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ST张铜:首开中小板记录的背后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5月11日01:48
  本报记者 陈艳红

  上市三年半即被暂停交易,ST张铜开启了中小板退市的“先河”。从光环加身到深陷债务泥潭“披星戴帽”再到被勒令暂停交易,ST张铜的沦陷速度可谓惊人。

  从相关资料中不难发现,ST张铜的沦陷之快与其违规期货投机、高管利益输送、大股东 监管不力、公司治理结构混乱等直接相关。然而市场在公司得到惩罚而拍手称快的同时,不禁要问:“如此 劣迹斑斑的公司是如何通过发审委的审核?”“保壳重组对投资者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

  三年即被暂停交易

  4月30日,ST张铜如期等来了深交所股票暂停上市的“判决”,这使公司一举创下中小板第一家“披星戴帽”公司和第一家暂停上市公司两项纪录。

  公告称,由于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亏损,2008年末和2009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负值。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中小企业板股票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特别规定》相关规定,该公司股票自2010年5月7日起暂停上市。

  随着这一纸公告的发布,ST张铜曾经引以为豪的上市光环被强行摘下。而市场在对 劣迹斑斑的公司得到惩罚拍手称快的同时,也不得不感慨“ST张铜上市仅三年就完成了向下三级跳”,更有市场人士强烈表示“ST张铜是中国新股发行史上的耻辱”。

  2006年10月25日,ST张铜以4.25元发行价上市,在享受2007年牛市疯狂期后,ST张铜2008年9月1日被ST,是中小板首家被ST的公司。

  而ST张铜暂停上市的危机最早在2009年三季报中开始隐现。当时,ST张铜预计公司2009年度累计亏损超过亿元。此后,公司离暂停上市越来越近。2010年1月25日,公司首发股票可能被暂停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2月27日,公司披露的《2009年度业绩快报》出现巨亏。

  4月27日晚,ST张铜如期发布了2009年年报。年报显示,200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约为-2.3亿元。

  至此,ST张铜被勒令暂停上市已成为定局。

  劣迹斑斑

  上市之初,ST张铜便被财务专业人士质疑其财务报表有造假嫌疑。

  “由于张铜和海亮股份二者的主营业务、产品的定价方式完全一样,可以将二者做个比较。从2004年—2006年,张铜的毛利率一直都高于海亮的毛利率:2004年,张铜的毛利率是8.2%,而海亮是7.74%;2005年张铜是7.2%,海亮是4.89%;2006年张铜是6%,海亮也略少一点。但是到了2007年,张铜的毛利率一下子变为负值,这意味着张铜从2004年到2007年毛利率浮动了15%;而海亮则只浮动了1%。”市场资深财务专家张彤指出,“由于张铜是2006年10月25日上市的,2007年的毛利率就出现负值,其招股说明书的业绩报表及资产质量就不由得让人生疑。”

  而随后,公司发布的一系列“修正”公告似乎印证了市场的怀疑。

  2008年2月28日,上市一年多的高新张铜披露了2007年业绩快报,称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4420万元。两个月之后的4月28日,公司发布修正预告称,公司2007年巨亏1.82亿元。7月1日,高新张铜业绩公告再次故伎重施,称2008年1月—6月业绩预告修正为净利润预计亏损7500万元左右。此外,公司于4月28日披露的一季报上半年度净利润为亏损1000万元以内,而到了8月30日的年中报,这个数字增加了2000多万元达9641.46万元。

  另一方面,在公司频繁修正业绩的同时,公司高管却在不断地减持套现。2008年3月6日—7日,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郭照相在价格区间12.07元—12.57元高位减持套现上千万元。

  而据媒体报道,按照高新张铜自2007年12月11日起的高管减持统计,总经理、副董事长郭照相以及两位副总经理许军和周建清共15次减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15次减持完全分布在去年12月与今年3月的两段股价高位上其中郭照相一人套现2636万元 。

  保壳重组是福还是祸?

  尽管ST张铜已被暂停交易,但是公司被沙钢重组的预期还是令市场充满期待。

  公司公告称,为化解退市风险,争取股票恢复上市,公司将积极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即拟向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股权。

  与暂停上市相左的是,公司的股价在发布将暂停上市的公告后的两个交易日内连续两天逆势封上涨停板,而大盘在这两日分别下跌2.07%、0.47%。伴随着股价涨停的是换手率的迅速放大,两天累计换手率超过15%。

  “这些博傻资金都是冲着ST张铜重组预期来的。”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其实,ST张铜能否重组成功现在还很难说。”

  “保壳重组虽然看似保护了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的利益,但是实际上利大于弊。”天相投资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制度纵容了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

  “上市公司欺骗了投资者,却转身换一个壳继续上市交易。我们小股东的利益谁来保护?”上述业内人士说。

  “所谓的重组并非降低成本的智慧之举,而是现身说法鼓励投资者大肆投机的典型案例。”知名财经学者叶檀质疑道:“难道中国证券市场的壳资源就永远成为投机者的乐土吗?难道所谓的发审、保荐的法律责任只是一句空话吗?”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何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