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破发频现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须进一步深化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侠
2010年02月05日08:37

  新股破发在各个板块“全面开花”,再次引发市场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关注,要求继续深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呼声再次高涨。

  权威人士认为,虽然监管层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动承销商、询价机构在市场定价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但从目前新股发行改革推进的实

践看,机构定价能力和主承销商的估值能力仍然令市场产生较大质疑,而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询价机构报价水平整体偏高的问题尤为突出。

  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猜着了开头,但我猜不中这结局。”

  虽然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就盛行“新股不败”的神话,虽然所有的人都知道终有一天这个神话会被打破,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距离神话破灭的那一天还很遥远,谁都不认为自己会成为破灭神话中的那个不幸者。

  然而,这一天终于愈行愈近。

  继1月28日中国西电(7.58,0.10,1.34%)上市当日即跌破发行价的个股后,2月3日,二重重装(8.90,0.81,10.01%)上市首日以发行价平价开盘,成为三年来开盘最差新股,并在收盘时下跌4.12%成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第二只上市首日即破发的个股。此前,中国证券市场设立以来的19个年头发行的超过1600多只股票中,只有2006年8月28日上市的中国国航(10.43,0.04,0.38%)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

  如果说上市首日即破发至今还算寥寥,但在上市后不久破发的个股则愈来愈频繁现身市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全都没有逃脱“破发”的魔咒。2月1日,上市仅5天的巨力索具(23.38,0.36,1.56%)开盘仅5分钟,即以23.85元的价格,成为本轮IPO重启后中小板首只“破发”的个股,随后,上市仅3天的柘设(19.44,0.32,1.67%)也在盘中击穿19.9元的发行价,成为中小板第二只“破发”股。继上周四星辉车模(40.040,0.28,0.70%)和台基股份(38.710,0.10,0.26%)在同一天“破发”后,2月1日,天源迪科(29.000,0.20,0.69%)在上市后的第9个交易日直接以29.80元的开盘价,成为创业板市场的第三只“破发”个股。另外,中小板尚有包括回天胶业(37.870,0.53,1.42%)、阳普医疗(27.500,0.90,3.38%)等8只个股股价距发行价在10%之内;主板市场除中国西电外,也还有5只大盘股在发行价之下。2月2日,中国建筑(4.27,0.05,1.18%)收盘报价离破发仅有1分钱的差距。

  新股破发在各个板块“全面开花”,再次引发市场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关注,要求继续深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呼声再次高涨。

  在监管部门和业内人士看来,在发行体制愈来愈市场化的今天,新股破发并非完全是坏事,甚至是很正常的现象。早在去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启动之初,考虑到中国市场中小投资者数量众多、参与意愿较强的情况,中国证监会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制度上特意向有意向购买股票的中小投资者作了倾斜。但随着新股定价的进一步市场化,投资新股的风险也将逐渐加大。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启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时曾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新股没有绝对利益的保证,特别是在经济、股市都不好的情况下,新股的风险会加大。”因此,从长远看,新股跌破发行价以后应该是股票市场常态,甚至新股发行失败也不应该是什么新鲜事。

  事实上,从成熟市场看,新股破发是很正常的现象。以美国为例,即便是在大牛市的2007年,新股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的仍然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比重。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共有273只新股发行,上市首日有71只新股跌破发行价,65只新股首日涨幅不足10%,上市首日涨幅介于10%至30%的新股共计56只;上市首日涨幅介于30%至50%的新股只有19只;上市首日涨幅超过50%的新股也是19只。此外,还有43只新股尚未挂牌交易。

  而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实施后大半年的实践看,中国证监会希望通过实现新股定价市场化,培育市场约束机制,进一步加大市场约束力,从而实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价格接轨的目标。事实上,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9年新股上市后首日涨幅较上年有大幅下降,新股上市首日炒作的行为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抑制,与2008年的涨幅均值同比下降了42.24%。不过,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示,虽然新股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代价却是新股发行重启后市盈率的大幅提升,一级市场高价发行严重压缩了二级市场股价上行的空间,这也是造成新股“破发”屡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新股发行重启以来,发行市盈率已经从2009年6月的32.9倍一路上升到12月份的65.45倍。今年1月份发行的28只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了67.79倍;创业板公司更是从第一批平均56.6倍,一路飙升到76.48倍、78.77倍、88.62倍,最高个股发行市盈率超过了100多倍。进而使得国内证券市场日益陷入高价高行—微幅上涨或首日破发—破发—继续发行的恶性循环状态。东吴证券一策略分析师表示:“长此以往,对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发行显然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事实上,不仅二级市场投资者成为高价发行最直接受害者,随着破发的频频现身,询价机构也开始尝到了苦果。根据统计,截至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仅中国西电、星辉车模、正泰电器(23.55,0.17,0.73%)、中国化学(5.12,0.00,0.00%)、招商证券(29.90,0.37,1.25%)5只跌破发行价的新股,就令参与网下配置的机构总计浮亏超过了3.1亿元;而截至2月2日收盘,随着“破发”队伍的扩大,机构的浮亏额也随之增加。

  权威人士认为,虽然监管层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动承销商、询价机构在市场定价方面能够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但从目前新股发行改革推进的实践看,机构定价能力和主承销商的估值能力仍然令市场产生较大质疑,而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询价机构报价水平整体偏高的问题尤为突出。一位投行人士说:“新股发行机制的症结还在于询价机制,目前市场中该机制流于形式,哄抬价格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上周在谈及此问题时也表示,发行制度改革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要在我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殊的国情下做到市场一般规律和实际情况有机结合,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目前公众投资者参与比例和意愿高、定价约束力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询价机构需要承担更大责任,如何提高公信力非常重要。询价机构必须要提高风险意识和专业知识,不能唯利是图,要对市场长远发展担负责任,担负起对市场、中小投资者正面引导作用。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部署今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重点时表示,要在2010年继续深化发行制度改革,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上周,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和沪、深交易所联合召开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来自监管层和市场各方对目前新股发行机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就进一步提高市场约束力,完善发行价格形成机制与股票承销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很多市场专家建议监管层进一步深化发行体制改革,在坚持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市场化方向的同时,在存量发行、额度审批等方面进一步放开,并进一步加大对询价机构的约束和监管。

  “进一步完善询价机制,通过制度性规范来推动询价机构更加尽心尽责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李瑞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