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三高”依旧 创业板询价制度待改善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张陵洋
2010年10月28日02:38
  创业板开板一年以来所产生的严重“三高”与“体制性造富”现象引发了公平和效率缺失的争论,而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极不合理的新股询价制度。

  询价询出“三高”

  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募集资金,创业板股票在发行过程中出现的这“三高”受到投资者的普遍诟 病。而当前新股发行价格确定的模式是,先由主承销商确定基本价格区间,然后通过询价机制进行局部修正。这一询价制度来自此前的定价制度改革。

  2005年改革之初市场一片欢腾,各方均表示新股发行向市场化运作迈进了一大步,但这一制度却在创业板上失效了。可查数据表明,自创业板开板以来,其发行市盈率就一直“高烧不退”,首批市盈率平均达到70倍,远远高于主板和中小板。从最新登陆创业板的4只新股发行情况看,其发行市盈率均超过50倍,其中华策影视发行市盈率更是达到令人咋舌的85倍。

  齐鲁证券分析师表示,上述原因导致原本有效的询价制度在创业板上屡遭诟病。而另一位分析人士却指出,目前的询价制有问题,一小部分参与询价的机构和券商以及拟上市公司形成了一条利益链,将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推至高耸入云的境界。

  新政拉长利益链条

  面对创业板屡遭诟病的“三高”现象,监管部门试图改革目前不尽合理的询价体系,但却被市场人士笑称为“小打小闹”。

  即将于11月1日实施的新股新政规定,将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充实网下机构投资者。以往询价对象限于基金、保险、证券、财务、信托投资和QFII等六大类,现在扩大到私募基金等。

  “我们当然很愿意参与。”一位北京知名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出乐观的情绪,但该人士也坦言,这就意味着参与一级市场的资金量更大,资金量增加而发行依然受到控制,所以高市盈率发行现象不可能因此绝迹。

  某分析人士表示,新政并没有改变新股询价制度的弊病。在发行市场形成利益共同体、发行市盈率上升对所有一级市场有利的情况下,所谓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上是将这个利益链条拉得更长,所有机构与原始股权投资者都能从高发行价格中获益。

  新股发行改革任重道远

  目前A股市场的新股由264家询价机构主导,但这些机构在报价之后却不必参与购买,他们不必对过高的报价负责,却对发行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责权利严重不对等。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称,报出高价而不必对价格负责,又能讨好同行,为日后自己承销上市留出余地,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应该按照询价机构报价结果从高到低,按其报出的价格配股,而向公众发行时按平均价格发行。”一位投资者表示,如此一来才能使那些漫天要价的机构谨言慎行。

  安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可以效仿台湾的新股发行方法,让证券承销商包销有价证券,并依一定比例自行认购,而A股市场禁止主承销商参与认购,无非是担心影响其发行价格的公允性,但从创业板新股发行的状况来看却适得其反。“最重要的还是将发行上市过程由市场主导,而不是由监管层主导,这才是新股未来的发展之路。”安信证券分析师如是说。商报记者 张陵洋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