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冀志罡:与权利相生的规划决定地价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冀志罡
2010年05月24日16:23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请勿转载)

  原则上,一块地的价值取决于这块地的单位面积产出。说得更直观一点,就是人口密度越大,人均收入越高,地价就越高。但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地价可以长期地高于或低于基本面。而在所有因素中,土地供给制度与开发规划审批,对地价的影响最大。

    在上一期专栏中(冀志罡:解密中国房价)我曾说,房要建在地上,有地才有房。但不是所有的地都适合建房。讲究地段是房产投资的金科玉律,说的就是地的重要性。所谓买房,重点从来不在房,而在地。想想看,形态差异如此之小,而价格可以天差地别的,好像也只有土地。同样是一把黄土,北京三环内和西北的戈壁滩,价格差距可以达万倍之谱。这样的差距有没有道理?可以有道理,也可以没道理。

  你花钱买套房子,本质上并不是买那堆钢筋混凝土,而是买了块地。只不过这块地跟房子打包出售,物理上拆不开。不过随着科技发展,能拆开的房子也有了。这是前段时间的新闻:一个美国人卖了自己的地,但舍不得房子,于是整体迁移到了重新购置的另一块地上。将来科技发达了,所有的房子和地都能拆开的时候,房和地钉是钉铆是铆的分开定价了,我也就没必要写这篇文章来饶舌了。

  这块地多大?把你房子的建筑面积除以贵小区容积率可得。你支付房款的绝大部分都是用来买这块地的。房价越高的地方,比例也越高;反之,房价很便宜的地方,就只占一个小比例。越是发达地区,越是大都市,越是黄金地段,这个比例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农民在自家宅基地上盖房,地价可以低到忽略不计(不用付费,但有一点耕地的机会成本)。

  原则上——只是原则上——一块地的价值,取决于这块地的单位面积产出。说得更直观一点,就是人口密度越大,人均收入越高,地价就越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地价的万倍之差可以是合理的。大都市的核心地段,比之荒凉的郊野之地,是不是在人口密度上有天地之差?

  但差得太多,它就会变得不合理。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日本最繁华的东京银座,一个人站在街上,两脚所占的土地就价值上百万日元,大致地估算,那是每平方米逾百万美元的地价。合理吗?地产崩盘后,银座的地价跌掉90%以上。

  套用投资术语,“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只是地价的基本面。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地价可以长期地高于或低于基本面。而在所有因素中,土地供给制度与开发规划审批,对地价的影响最大

  先说规划。土地本身很简单,我们每人脚下都踩着一块。但要在一块地上建房,必须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也就是说,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得到一系列盖有官方大印的文件,一块地才能用来盖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金钱,需要权力,需要关系,当然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如今的房地产开发,上述的一系列文件成本在总成本中占了一大块。

  我得声明,这并不是中国特色,而是全世界各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共同特色。例如在美国,开发一块地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审批,往往还需要当地社区的认可,后者的难度可能比前者还高。

  规划审批是合理的。建筑物一般投资巨大,使用周期又长,没有规划的胡乱开发只能把城市变成脏乱差的城中村。好的城市不应该是那个样子。此外,建筑物还要满足一系列监管条件,从建筑质量到楼间距再到防火安全等等不一而足。就算在美国,你拥有一块地也并不意味着想干嘛都行。甚至有些时候,你拿着块地除了散步,什么都不能干。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审批。审批决定了有多少土地能用来盖房,盖什么房,以及盖多少房。换言之,审批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量。如果一个地方人口密集又收入不菲,而房产供给量又很少,房价就会高到居民难以承受的程度,于是大部分人就只好蜗居。

  香港就是这样,东京也曾经是这样。专家论证说,地狭人稠、土地稀缺的国家就应该蜗居。专家还论证说,大陆也应该如此。那么,中国真的缺地吗?

  (此文为作者专栏“解密中国房价”系列之二。作者系宏观经济研究人员,专栏作家。曾供职媒体,现服务企业)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