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周岁创业板 体检有“三高”

来源:北京晨报
2010年10月29日07:17

 “三高”症状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额超募资金

  体检印象

  以下指标请注意:

  1、身高、体重增长过快,小心成为“肥胖儿”。

  2、高科技、成长性需谨慎,这样的身体素质不能再下滑!

  3、富翁太多太晃眼,过度财富效应不利于创业板发展。

  4、“三

高”症状需及时治疗,已经影响到创业板健康!

  患者基本情况

  姓名:创业板 年龄:一岁

  身高: 134(家)厘米 体重:融资金额988.23亿元

  身高

  每两天长高1“厘米”

  你是否还记得一年前,创业板28只股票上市时的集体疯狂?

  2009年10月30日,28家创业板公司在108家候选者中脱颖而出,以平均56.7倍的市盈率成功登陆创业板。那一天,全世界为之瞩目,因为中国资本市场从此诞生了自己的“纳斯达克”市场。28只股票不断地在盘中跳跃飞舞,一次又一次的临时停盘仍无法抑制投资者的炒作激情。那一天,创业板的身高,我们暂定为28“厘米”。

  40个交易日后,创业板又“长高”了一些。第二批8家公司为创业板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此以后,创业板不断“长高、壮大”。至今年10月14日,深交所数据显示,证监会受理的创业板首发申报企业多达360余家。而到昨天收盘,一周岁的创业板“身高”已达到134家。以一年中创业板242个交易日计算,平均每1.81个交易日即有一只创业板新股上市交易。如果还是以身高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几乎每两天创业板都会长高1“厘米”(上市家数)。

  体重:

  几乎都是“超重儿”

  如果把创业板公司的融资金额比做“体重”,那么,创业板一出生就是一个“超重儿”。

  上海财汇数据显示,至10月28日,创业板已发行138只股票,成功上市交易134只。134只股票首发预计募集资金总计不足330亿元。但实际上,这些公司个个“超重”一倍多,其首发募资总额高达988.23亿元,比计划超出约658.23亿元,超募比例高达1.995倍。也就是说,这134家公司超募的资金,实际上可以再武装起两个创业板。

  直至今日,超募依然成为创业板常态。“这就好比一个人突然一夜暴富,一下子拿到这么多钱怎么花?能守得住吗?”某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曾这样比喻创业板,在他看来,多看看这些“超重”的孩子,观察他们“超重”的资金花在哪,是在从另一个角度考察创业板。

  ●诊断结果

  超高、超重,明显营养过剩

  20年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从上市时的8只股票到满100只,用了两年多时间。6年前,中小企业板推出。上市股票满百,也用了两年多时间。就“长高”的速度而言,赶上“好时光”的创业板,明显比主板和中小板初期快了一倍。但这并不代表企业的成长性,长得太快难免有不注意“质量”的嫌疑。

  创业板“体重”严重超标。建议创业板扩容应放缓。营养过剩会加剧其成为“畸形儿”的可能,“慢点长”并不是坏事。

  内科检查项目

  企业成长性、高科技含量

  为何不是高成长

  创业板难道不等于高成长?半年报披露之后,市场上曾一度弥漫着失望的情绪。因为财务报表出来后,投资者忽然发现,创业板的成长性并没有想象的高。Wind数据显示,105只拥有可比数据的创业板个股在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净利增幅为30.2%,远低于中小板的57.7%,也低于主板37.5%的增速。还有22家创业板公司上半年业绩呈现负增长。

  进入10月份,上市公司三季报轰轰烈烈推出,但创业板公司还是不提气。目前,已经公布三季报的97家创业板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仅为28.65%。仅有39家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30%,占97家创业板公司比重仅为40.21%。相比之下,489家中小板公司有449家发布了业绩预告,报喜的公司多达396家,占了发布预告公司的88%,明显好于创业板。

  高新技术企业扎堆

  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来自哪?深交所的报告显示,创业板公司200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31%,净利润同比增长45.69%;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11%,净利润同比增长22.65%。虽然营业收入、净利润均略有下挫,但业绩持续增长势头仍在。

  此外,深交所对创业板发布的全景式报告认为,创业板是高新技术企业扎堆之处。至今年9月30日,创业板已上市的123家企业中,共有116家是2008年重新认证的新“高新技术企业”,占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94.3%。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国内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方面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概念上泛泛的“高科技”,并不等于企业拥有核心竞争优势。

  ●诊断结果

  基本正常 不能再下滑了!

  既然已经贴上“高成长”的标签,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多数都不达标,投资者会要求“退货”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创业板公司每年必须保持30%以上的增长,但比主板好些,比中小板强些,可以吗?高新技术企业扎堆的创业板,如今已不能做做样子,成长性不能再下滑了。

  创业板

  跌宕起伏这一年

  明天,创业板就一岁了!

  一年前,一个名叫“创业板”的婴儿在中国资本市场呱呱坠地。无数人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它快快长高、长大……一年后,容纳了134家上市公司的创业板,还没来得及培养出微软、苹果这类高成长公司的苗苗,却迅速造出超过500位亿万富翁。创业板?创富板?还是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一年来,争议之声从未间断。

  昨天,创业板指数小幅飘红。至10月27日收盘,创业板已上市134家公司,募集资金988.23亿元,创业板公司总市值达到5891.19亿元,日均换手率11.5%。目前,489家中小企业板总市值为30996.49亿元,这意味着刚刚一岁的创业板,在规模上已经接近于6岁多的中小企业板的三分之一。而在换手率上,则远远超过中小企业板日均5.65%的换手率,投资者在创业板上的买卖氛围极为活跃。

  一年来,创业板走势跌宕起伏。创业板指最高见1129.69点,最低只有832.62点,区间震荡近300点。134只股票中,共有13只创业板股价最高登顶至百元以上;也有65只股票股价最低时黯然跌破发行价。至10月27日收盘,134只股票平均收盘价为39.81元,平均市盈率高达75.89倍。经过送股除权后,目前仍有5家创业板公司股价高高过百。一个月前上市的汇川技术(300124),以138.29元的价格成为目前创业板最贵的股票。而今年7月初上市的国联水产(300094)则是创业板中最便宜的个股,昨天收盘只有15.65元。

  一岁的创业板毕竟还很稚嫩,在其周岁生日之际,我们将这份“体检报告”送给“创业板”这个蹒跚学步的婴孩,也送给每一位想要、将要和已经投资创业板的投资者们。平静下来后,或许我们可以用更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创业板。愿创业板能够健康成长!

  外科观察

  创业板带来多少财富

  亿万富翁超过500人

  什么地方可以一天产出两个亿万富翁?创业板!自打一出生,创业板就有另外一个名字与其陪伴,那就是“创富板”。每一批创业板公司登陆,都有一大批籍籍无名的创业板股东获得巨额财富。有人说,创业板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快速的造富机器”。

  截至昨天,134家公司登陆创业板的企业中,根据不完全统计,亿万富豪数量已超过500人。其中,资产超过10亿元的有73人,千万富翁近千名。以交易日计算,在过去一年的242个交易日中,创业板大约每天能“生产”出两位亿万富豪。

  至10月27日收盘,创业板首富为智飞生物(300122)的第一大股东蒋仁生,持股市值达到86.2亿元;创业板富豪第二名是吴建龙,持股市值78.33亿元;爱尔眼科(300015)的董事长陈邦,列富豪榜第三名,直接和间接持股市值50.13亿元。

  钞票和股票的诱惑

  稚嫩的“创业板”在中国的“纳斯达克”之路上还能走多远?众多的高管们在巨额财富面前已显得有些慌乱。

  “要股票还是要钞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创业板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所持的股票,全部出清需要四年。但如果辞职,离职半年后,他们持有的股票便可全部出清。虽然多数高管仍坚守自己的岗位,但也有少数者想要带着厚厚的钞票离开……

  今年2月,华力创通(300045)监事会主席徐玮、梅泰诺(300038)副总经理施文波辞职。徐玮持有公司50万股、施文波持有225万股,二人的离职就此拉开创业板持股高管的离职序幕。今年3月至4月,12家上市公司的21位高管提交辞呈。此后每月,至少有3名高管“撤退”。而8月份,这一数字上升至17位。深交所数据显示,至目前,共有33家公司的67名高管辞职,其中有22位高管手中持有股票,持股市值平均在5000万元以上。

  穷股东富股东

  一年来,投资创业板的中小股东赚钱了吗?

  “富了大股东,穷了二级市场上的小股东。”这似乎是创业板股东的真实写照。北京晨报记者曾采访过多位创业板投资者,他们中有在一级市场上中签、赚了钱的幸运者,也有因投机而亏损者。这批创业板的拥趸者,对创业板的总体感觉是:灵活、刺激。但创业板一年来总体呈现高开、低走的走势,让多数投资者很难赚钱。

  “我就是喜欢这些小市值股票,涨起来刺激!”股民蔡先生却坚持持有创业板,“大盘股走得太慢,没期待创业板有多高的成长性,涨得快就好。”

  “你投资创业板赚钱了吗?”的调查显示,至少有近半数的投资者在创业板中没赚到钱。

  ●诊断结果

  财富分配不均匀,危险!

  20年来,主板市场创造出了多少个亿万富翁?不用计算,一定没有创业板多。一年中,创业板年产500位亿万富豪的批量造富能力可谓是冠绝古今。这样的造富效率太高,没有人能够接受。包括创业板的高管在内,在富了一大批创业股东、原始股东的同时,中小股东已经“穷”得可怜!

  化验报告

  “三高”始终不离左右

  无论是发行前还是发行后,“三高”一直不离创业板左右。不过,此“三高”非彼“三高”。对于创业板最初的定义,市场给出的是“高成长、高科技、高风险”的中小型“三高企业”。然而创业板一露脸,市场看到的却是另一种“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高额超募资金。而且,这“三高”现象整整持续了一年。

  一年来,创业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65.77倍,最高发行市盈率达127倍,平均发行价格32.72元。与创业板相比,中小板、主板公司同期发行市盈率分别为52倍、35倍;平均发行价格对应为27.77元和11.02元。高价发行带来的,是上市公司实际募得资金远超预期。

  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教授认为,一边是严重的资金超募,另一边却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缺少资金嗷嗷待哺。“三高”使创业板成了“不创即富”板,从不到一年时间即有多位高管非正常离职来看,本来是要点燃创业激情的创业板也可能泯灭了创业激情。

  财经晨谭

  创业板的“甲方”和“乙方”

  这是一个让人羡慕和嫉妒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恐惧不安的地方。没有人能够想到,中国创业板问世仅一年,就已成为一台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造富机器。它年产500位亿万富翁,听着你都会觉得底气不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创业板。分别站在“甲方”和“乙方”的利益角度,你才能看清楚,为什么一岁的创业板却有这么多质疑、这么多感慨和无奈。作为创业板的“甲方”,交易所、证券中介机构和融资企业是创业板发行的供给方。在他们眼里,创业板的确“非常成功”——发行成功、融资成功、交易活跃。对于一个新兴的股票市场来说,还能要求些什么呢?

  然而,由数量庞大的投资者构成的“乙方”获得的却是另一番感受。“高利润率、高收益率、高增长性”,这些期待中的“三高”并没有出现。大行其道的却是“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这些新“三高”。随着时间的考验,创业板公司开始曝出成长性减退、业绩大变脸的坏消息。而解禁潮、离职潮,再到破发潮的袭来,也是对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的严峻考验。

  目前,创业板的估值是主板的3.5倍,是蓝筹板块的4.5倍。这样一个短期投机炒作气氛浓厚、融资圈钱近乎竭泽而渔的市场,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顺便说一下10年前推出的香港创业板,目前,其挂牌企业只剩186家,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公司每天交易近乎为零。缺乏基本的产业支撑,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低下是交投不活跃、最后被主流投资者遗弃的主要原因。

  客观地说,创业板一周年的体检报告,其实是一份令人“忧心忡忡”的报告。“三高”的圈钱指标和交易指标,反映了创业板畸形的体质。这些不良的健康指标,尚没有导致严重的市场后果,但已经对创业板未来的良性发展,形成巨大阴影。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