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关于低碳经济的几个认识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9月16日11:33

  孟赤兵 芶在坪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也为中国所选择。为了加快推进低碳经济,目前有一些认识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低碳经济是重大机遇

  气候变化是不争事实,应对气候变化,必然要走低碳发展的道路。

  发展低碳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型,英、法、德、美等欧美诸国以及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印度等早已拉开架势。面对国际社会的低碳大潮,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低碳发展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

  当前,中国在很多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对中国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历史上,中国错过了好几次科技革命的机会,这一次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否则,只会重蹈受制于人、被动挨宰的沉痛历史。

  有人说,低碳经济是一个陷阱。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近期纷纷调整外交战略,将气候外交作为重点,并打起“碳关税”牌,变相实施贸易制裁,遏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展,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积极展开有理、有力、有利的外交斗争和政治博弈。与此同时,只有警惕、反对是远远不够的,多管其下,突破核心技术,跨越发展,夺取制高点,才是明智选择。

  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两大瓶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场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全球性崭新理念。顺应世界大势,实现低碳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客观需求和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称谓应统一

  2009年之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专家学者、媒体,可以说都是一个声音,倡导低碳经济。而从今年年初开始,低碳、绿色低碳、低碳经济……各种提法纷至沓来,令人无所适从。

  “低碳经济”不是一个随意产生的名词,而是有历史渊源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问题进入国际社会政治议程以来,科学界以及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大幅提升。最初,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被国际社会关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被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这样的大背景,促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浪潮。在此期间,中国引进和接受了“低碳经济”。

  目前其不一的提法和称谓,造成理念混淆,给宣传、倡导和推进带来危害。从中国国情和大局出发,考虑到承接和沿用国际的通常说法,国家层面目前仍宜统称“低碳经济”,继续2009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一致称谓和提法。

  我们当下可以理解为:低碳经济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这也表明,低碳经济的定义、内涵和外延,还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考量、定义、完善和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有不同路径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不同的产业和地域有各自的特点、突破口和运作方式,不会是一刀切、齐步走。

  从产业层面来说,一类是工业,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煤电、化工、建筑、交通等高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结合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制定政策法规、规划、发展目标、行业规范与标准,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推进低碳应用技术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以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工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体系。另一类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环保产业等低碳或低排放、零排放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它们目前是低碳经济的突破口和核心,最主要的是要抓住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先机,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还有一类是正在兴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它们属于低碳或零碳,要创造条件大上。

  从地域层面来说,目前主要是创建低碳城市、园区、企业等。我国独具传统的崇尚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至于植树造林,发挥森林碳汇的作用,后工业化和正在工业化期间的国家都可以大有作为。

  中国目前还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碳排放水平还比较低,存在着后发优势,可以避免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转型的老路。同时,中国城乡人均碳排放量的巨大差距也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难得机遇和优势。

  (作者单位: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