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马宇飞
两家上市公司的一进一退间,牵扯出一串的资产定价悬疑。
8月24日,万泽股份(000534,收盘价6.91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2.1亿元收购西安鸿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西安新鸿业)50%股权,交易对象为深圳市普益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以
下简称深圳普益兴),对应的西安新鸿业整体评估值为4.2亿元。资料显示,该部分股权为深圳普益兴于今年7月22日,从深圳市赛德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赛德隆)处购入。有意思的是,今年3月31日,深鸿基(000040,收盘价6.51元)曾公告称以1.58亿元的价格,将西安新鸿业66.5%股权甩卖给赛德隆公司。按照深鸿基的卖价计算,当时西安新鸿业的整体评估值仅为2.05亿元。
不到半年时间里,同一块资产的估值竟然相差逾一倍,究竟是万泽股份“高买”了,还是深鸿基“贱卖”了呢?但无论是出现哪种情况,低卖了是上市公司吃亏,高买了也是上市公司吃亏,难道公众投资者真的成了“唐僧肉”?
万泽股份高溢价接盘
据了解,西安新鸿业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2亿元,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等,目前拥有西安经济适用房“鸿基新城”项目的两块土地使用权。
根据开元资产为此次收购所做评估,西安新鸿业的股东全部权益审计后账面值为1.35亿元,评估值为4.2亿元,增值2.85亿元,增值率210.54%,其50%股权的对应估值为2.1亿元。
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西安新鸿业的股权结构变为万泽股份占50%;深圳普益兴占1%;赛德隆占49%。万泽股份称,由于未取得实际控制权,将不合并报表。
对于收购的目的,万泽股份称主要是为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大做强房地产业务。公司还表示,此举将增加公司土地储备,同时有助于在西安地区开发市场和提升品牌影响力。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同样是西安新鸿业的股权,其半年前的评估价值却远低于现在。
公告显示,今年3月31日,赛德隆以1.58亿元的代价,从深鸿基处购得西安新鸿业66.5%股权,从而持有西安新鸿业100%股权。随后,赛德隆公司又转手以2.1亿元的价格,将其中51%的股权出售给深圳普益兴。深鸿基披露的资产评估数据表明,西安新鸿业的净资产账面值为1.58亿元,评估估值为2.05亿元,增值率仅为29.45%。评估值尚不到万泽股份的一半。
同块资产两种定价
短短半年不到,为何对西安新鸿业的估值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元资产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显示,此次收购的资产评估基准日为2010年7月31日,最终选定市场价值作为评估结论的价值类型,并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
而除了评估基准日为2009年12月31日外,深鸿基的那份资产评估报告所用方法等均与此次评估相同。
那么,是否会是两个评估基准日之间,西安新鸿业的资产状况发生巨变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评估增值巨大的原因,万泽股份表示,主要是评估包含了已取得土地证的项目开发利润。
资料显示,西安新鸿业目前持有两处土地使用证,包括2007年10月12日核发的编号为西雁国用(2007)第826号《土地使用权证》;以及2009年11月23日核发的编号为西雁国用(2009)第483号《土地使用权证》,分别对应“鸿基新城”项目的26#、20#地块。
但实际上,在深鸿基披露的资产评估报告中,西安新鸿业持有的土地使用证同样为上述两份。
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土地使用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流动资产项下的存货科目。在深鸿基披露的资产评估报告中,该科目的评估增加值仅为4487.25万元,评估增值率为8%;而万泽股份在资产评估报告中并未具体列出流动资产的项下科目,只是笼统地以流动资产概括,其增加值高达2.9亿元。
对于评估增值高高在上的原因,万泽股份董秘黄曼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主要是看中“鸿基新城”项目的利润空间,该项目部分已在预售,目前西安新鸿业仅预售款进账就达5亿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发现,西安新鸿业持有的房产预售证均是在2009年12月31日前核发,即在深鸿基披露的资产评估报告基准日之前。
“这就很奇怪,既然评估时土地证和预售证都一样,为何两家开发商对项目利润空间的判断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呢?”深圳一位资深私募人士直言道。
黄曼华表示,不方便评价深鸿基的转让行为。而昨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多次致电深鸿基,但截至发稿时均无人接听。
“现在的问题很简单,不是深鸿基贱卖了资产就是万泽股份买得离谱。”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那么,究竟是谁在犯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