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提示不良贷款等风险,年初以来银监会一直在做,此番风险警示对银行放贷应该没有进一步减缩作用
不良贷款双控压力、房地产贷款、重点领域贷款、案件防控、资产表外化、输入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在银行业较好的整体业绩面前,这七大隐藏
在靓丽报表下的风险正受到银监会的高度重视。专家认为,这些隐藏的风险,在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会遭遇爆发,因此对各家银行的监控格外重要。
逆周期监控见成效 在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后,
中国银行业展现出一派更为成熟的景象。近日,中国银监会对外披露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对银行业在经济复苏一年中的表现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且一针见血地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警示。
《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78.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4万亿元,增长26.3%;负债总额74.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7万亿元,增长26.8%;实现税后利润6,684亿元,资本回报率16.2%;所有者权益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6,481亿元,增长17.0%。5家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40.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工、中、建三大上市国有银行跻身全球大银行市值前三名。
在资产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银行业的风险也同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年报》数据表明, 过去的一年,在贷款大幅增加、资本质量要求明显提高的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1.4%,基本保持2008年底的水平,超过国际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底,239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达到100%。
同时,截至2009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金余额8,683亿元,比年初增加947亿元;拨备覆盖率155%,比年初提高38.6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83.1%,比年初上升3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7.2%,比年初上升37.4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62.3%,比年初下降36.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1.8%,比年初上升32.2个百分点。
此外,按照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973亿元,比年初减少630亿元,不良为贷款率1.58%,比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
一位银行业专家在谈及此份年报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众多世界知名的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多家银行接连倒闭。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却能在保持利润、规模增长的同时,将风险指标进一步强化,体现出了我国监管机构逆周期监管的把握能力。
密切关注信贷风险 虽然目前指标显示我国银行业风险控制较好,但作为银行大管家的银监会,依旧把风险放在了其工作的重要位置。此份年报非常尖锐地指出了不良贷款双控压力、房地产贷款、重点领域贷款、案件防控、资产表外化、输入性风险、流动性风险这七大我国银行业目前存在的隐患。
《年报》表示,由于在过去的一年,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增速达31.7%,创近十年来的新高,同时贷款期限结构以中长期为主,投向也比较集中。随着整体经济运行环境常态化以及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2010年部分信贷资金形成实质性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增大。
同时,银监会认为,目前国内一些重点领域的信贷风险已经显现。指出,一方面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产能过剩、“高碳”产业的比重偏高。另一方面,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各级地方融资平台授信总量较大,集中度较高,贷款“三查”不严,风险管控不足,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隐藏较大风险。
此外,对于银行将信贷资产以理财产品的形式移出表外,银监会也认为,虽然银行逃避了相应的准备金计提,潜在风险却不容忽视。
确实,从去年的信贷数据上来看,在2009年,各项贷款余额4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5万亿元,同比增长33.0%。其中,按贷款期限分,短期贷款余额15.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7%;中长期贷款余额2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1万亿元,同比增长43.5%;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同比增长48.6%;票据融资余额2.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557亿元,同比增长23.6%。
有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这样数额庞大的信贷投放过程中,隐藏的信贷风险,可能会在经济形势发生转变的时候爆发出来。因此,对此监管尤其重要。
西南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付立春则认为,提示不良贷款等风险,年初以来银监会一直在做,今后还会继续,因此,此番风险警示对银行信贷投放应该没有进一步、更严格的减缩作用。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