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世界杯中,阿根廷队占据绝佳人力资源,但仍惨败于德国队,其中原由至今仍颇耐人寻味。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阿根廷国家队主教练马拉多纳在这场比赛前曾一度陷入战术选择的困境:因为今年3月份阿根廷队曾在慕尼黑的一场比赛中击败德国队,那时他们采用
的是防御战术;而在世界杯中遭遇德国队前的四场比赛中,阿根廷队的取胜法宝均是进攻战术,当时应该如何选择让老马非常两难。最终,他选择了攻势打法。如果把目前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看成是一场对战经济危机的“足球赛”,那么在上半场,作为“主教练”的中央政府凭借大量投资和巨额信贷这两大“前锋”的凌厉攻势,取得了“保八”的胜利。临近中场,“主教练”开始变阵,并采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战术,于是立刻陷入马拉多纳式的两难:一方面,经济转型令政府不得不撤回投资与信贷这两大“前锋”,并启用楼市调控、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这四大“后卫”,随之而来的混乱让“球队”在中场休息时争议四起;但另一方面,如果不这样变阵,“前锋”总有衰竭的时候,这样下来的问题可能就不仅仅是输一场球。进入下半场,是继续坚持还是再次变阵?“主教练”压力重重。
现在看来,中国经济的“主教练”将不会作出马拉多纳式的选择。
增长隐忧施压
近期,最为吸引经济界人士眼球的莫过于中央最高层次第展开的一系列调研和座谈:6月28日、29日,国务院连续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 7月1日至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南调研并在长沙主持召开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7月4日至5日,国家统计局在山东召开了部分地区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7月8日至1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山东调研经济运行情况;7月9日至1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可以看出,决策层对经济形式的调研,其程度之密集、规格之高实属不多见。
“高层坐不住了。说明地方对近来的种种调控政策争论比较大了,再加上部分经济数据环比下滑,中央制定下半年政策时也怕看不清,就得多听各地方声音。”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向《投资者报》记者分析称。
而伴随调研进行的,是陆续出炉的一系列足以令人看“冷”下半年经济的宏观数据表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减慢、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下滑、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资产价格走低、信贷增幅减少等等。
此外,发电用电量、交通运输指标也开始徘徊不前。国内股市表现则更糟糕,上半年深成指和上证指数的表现在全球范围内仅比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好一点。这些数据让人们在一季度还担心的经济过热已不复存在,而未来经济增速已经呈现出一幅下行回落的图景,诸多调控政策给经济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些数据显示的刺激政策负效应与高层的罕见密集调研结合随即便产生了“化学反应”,就是对于经济政策会否由之前的“防通胀、防过热”转向为“保增长、促和谐”的讨论与猜测。
“无风不起浪,这个风就是经济增速下滑,借着经济增速下滑,一些利益方包括不少地方政府就开始给调控施压了。”招商银行宏观策略分析师徐彪这样认为。
“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的确很大,”重庆市社科院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秀模也表示,“像重庆近几个月经济增速没降反升,主要就是地方政府一直在投钱,因为地方有要和其他地区竞争的压力,搞不上去就相当于没有达标,政府的投资冲动很难抑制。” 王秀模说。
“最高层也是看到地方政府对宏观调控思想上出现了松动,才不得不频繁下去调研。”徐彪这样判断。
而目前的宏观经济数据虽有下降但依然是高位运行,正常来讲是不足以引发明显担忧的。现在为何却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压力呢?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看来,其主因在于:去年“保八”成功以及今年经济过热的势头都不是由经济内生动力产生的,主要是靠外部推动。因此,他认为是人们对经济增长动力缺失悲观预期导致了对调控政策的争议。
“现在看各项数据并不低,但数据的下滑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这些外部推动力只要一撤,经济增长就会迅速掉下来。人们最关心的是新的内生性增长动力在哪儿?可这个问题现在并没有确切答案,就会引发担忧。”王建这样分析。
“二次刺激”联想落空
种种猜测因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速而演变为国家将重启新一轮“刺激政策”的联想。
7月6日,发改委公布了今年的西部大开发新开工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达6820亿元。在很多人眼里,这个政策信息立刻成为了“新刺激政策”。
客观来看,这次西部大开发提速的新政中的确有不少令人振奋之处:比如其中提到的国家在安排土地年度计划时将向西部倾斜,这意味着在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严格“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的背景下,西部地区能获得较多建筑用地指标,同时西部地区用地还享有优惠;而西部地区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这一改革对于战略资源富裕的西部地区来讲,将会明显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另外,西部大开发投资项目总额也接近2000年至2009年十年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其力度可见一斑。
“中央项目从去年年底就停止了审批新的项目,就是防止经济波动加大,此时出台新的基建投资项目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可以视为转变。”国信证券分析师黄学军这样分析。
在更为乐观的人们眼中,西部大开发投资项目的启动甚至堪称缩小版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并将引爆新一轮刺激政策出台。
但是,这种乐观的预期很快便落空了。“发改委所公布的重点项目中,从批准、立项的日期可以看出,这些项目都是两年4万亿计划的一部分,或者是‘十一五’计划中的项目,而非新的中央投资刺激计划。”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这样解析。
但对政策转向的预期并没有就此结束。无独有偶,紧随西部大开发提速这一消息之后,央行在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上继续强调:下半年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结合央行持续数周出现货币净投放这一事实,有关于货币政策与房地产政策调控将会虎头蛇尾言论也伴随“新刺激政策”的讨论而随处可见。
可这些声音也只持续了几天。7月12日,住建部、银监会、国资委三部门便同时否认了调控政策转向的猜测,并表示将坚持调控政策不松动。
“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部分,楼市调控算得上政策组合拳中威力较大的勾拳,楼市调控一旦松动,整个宏观调控效果立马要下一个台阶。因此只要经济增速不低于8%,宏观调控基调就不会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至少到年底前,楼市调控力度不会有大的变化。”招商银行宏观策略师徐彪分析称。
基调难改 局部灵活
虽然短期内关于调控政策将在下半年再次转向的一个个预期都被政府以种种方式迅速戳破了,但新出炉的整体经济上半年各项中期指标中间隐含的担忧却是挥之不去的。
在“调控政策”(楼市调控、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作用下,投资降温已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出口和消费呢?
根据中国海关7月10日公布的6月份贸易数据,出口13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9%,环比增长4.3%;进口117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1%,环比增长4.6%;当月贸易顺差为200.3亿美元,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超出市场预期。
但即使是这一组最亮丽的数据,一些分析机构还是从中读出不少忧虑。
其中对未来出口判断比较悲观的中金公司便认为,6月出口超预期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全球经济恢复迅速,以及出口商在国家可能下调出口退税率的预期下,提前交付海外订单。不过领先指标中的6月出口订单指数已继续滑落2.1个百分点至51.7%,另外OECD领先指标也触顶回落,这些都预示了出口上升趋势在未来将有所下滑。同时,外围经济体在下半年减速的可能已经比较确定,而这些主要经济体需求的反弹是中国出口恢复的关键因素。基于此中金公司研究者判断:“出口增长在下半年明显回落到10%左右”。不仅如此,他们认为,数据显示的进口增速回落速度快于出口,反映出宏观紧缩以及房地产调控下内需的进一步放缓。
“预计在今年,四季度,房地产建设(特别是新房开工)将会同比下降,而出口也有可能出现零增长。” 瑞银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汪涛对出口增长的预期则更为悲观。
那么,在投资、出口、内需三驾马车下半年预期一致转冷的背景下政策组合出现明显松动的可能大吗?《投资者报》记者调查中听到的声音大多是:调控基调不会松动,但对冲经济下滑风险的局部措施会增多。
“最高层在中期数据公布前密集调研实际上也是在吹风,表明调控政策的主基调不会变,这种吹风行动一周后就见效了,因为地方政府的主政者都纷纷表态说当前的最佳对策是‘不变应万变’。”招商银行宏观策略师徐彪认为,“但同时,中央政府也埋下不少伏笔,像西部大开发提速还有产业内迁等,如果下半年外围经济环境出现类似二次探底这样的意外随时可以再启动保增长的对冲措施。”
申银万国的宏观分析师汪进也认为,政府不会再去走通过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的老路,因为这条路与政府既定的发展方向相悖,“无论是中央、地方还是银行,都难以承受这种依赖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货币政策上,一些观察者已经感觉到了细微的调整。“票据转贴现利率已经从6月底的5%左右降到了3%左右,这意味着银行系统在放贷上已经出现了松动,同时央行最近连续向市场中净投放的货币合计也有9000亿左右了,说明短期资金面比6月底松了不少。”国信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黄学军这样分析。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胡燕妮和汪洋更是乐观预计,不排除在信贷需求滑落较快、而银行再融资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