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政策·监管 > 央行加息 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 2010年央行加息预期升温相关新闻

加息凸显中国经济夹缝中找平衡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徐冰
2010年10月21日08:25

  又是出其不意,当周小川几天前“年内不加息”的言论被媒体广泛传播,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却突然启动加息: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除活期存款利率未调整外,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

  此番加息显然主要是为应对日益高涨的通胀压力。8月份中国CPI为3.5%,9月份的数据21日公布。一般认为,9月份的数据将会高于8月份,显示通胀进一步加剧。近来,资源性产品以及食品、棉花、食用油等被肆意炒作,价格上涨剧烈,中国能否实现3%的通胀控制目标很明显存在巨大压力。虽然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使得加息顾虑重重,但中国央行的加息举动却表明,在通胀、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发展的夹缝之中,中国正力图寻找某种平衡。

  从力度分析,此番加息显系温和,对各个实体领域影响不大,更多的是传达一种信号。这种信号从加息的复杂结构上显现出来:活期存款率不变,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对称上调25个基点,二年、三年、五年存款率分别上调46、52和60个基点,但贷款利率却一概上调20个基点。如此复杂的结构,形象地勾勒出了央行之于加息思虑重重的表情。既想回收流动性以控制通胀,又尽量避免加息对地方以及各个主要行业产生负担。所谓不得不加息的同时还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失去,恰是此时计算所在。

  基于对经济处于复苏但形势复杂曲折的分析,中国在许多新兴国家已经加息应对通胀的情况下迟迟不愿启动加息。其中自然有对国内经济复苏和加息助长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顾忌,但开放的社会和经济注定无法光荣孤立。尤其是在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日本等西方国家低利率的政策下,输入性通胀叠加我国为刺激经济而出现的内部通胀,压力之大无法忽视。还应该看到的是,当地产调控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的同时,负利率也已出现超出单纯经济问题的迹象。负利率不仅使得公众资产缩水,也直接诱发了社会不满情绪。此次加息后的一年期利率其实仍然是负利率,但三年、五年的利率已经为正,只要CPI不出现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社会的不满与焦虑。

  但此次加息的效应无法高估。即便之于控制通胀,也无法对一次加息寄予厚望。当然,由于加息的空间仍在,为后续的动作留下想像,但是否就此进入加息通道,目前还难以准确判断。此番加息显现出明显的在各种利益关系中寻找妥协平衡的意味,可目标的多样化,其实也反证了达至多种目标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不妨说,这正是此次加息的困境所在。

  此次加息的确是一个标志。一、打开了加息窗口;二、也许预示了中国的刺激政策转入“退出”。而从综合的经济形势分析,在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全盘考量中国社会的现实上,中国有可能在可控的范围内放缓经济增速,从而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平衡。

(责任编辑:姜炯)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