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理财消费-搜狐财经

月薪900也要存钱 “月光”照样积少成多

来源:《证券时报》
2010年11月11日09:20

  家庭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学问,不如说是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生存技巧,虽然大多数老百姓说不出CPI走高是啥玩意,但大家都知道,100元钞票拿出去,买回来的物品越来越少。

  生活在城市,周围时刻在变化。怀揣着不同梦想的家庭,都在为未来奔忙,怎样能够生活得更好,本报记者邀请了专业理财师为大家支招,希望能有所获益。

  A

  无结余,有存款

  老本投资更需谨慎

  调查对象:邵大姐年龄:43岁

  职业:无家庭月收入:2000元

  邵大姐一家住在汉口北湖的一个老社区里,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丈夫每月的工资,才2000多元,还有一个女儿正在上大学,家里的经济状况不算好。“以前花20多元买菜,一家人就能吃得很好,现在稍微吃好一点,就得花近40块钱。”一大早,邵大姐在菜市场逛了一圈,却什么也没买。邵大姐说,家里有些积蓄,是留给女儿上大学用的,一直存在银行没敢动,但现在仅靠2000元的家庭收入,除去家庭生活开支,也剩不了多少。

  理财建议:相对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来说,投资理财应以稳健为基本原则,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高回报,因为高收益的背后往往蕴藏着高风险。由于时间、精力、相关知识掌握及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工薪阶层一般不宜直接进行实业投资,可以通过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进行间接投资。另外,如果妻子身体允许,可以考虑找份工作贴补家用。

  B

  收入寡不稳定

  每年存点才安心

  调查对象:秦师傅年龄:32岁

  职业:临时工家庭月收入:收入无保障

  家住台北一路的秦师傅经常在家附近的一家早点摊“过早”,价格便宜,分量也足,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粉面价格变成了2.5元一碗。秦师傅没有固定的工作,他妻子在一家家政公司当临时工,两个人的收入都不是很稳定,还有一个儿子正在上小学。他们格外关注一些能够省钱的机会,洗衣粉每袋便宜5毛,白砂糖1斤省上3毛,哪家超市的米和油搞促销,一有时间,夫妻俩就会翻翻报纸和宣传单。

  理财建议:理财不只是有钱人的事。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使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不论家庭收入多少,都应有理财的观念。低收入的家庭,首先应做到“节流”,日常生活应勤俭节约,力争每年有一些积蓄;其次做好“开源”,比如认真积极地工作,不断学习各项技能,获取相应的专业资格,保证工作稳定,适当兼职,是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

  C

  80后夫妻

  基金定投迎宝贝

  调查对象:孙倩年龄:28岁

  职业:IT行业家庭月收入:1万多元(3000多元房贷)

  “不能把钱存成定期了,每年计划旅游两次要暂停了,下馆子的次数也要减少……”刚结婚不到两年的孙倩,最近挺着大肚子频繁往银行跑。“虽然加息了,但利息还没跑过CPI,我要多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给即将出生的宝宝留点教育资金。”

  除了银行,孙倩一有空还会去各大婴儿用品店逛逛,比如尿布、婴儿车、奶粉、衣服……她说:“碰到价格合适的还是先买下来吧。老公暂时呆在北京,每月收入有1万多元。”孙倩说,本来他丈夫准备这个月辞职回汉,但最后还是决定要求调到公司长沙分部,收入不变,离家也更近了。

  理财建议:家庭目前无存款,即将增添新成员,月供房贷3000多元,当务之急是资金积累,做好孩子成长教育理财规划。假设从孕产期开始一直到孩子18岁上大学,19年所需费用总额以100万元计算,年投资收益以8%,每月至少需拿出1900元进行基金定投。基金定投加上月供每月支出大概占目前夫妻月收入的55%。

  D

  个体户无保障

  量入为出、备份保险

  调查对象:邹先生年龄:38岁

  职业:个体商户家庭月收入:收入不稳定

  邹先生是名个体户,经营一间卖食材、香料的杂货铺。说起前一段时间疯狂的大蒜,邹先生还有些后悔。

  “朋友在集家嘴做批发生意,他朋友听说有炒家在炒大蒜后,果断地囤积了大批货物,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我半信半疑,不以为然,结果等我想出手时,价格已经高得不敢进了。”邹先生说。不过,令他疑惑的是,茶叶、邮票、翡翠、红木家具、进口洋酒等行情,现在都变得异常的火爆,到底该投资什么,还真不知道。

  理财建议:此类客户收入不稳定,积累的资产要求流动性强,建议先给夫妻俩买一份保费相对较低的分红型健康险,只有当家庭经济支柱有了保障了,这个家庭才有保障;其次将现有资产投入流动性强的理财品种,在具体操作上,注意在当前潜在升息周期,尽量少存1年以上的中长期国债或存款;再次,量入为出通过基金定投等做好强制储蓄。

  E

  “月光”家庭

  记账、攒钱无捷径

  调查对象:陈涛年龄:33岁

  职业:电脑耗材店老板

  家庭月收入:近万元(1800元房贷,1000多元社保)

  陈涛是一家电脑耗材店老板,一家五口的月收入近万元。除了吃饭的花销一天比一天大,陈涛3岁半大的儿子鹏鹏更是家庭的花钱“主力”。陈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鹏鹏每月喝进口奶粉要花300多元,买衣服和玩具至少要200元,上幼儿园每个月学费1000元,另外还有午餐费120元,教材费100元,还加上吃饭、零食等和大人混在一起的花销。特别是鹏鹏身体不好,突发一个小感冒,“抽血、验血、吊水等这么一折腾,往往就得大几百块钱。”

  “我和老婆都是个体户,未来收入没有保障,所以现在只能尽量地节省,还要想办法多赚钱。”陈涛说。

  理财建议:家庭人口较多,日常开销大,可能结余不会太多,这类人群可以选择基金定投,基金定投的起点低,每月200元即可,经过长期投资积累,会达到“小积累,大财富”的良好效果。例如,每月投资200元,10年后总投入24000元,保守估计,在基金年平均回报率达到8%的情况下,其本利和能达到36600元,真正把小钱变成了大钱。

  F

  “负产族”

  月头思量,月尾算账

  调查对象:李超(单身)年龄:23岁

  职业:普通员工家庭月收入:900元

  李超2008年大学毕业。当时留在武汉找工作足足找了半年也没合适的。为了不向家里伸手要钱,去年初,李超到了一家物业公司工作。虽然工资只有900多元,但是包住,公司还可以交300元吃食堂,总算暂时在武汉留了下来。可不久前,李超又产生了辞职的念头。“公司把我从在武昌调到汉口工作,而住的地方还是在武昌,我每个月的车费就要多花100元,又没有食堂。”后来,在李超的强烈要求下,公司又将他调回武昌。李超坦言,自己一人在武汉,常常也觉得孤独,但他根本不敢想谈恋爱和结婚的事情。

  理财建议:首先建立一份账单,包括必须的固定开支、预计外开支等,保证每月能节余一部分钱。可是很多年轻人做不到这点,还办五六张信用卡,不仅是月光族,甚至是“负产族”,靠每月在不同的信用卡之间拆东墙补西墙过活。建议定时定额或按收入比例将剩余部分存入银行,养成储蓄的习惯。不论收入多少,都先将每月薪水拨出固定的比例进行理财,而且保持只进不出。

  G

  省吃俭用

  老两口理财勿跟风

  调查对象:任丽红年龄:58岁

  职业:退休职工家庭月收入:2000多元退休金

  任阿姨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提着菜篮子走出家门,到附近的菜场买菜,风雨无阻。“贵的菜少买,便宜的多吃点,比如最近我们就经常买莴苣吃,因为莴苣比较便宜。”

  “老年人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多少,最大的开支还是看病的花销。”3年前,任阿姨突然在家昏倒,被送到医院抢救,最后被医生诊断为胃病。“前前后后花了一两万元。”任阿姨说,除了胃病,她还有高血压和心绞痛,每月吃药就要花几百元。“我很担心以后心脏不好,需要做手术,又是一大笔花销。”

  理财建议:老年人除了要保证身体健康外,也要学会理财,目前,老人年一大早就守在证券交易所的案例不在少数,理财师建议,老年人理财切不可盲目跟风。稳健型投资方式更适合老年人,如养老保险是我国的一大养老特色,除了养老保险金以外,老年人可以适当选择购买健康保险和重大疾病险。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