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专栏 > 最专栏

冯增俊:“虎妈教育”就是中国教育

来源:搜狐财经
2011年02月22日06:20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请勿转载)

  “虎妈教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中式教育的某些理念和方法在美国教育背景下的部分应用而已。如果想据此证明中国现行教育有多好,可以不必改革,那就显得过于幼稚了

  不久前看到网上热议“虎妈教育”,且一片谴责之声,国内大部分舆论都否认这是中国教育。但我认为,其实“虎妈教育”正是中国教育的最重要表现。

  “虎妈教育”系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新书《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描述的她本人教育儿女的方法和“成功经验”。不久前,她把该书的观点写了篇题为《为什么华人母亲胜一筹》的文章,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引起世界各知名媒体的激烈论争,涉及到有关教育、文化、社会、法律等各个方面,被喻为引爆 “精神原子弹效应”。于是乎,“虎妈教育”不胫而走,一夜震惊东西方,尤其令美国人目瞪口呆:一方面,虎妈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违背美国教育精神,令他们心惊胆跳,另一方面,这种教育却又使虎妈本人与子女非常成功。

  虎妈教育也使中国人陷入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虎妈教育”的成功,正好配合了《学生基础能力国际测评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中的测试结果(上海学生一举高中榜首,强大的美国只居中游),使中国人足以自傲;另一方面,国人又为这种教育的严苛冷酷方法受到西方人抨击而难堪,继而否认这是中国教育。但我认为,“虎妈教育”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最典型的中国式教育。

  其一,“虎妈教育”倡导的是中国功名教育观,其核心价值是把博取功名为第一教育要义。如同中国对状元的追捧一样,在这本书中(中文书名改为《我在美国做妈妈》)始终倡导的一个重要东西就是要成名,上名校,获得好名声,把一定要获取功名作为教育的首义。君不见,即使是国内各篇讨论“虎妈教育”的文章,也是把这种进名校当教授、上名校读书看成是成功的标志。这是中国人对教育成功的解读,与书中的教育观并无二致。然而,这种观点与西方人崇尚自我实现、重视创新性的教育观是有本质区别的。

  其二,“虎妈教育”坚持的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千钟栗”。一句话,读书才能过体面人的生活,读书才能出人头地,读书也必须出人头地。在这种理念下,“虎妈教育”非常重视学校排名。这些都同中国现在学校里的排名如出一辙:在班里排名第一或前几名的学生享受到无比的尊敬,学校里排名第一的班也有无尚荣光,在区里市里省里排名第一的学校,更是受到极大的追捧,获得无数的优待和好处。同这种状元的“天子”待遇相比,差的学生和学校就成了冰火两重天,简直就是在地狱之中。为了出人头地,“虎妈教育”制定了许多“铁律严规”。这些,不正是中式教育的核心理念吗?

  其三,“虎妈教育”实施的是中国教育的基本方法,即一贯以严苛冷酷著称,遵循“头悬梁锥刺股”之古训。中国教育的“严师出高徒”,在过去是棍棒教育,现在则转为各种形式的惩罚,不给吃饭,不准玩耍,并受到各种讥刺。这同“虎妈”的做法没两样。君不见,经常见之报端的各种因学习不好遭到望子成龙父母暴打致死的学生,早已不是个别案例,相信没被报道出来的还有不少。这种功名教育观,正是导致父母恨铁不成钢而对孩子采取暴打等过激行为的根源。

  其四,“虎妈教育”还限制小孩自由选课,不准学或做与学习科目无关的东西。这些都与中国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是相同的。同中国目前学校中普遍实行“凡考试科目加大学习,非考试科目不上或少上”的理念设计相比,“虎妈教育”还只算是温和的毛毛细雨了。

  仅从以上简要分析,我们就可以断定,“虎妈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中国教育。但明明是中国教育,“虎妈教育”在“娘家”却不被认同乃至受冷落,这是有多种原因的——或许是“虎妈教育”太彻底地描述了中式教育的传统,加之受到美国这个我们许多人把孩子纷纷送去求学的大国的抨击,感情上接受不了;或许是中国正在倡导新的教育观,一些教育行为也有了相应的改变,致使许多人不愿意再面对这个教育现实;或许部分人对中国教育了解不够,认识不深,没有真正的思考,在“虎妈教育”突然到来时认识不清……

  无论国人出于什么原因不承认“虎妈教育”是中国教育,爱面子也好,带来难堪也罢,但“虎妈教育”其本质上还是中国教育。其实,实事求是地直面并探讨“虎妈教育”也可能是件好事情。一是外界的评价会促使国人加深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理解,形成变革传统教育的要求和共识;二是“虎妈教育”的论争,会帮助国人探究中国教育的内在问题,对中国如何走出传统功名教育,如何推进教改,是很有好处的。三是中美两国教育的面对面直接交手,有利于双方探讨各自教育的利弊,吸收不同教育的优点,对如何改革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

  历史已经证明,分数排名、追求功名及身份象征的应试教育,是断送中国人创新力和聪明才智的罪魁祸首。这种教育,是封建制度为维护千年不变的社会体制而设计出来的。今天,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和新的信息化经济的发展,这种教育的弊端已日益暴露了出来,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就是一个重要信号。

  尽管“虎妈”的这种中式教育在美国已有了一些形成上的改变,例如少了棍棒教育而代之以讥刺嘲笑来激将或强迫孩子学习,然而在本质上依然是中国教育,依然与美国教育有根本区别,与现代教育在本质上是相悖的。但是,为什么这种教育在中国是问题,造成学生无个性的高分低能,出不了大师,而在美国却能“胜一筹”,变得“成功”了呢?探讨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我想主要有几个原因。

  因为我们还不能对虎妈教育与美国式教育的效果做真实比对,暂且依中国人的眼光,把在耶鲁大学任教、孩子进入名校看成是成功的话,那么“虎妈教育”在美国得到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大概有三:一是美国教育重视倡导和尊重学生自由,然而这种自由一旦失去或缺少老师的指导,可能就会使那些少不更事的调皮孩子失去学习方向,“虎妈教育”部分地避免了这个问题;二是美国教育较为重视人格塑造,重视能力培养,不重视也不赞成单纯地追求分数,而“虎妈教育”却过度追求分数,这对苦于分数不高的美国人来说,“虎妈教育”在分数上会形成表面的绝对优势;三是在美国教育重视个性发展的氛围中,部分地纠正了“虎妈教育”式的应试教育的问题,不至于产生像中国式应试教育那样的恶劣后果。当然,“虎妈教育”对学生自由的干预,会不会也导致像中国教育那样降低孩子创造力,目前还不得而知。

  此外,从“虎妈教育”可见,中美教育存在着相互借鉴要素,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机械地相加。虽然中国教育中有一些值得美国教育借鉴的合理方法,但毕竟中国教育在整体上还只是一种从农业经济体系下逐步转型的教育,还带着明显的传统教育特征。而美国的大工业发展时间长,教育从整体上重视服务现代经济,重视人的发展,但也并非所有的都是合理的。教育是一个在特定文化中不断传承发展整合起来的,中美教育的借鉴和互动不可能简单超越其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

  和中国的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全民唯分数的考试竞争等等相比,“虎妈教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中式教育的某些理念和方法在美国教育背景下的部分应用而已。如果想据此证明中国现行教育有多好,可以不必改革,那就显得过于幼稚了。至于有人想入非非要把中国教育拿到世界上推广,那的确是个不可思议的问题。这让我想起在罗马看到一批由中国游民“教导下”出现的“街头走鬼”来,不由得心存后怕。

  “虎妈教育”引发热议并非偶然。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危机下,随着中国崛起使“中国模式”备受国际争议,“虎妈教育”又以中国教育的“成功”点击到西方敏感的“中国神经”,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以及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几乎所有的西方主流报章的大肆报道和五花八门的评论,致使对这位世界经济毫不沾边的蔡美儿,竟也受邀前往2011年达沃斯论坛上做演讲,足见“虎妈教育”所形成的教育风暴之强烈。现在,尽管这种讨论也在中国开始了,但因为这是中国自己的教育而缺乏新鲜感,难以带起很大的波澜,毕竟其中还有中国自身的难堪和尴尬。但是,如果国人由此能正视其教育中的本质问题,真正地承认我们教育的问题,藉以推动比制定规划纲要时更大的讨论,认识中国教育固有的弊端,坚定地痛定思痛,彻底改革一份卷子一次性考试定终身的统考制,推进新的课程改革,那么,讨论“虎妈教育”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虎妈教育”里,我想最大的价值莫过于中国人更应放下传统“天朝之势”而向美国人学习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兴邦的精神。有些美国主流媒体已经提出,要借“虎妈教育”风波讨论美国教育问题,学习中国教育经验。这是令人深省的。然而我们却经常好大喜功,因为被人学习而沾沾自喜,忘记了反思自身的问题,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中国已经有过许多这样的教训了。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中美实施的第一轮教育交流中,双方交流考察后都得到“10年后中国教育将超过美国”的结论,显然,谁都错了!因为这次交流,美国提出新的学校重建计划,使学校呈现出新的生机,而中国却只是关注规模扩张而忽视了模式变革,结果输得很惨重,至今我们的教育规模巨大,但是应试教育的危害也更烈更广了。

  “虎妈教育”在美国引发的强烈反应,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院教科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广东高等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有比较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人类学等。)

  冯增俊的微博

  冯增俊的其他专栏文章

  冯增俊:到了再喊“教育救国”的时候了

  冯增俊:走向大国的伟大教育创新

    冯增俊:教育创新请从批判封建开始

    冯增俊:“伟大复兴”始于教育创新

    冯增俊:教育创新是解决内需不足的关键

    冯增俊:民工荒、刘易斯拐点与二次教育革命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