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国有企业状况很好”是误判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1年01月19日15:07

  ■张文魁

  中国奉行的是实用主义的改革逻辑,也就是说,改革必须要促进发展,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按照这种逻辑,现在国有企业发展得很好,还“折腾”改革干什么?因此,正确评估国有经济的状况,是推动实用主义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只要对数据进行结构化的分

析,就可以发现所谓“国有企业状况很好”其实是一种误判。2003年以来,全国国有资产增值速度达到很高水平,国有部门营业收入和利税大幅度增长,确是实情。这个成绩的取得,与2002年底开始启动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当然有一定的关系,也得益于上世纪末的国有企业改革三年攻坚。但是必须要看到,过去几年里,非国有部门的表现比国有部门要更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发现,2003年到2008年,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倍、2.5倍和2.4倍;而外资企业增长2.9倍、3.4倍和3倍;私营企业增长高达5.2倍、6.7倍和9.7倍(见表1)。显然,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国有企业,其中私营企业发展得最快。最被津津乐道的国有资产增值速度,也远远输于私营企业的资产增值速度。在过去几年资产价格快速膨胀的时期里,谁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以较多地利用财务杠杆,谁就最有机会实现较快的资产增值。国有企业获得的贷款远远多于私营企业,资产增值速度反而远远逊于私营企业,实在不值得津津乐道。

  从效益指标来看,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08年之前的十年里的确有大幅度改善,由1998年的不到2%上升到2003年以后的10%以及2008年的11.71%。但是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各个时期都明显高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在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下滑到11.71%,而私营企业继续上升,达到25.12%的水平,比国有企业高出一倍以上(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效益指标改善最明显的时期是1998年至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从1.96%快速上升到10.00%,2003年之后并无明显改善,只是从2003年的10.00%轻微地上升到2008年的11.71%。而私营企业恰恰相反,效益改善最明显的时期是2003年至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从14.97%猛然上升到25.12%,而在1998年到2003年之间,净资产收益率只是从11.64%温和地上升到14.97%。比较靠谱的解释是,在1998年之后的国有企业改革三年攻坚中,国有企业的沉重包袱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卸去,亏损累累和没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大部分退出市场,从而使国有企业的效益指标迅速改善。但是在2003年之后,由于三年改革攻坚早已完成,国有企业的效益指标不再明显改善,只是跟随宏观经济的高度景气而享受到一些规模经济性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而私营企业则相反,在2003年之前效益指标是温和上升的,2003年之后效率指标大幅度改善,可能反映了私营企业在这一轮宏观经济高度景气和产业结构急剧调整当中,真正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规模经济性、提高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准。

  如果剔除垄断型和寡头型企业,国有企业的效益更加难看。2009年,规模最大的三家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国家电网——营业收入占到全部129家央企的30%、资产总额占1/4;三家最盈利的企业——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为全部央企贡献了44%的利润,占全部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1/5以上。129家央企的总资产回报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为3.9%,比全部国企的2.9%高出1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为6.5%,与全部国企水平持平。我们的测算发现,如果扣除利润总额最高的前三家,剩余126家央企的资产回报率和收入利润率只有2.5%和5.8%,均低于全部国企平均水平。可见,极少数垄断型和寡头型企业的盈利抬高了央企整体盈利水平。

  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远高于非国有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社会成本、绿色成本远高于非国有企业,拉低了国有企业的效益指标。这种观点并无过硬的数据支撑。事实上,中小型非国有企业的税费负担过重基本上是一种共识,而且国有企业占用了很多不需付费或付费很少的资源,包括土地、矿产、特许经营权等,已经广为人知。

  即使不考虑国有资本的效率,从行业分布来看,国有经济布局仍过于分散。在国民经济95个大类中,国有经济涉及94个行业,其中,在396个国民经济行业类中,国有经济涉足380个行业,行业分布面达96%。如批发零售餐饮业,目前还有2万多家国有企业,数量上是国有企业分布第二大领域,占全部国企的17.8%,但从业人员占5.8%,国有资产仅占3.7%。像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领域,120多家央企中竟然有80多家涉足,那些号称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军工企业、航空工业企业也置身其中。目前,仍有约2/3的国有企业、40%的国有资产分布在一般加工和商贸服务等行业。

  总体而言,在过去几年中,国有企业无论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的增长速度还是其总资产、净资产的增值速度,都远远不如私营企业,其效益指标也远逊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发展目前呈现明显的规模膨胀特征,其效益指标与2003年相比并无明显改善,反倒是上世纪末的三年改革攻坚显著改善了国有企业的效益指标。国有资本的分布仍然非常分散,许多并不需要国有资本发挥作用的领域还配置不少国有资本,一些国有资本甚至乐于从事带有较强投机色彩的业务。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