是认为,2009年全年水泥投资同比增速将达到60%左右。
“扩张较快的基本都是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他们的扩张实际上非常理性。”前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既然企业敢于投进去几十亿的资金,肯定是对自己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的掌握有十足的信心。”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产能过剩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产业内的整合并不容易,这直接催化了大企业新增产能的动力,“这些新增产能上马之后,旧的产能往往就会撑不下去被大量淘汰或被收购”。
“我们每新建一条线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会轻易去做一项投资,我们也不怕产能过剩带来的过度竞争,这是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国内某大型水泥业上市公司的董秘向本报记者坦承。
除此以外,落后产能淘汰产生的需求缺口也是刺激各大水泥企业争相投建新产能的兴奋剂。
“目前全国仍有5亿吨落后产能,约占现有总产能的27%。”前述工信部文件中提到。“江西省水泥市场目前有一定的产能过剩压力,但还是可以化解的,主要看落后产能淘汰的力度有多大。”方真告诉记者。
东方证券水泥行业分析师罗果则表示,江西省的水泥2009年总产量大约在6000万吨左右,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例只有65%左右,落后产能占比高达35%。
“如果这部分产能全部关停,那么现在的产能供应就不见得会过剩了,新增生产线的企业看准的正是这块缺口。”前述分析人士认为。
除此以外,西藏、新疆等拥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西部地区,以及四川灾区重建等产生大量水泥需求的区域也成为几个大水泥企业争相扩张的领地。
“国家调控着眼的是整个市场的健康运行,但具体到单个企业,只会考虑到自己的商业利益,所以这就导致了大家对产能过剩的判断以及决策出现不同。”上述分析人士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