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在“宽松”与“紧缩”之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1月18日11:05

  “经济形势半月谈”胡迟

  刚刚跨入2010年,就从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传来喜人的消息: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8477亿元,增长11.7 %。财政赤字在人大批准的预算之内。在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数据之时,财政收入数据的先行发布更加剧了市场各界

对2009年经济增长率的推测。有权威机构预测,全年GDP增长率将落在8.3%—8.5%的区间内。2009年的中国经济终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假如说用“不平凡”来描述2009年的中国经济还嫌力度不够的话,那么用“惊心动魄”来形容2009年的中国经济,则很可能是恰如其分的。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显现、加深。一季度GDP同比仅增长6.1%,创新世纪以来增长率的新低。在一系列反危机政策措施的强力作用下,中国经济成功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而且快于大多数西方国家在一年之内得到复苏。经济回升走出了人们事先敢想而不敢求的“V”字型轨迹。

   展望2010年的中国经济,如果2009年中国经济的特征是“困难”的话,那么2010年中国经济的特征就是“复杂”。其复杂之处在于目标的多重性以及仍然存在于内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与2009年相比,2010年经济运行的目标已经从“保增长”为重点,转变到兼顾“保增长、防通胀”的双重目标。

   从“保增长”看,目前多数人认为,今年的中国经济并不需要担心增速不够快。在保持现有宏观政策基本框架下,经济增长会存在一个惯性,甚至更加强劲。亚洲开发银行已将201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上调至8.9%,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基础设施投资、建筑业的复苏和消费需求扩大。因此,与2009年相比,增长率应当不是2010年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但也不可完全掉以轻心,仍需防止经济增长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形。因此,保持一定时期内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从“防通胀”看,CPI已于去年11月由负转正,尽管有分析认为,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2010年出现较大幅度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但比较而言,通货膨胀是2010年中国经济需要提防的。此次为了有力抗击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世界各主要国家都不得不投下了超越以往历史的“猛药”:减税、增加政府开支、大胆降息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仅中国人民银行在上半年就比去年同期多投放了7.36万亿元的“天量”货币供应额度。许多资金还流入了房市和股市,显著地拉升了资产的价格。从经济运行机理分析,这史无前例的流动性在经济下滑时不会产生明显的通胀压力,但一旦经济恢复到常态增长后,“天量”的货币供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胀预期及通胀的产生。有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全球化下的通缩与通胀之间的转换是较快的,并不像有些经济学家所预计的那样遥远。进入2010年以来,三大因素进一步放大了通胀的预期和现实压力:一是由于暴雪和低温而随之带来了蔬菜、肉禽、鸡蛋、牛奶等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二是近一个时期,国内众多城市纷纷上调水价、电价、天然气价格。三是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提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在回升。当前,国际油价逼近每桶80美元,未来可能进一步上涨。大宗商品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CPI。据有关学者计算,国际油价对CPI的影响大约在5%左右。这无疑也会对CPI起到拉动作用。

  面临如此之形势,央行于12日晚间宣布,自1月18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08年6月7日后近19个月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近期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的再次急剧放量及通胀预期加大是央行采取这一举措的重要原因。有分析师预计此举将回收2500亿基础货币。这显然是央行对市场发出的紧缩信号。此次上调时机的选择早于市场的预料,表明央行笃信理性预期学派关于“未曾预料到的政策才有实际效果”的观点。有分析甚至推断准备金率上调很可能预示着加息的提前到来。不过,绝不可据此判断宏观调控政策已经转向,事实上,该举措仍然是在当前宽松政策基调下的适度收缩性调整,符合中央保持宏观调控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并适度微调的方针。央行之所以在年初就发出紧缩信号,无非是管理通胀预期、及早释放通胀压力的重要举措,旨在把潜在的通胀牢牢地关在“笼子”里。

  目前总体看来,2010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可能一下子转为紧缩性的,还必须是在适度宽松政策的基本框架下,首先确保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再适度微调,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到来。政策在“宽松”与“紧缩”之间的转换要以经济增长状况和通胀压力前景为依据,而且应当是循序渐进的。这中间政策制定者要遵从“相机抉择”的原则,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这样方可在确保经济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上取得相对平衡。如此灵活的政策运用则无疑是对政策制定者掌控时机的智慧与眼光的极大考验。

责任编辑:董丽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