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储朝晖:保送生是招生双轨制的怪胎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储朝晖
2010年06月25日15:10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实行了多年的“阳光高考”,需要行政权力的逐步直至完全退出,由专业组织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规则明确的公开、公平的选择

  2010年保送生名单公布,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都增加了保送生名额:北京大学将拟录取保送生的数量由2009年的536人增加到588人,增加了52人之多;清华大学也由2009年的535人增加到549人;上海交大由去年拟招收保送生289人增加到今年的356人;浙江大学更从去年的166人增加到今年的268人。

  在公示名单中,北大、清华的保送生里,上海学生95人,占了两校保送生总额的约1/10,人数最多;其次是浙江占了81人;北京位居第三,共有74人;江苏71人;来自宁夏的总共只有13人,甚至不及某些东部省保送的其中一所学校的保送生数量。东部地区保送生人数远高于西部,引发社会的关注。

  能被保送的学生自然是极少数,然而,保送生对中国教育不均衡生态的影响却十分巨大。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几个层级。

  首先是高等学校。能招收保送生的自然是那些被认为是顶尖的高校,被保送的学生是冲着那所学校而非他所喜爱的某个专业的。这对那些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排在全国高校前列的普通院校来说就很不公平,也难以实现学生潜能与学校优质专业条件的最佳组合。最终限制了高校多样化发展,推进了高校同质化,限制了非顶尖高校依据自身优势发展所需要的相应生源配合。对于少数排名靠前的高校来说,可能会为自己在抢生源上捷足登而暗喜;而对于大多数一般高校而言,此举显然限制了他们的自主发展,破坏了高校之间“消极公平”的伦理基础;

  其次,保送制度使高校形成对中学的控制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高校是主动支配方,中学是被动方,中学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围绕高校转,而不顾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普通应试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层制约关系,使得中学更加难以自主发展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罔顾中学时段教育自身的目标和使命;

  第三是有保送资格与无保送资格的中学间的关系。具有保送资格的中学,无疑在吸纳优秀初中毕业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样一来,无论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是生源都很集中,优质生源越是集中,就越发加剧了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问题。这种层级的复制和延伸,导致全国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之间的梯级不均衡生态进一步强化,并将成为实现教育均衡和公平所遇到的不断增高的壁垒。

  目前高校对保送生的录取,都是按计划划拨名额给各省份。这虽然能从生源质量更高的省份招录更多的人,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加剧了全国不同地区间教育的不均衡,也会造成某种不公平——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实际上要依靠自己个体的智慧与能力,和东部强大的中学甚至强大的政府竞争,要与保送生的制度竞争。显然,他们进入北大、清华的机会就会相当有限。此外,即使是中西部的优秀学生,也必须首先为当地的教育经济相对落后买单,然后才能与东部的普通学生竞争,而保送生制度却在这个基础上又添上一个台阶,这正是这种体制的最大不公平。

  实际上,保送生制度是中国高校招生双轨制度的怪胎,就如同中国曾经一度实行的价格双轨制一样,是一个特定时期不合理也不公平的现象,必然有一部分人从中获取特殊的权益。从有利于培养人才和实现教育公平的角度看,最终必须彻底消除保送生制度,实现所有高校和所有考生之间的完全自主选择。这一转变过程时间越短,中国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损失越小。

  保送生存在的体制基础是教育的计划体制,教育的计划体制基础又是经济的计划体制。现在,经济上的计划体制早已消失了,但教育上的计划体制依然存在,保送生制度便是它的一个表现。

  1938年以前的中国和现今世界其他国家的招生,都是由学校和考生之间相互选择完成的。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教育上逐渐实行统一招生、统一分配,政府在其中扮演主角。现在统一分配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基本上是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但是统一招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即便如今全国高校的平均录取率已经达到70%,政府还在招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学校与考生之间的超强“媒婆”。学校和学生的选择权利极其有限,显然与时代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宜。

  政府在招生过程中是否有必要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历史和现今世界各国的例证表明,政府不宜越界替代专业组织。目前,有超过6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对自己上的大学不满意,恰恰说明政府过度控制招生效果是不好的。解决保送生问题的途径在于招生制度上的并轨,让所有学校与所有学生走上双向自主选择的道路。前提主要有两个:一是学校与学生都成为可以自主决定的主体;二是有独立第三方进行在一定范围内有可比性的学业测试,就像美国的SAT、ACT考试。学校参考独立第三方的专业测试结果,学生与学校之间在加深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这样才能做出对于考生、学校和社会来说都是最佳的选择。

  行政权力之所以较长时间未退出招生过程,虽有旧有机制的惯性,也不排除其中有较大的权力寻租空间。实行了多年的“阳光高考”,需要行政权力的逐步直至完全退出,由专业组织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规则明确的公开、公平的选择。所有的人都走在大路上,才会更阳光。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

  储朝晖的微博

  储朝晖的其他专栏文章:

  储朝晖:教育行政化是教改的最大阻碍

  储朝晖:加强校园安保并非长久之计

  储朝晖:孩子需要的不是玩具是自主

  储朝晖:高考进入“被选择”时代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