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局严防贷款“腾挪术”,银信理财产品因此“被连坐”? 新品暂停发售 已发售产品不受影响 曾经红火一时的银信理财产品(即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发行的理财品)正面临被监管层叫停的命运。近日,坊间关于银信理财品被叫停的消息沸沸扬扬,羊城晚报记者昨日向广东
银监局求证,获悉并未有任何相关的书面文件或通知下发,至于是否有口头通知则未予证实。不过羊城晚报记者仍从不少银行人士处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可信度。
银信“新品”暂停发售 一家股份制银行总行人士向记者证实,由于此次通知并非直接发给银行,因此他们也是从合作的信托公司处获知的。上周五,银监会非银司向各家信托公司发出了口头通知,要求暂停发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何时恢复尚不可知。
据悉,停发的范围不仅包括监管层主要禁止的信托贷款类银信产品,也包括银信合作的股权投资类产品和其他结构性产品。实际上早在去年底,为杜绝银行突破信贷额度实施贷款“腾挪术”,银监会就曾发布通知,要求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
广东银监局一位人士表示,并未收到总部任何书面文件或通知,是否曾口头通知则“不清楚”。另一家银行个金部负责人则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根据新的精神,已发售的银信产品不会受到影响,但会暂停和信托公司合作发售新的银信类理财产品。
严控信贷风险是主因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国内银行发行的银信产品(包括证券投资产品)余额约5900亿元。截至今年4月末,银信产品已急速飙升至1.88万亿;有人士预计6月银信产品规模将冲破2万亿元。
据悉,如此迅速的发行速度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除在去年底下发《通知》对银信业务进行规范外,银监会此后又接连发文要求严控将贷款变相从表内移至表外、从而不占额度的“信贷腾挪术”,其中银信类理财品是关注重点。今年以来,随着该类产品规模的不断爆发式增长,监管层采取的措施也不断加码:从最初召集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到“逐日盯市”实施全面监控,再到目前盛传的全面叫停。
分析人士指出,“叫停”原因应该是监管层对信贷规模和风险的担忧与控制上。因此,银信理财产品可以说是“被连坐”。
“由于银信合作是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曲线为企业提供贷款,这种新增贷款不受资本金规模的限制,银行还无需对此计提拨备,因此有助银行突破监管层信贷额度限制,加强放贷冲动。”一家股份制银行分行级负责人称。
银监会相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一些银行机构为规避计提拨备、资本监管等审慎要求,通过设计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将贷款转出表外,这使得银信合作变相增加了新增信贷规模。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此前也曾测算,今年7.5万亿的新增贷款规模,如果再加上1.8万亿的表外信托,总计9.3万亿,这将使货币政策难以回归常态化。
银行理财品平均收益率或降低 银信理财品如若真的全面停售,不但是老百姓少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投资品,还可能使银行类理财品的平均收益率降低。
一家大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由于大市不好,自去年以来,银行理财品的种类不算多,收益率也普遍不高。但和其他一些票据、债券类理财品相比,还算收益率较高、稳定性也比较好。从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这类产品来看,不论是一年以内还是一年以上的,预期年收益率都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譬如
招行正发售的招银进宝之信托贷款159号理财计划预期最高收益率可达5.6%,对投资者来说还是相当诱人的。
“如果这类产品停售,肯定会对银行类理财品的平均收益率产生影响,平均会拉低近1个百分点。”上述理财经理估计,若只从纯粹的投资债券和票据市场的产品来算,1年期产品的收益率难过3%。
“叫停”无细则操作存难点 不过,对于银监会“叫停”银信类理财品,由于既无书面通知也非直接接受窗口指导,记者发现不少银行也有些无所适从。
“只知道有这个消息,但没有执行细则,有的问题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执行起来有困难。”有银行人士担忧,叫停后可能出现一些技术问题。如银信产品已经进入募集期,会否因叫停而产生违约责任;又如部分定期打开申购赎回的开放式产品是否将全部暂停申购,以防资金借道涌入等。
但也有人士较为乐观,认为银监会叫停的应是单一资金信托的银信合作模式,对集合信托并没有任何影响。而集合信托主体是信托公司,银行只是代理销售并且收取中间代理费,和银信连接的理财产品是不同的交易和合作结构。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应是信托公司主动管理式的银信理财品,这类理财品在经过短暂整顿后应会重返市场。(记者 刘薇)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