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阿里巴巴疑云

来源:《环球企业家》
2011年03月15日15:19

  它并非第一天面临欺诈问题,需要肃清也显然不止“价值观”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靳志辉

  几个月前,卫哲还以阿里巴巴CEO的身份信誓旦旦地将与网络欺诈斗争到底,但很快,他自己成为斗争牺牲品。2月21日,阿里巴巴宣布发现2000多名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全球买家,卫哲在内的三名高管引咎辞职或降级,近百名销售人员被处理。惯于操纵舆论的阿里系创始人马云将此包装为对诚信和客户利益第一价值观的捍卫。公关技巧未能转移市场注意力,次日阿里巴巴股价大跌8%以上。

  很难断定马云高调换帅用意何在。可确定的是幕后动机远不止清理供应商欺诈和肃清价值观——若卫哲因阿里巴巴上的欺诈行为不符合阿里系价值观出局,何以让假冒伪劣问题更甚的淘宝网CEO陆兆禧接任?

  如此重大的欺诈漏洞在这个运营多年的成熟模式上忽然出现,同样难以让人信服。以马云和卫哲之聪明和经验丰富,绝不会没意识到低价促销在一个漏洞百出的平台上可能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欺诈供应商集中于2009年和2010年注册,很容易被与阿里巴巴2008年底推出的出口通会员服务联系起来。低价使出口通吸引大量会员,但亮丽业绩的代价正是大批欺诈者开始进入阿里巴巴的供应商体系。

  “这一方面是因为阿里巴巴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缺陷,它不是交易平台而是信息平台,私下交易很容易发生;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存在内控不严问题,金牌会员的认证由公司授予,目的是给买家以信任感,没想到销售员为追求业绩相互串通”。一位熟悉阿里巴巴的业内人士告诉本刊。

  事实上,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阿里巴巴B2B业务本质上是将供求双方的信息张贴到网上,并未像真正的电子商务那样通过互联网参与交易。这一过时模式前途有限,如要支持长期业绩和股价,必然会有不正当手段。最聪明的做法是尽可能榨取阿里巴巴剩余价值,并将收入投入到更有生命力的淘宝网和支付宝。马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当后两者日渐长大,B2B业务在集团内部自然边缘化,此时高调处理欺诈供应商事件,显然已无碍大局。

  外界更少注意到的是马云出售阿里巴巴股票的时机。2007年11月阿里巴巴上市,发行价13.5港元。此后其业绩增长放缓,股价一路跌至2008年11月的5港元以下,正在此时,阿里巴巴启动了会员通服务,股价开始上涨。到2009年9月,随着会员数量飙升,其股价也涨到20港元左右的高点,当年9月8日,马云售出5%的上市公司持股,套现约2.7亿港元。至今,阿里巴巴股价未回到马云套现的价位。

  2月21日的公告中,阿里巴巴特意说明:“本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知悉自2009年底至差不多2010年整年,本公司国际交易市场上中国供应商诈骗全球买家的个案呈上升趋势。”排除了马云在2009年9月套现之时知晓该情况的可能性。但如果在网上搜索“alibaba scammer”(阿里巴巴 骗子),即可发现2009年上半年就已出现大量国外买家投诉。目前不能判断这些信息是否及时汇总给卫哲,以及卫哲是否通知了马云。

  更蹊跷的是,此次地震之前欺诈问题就十分严重。阿里巴巴2010年第3季度财报分析师会议上,卫哲曾披露,该季度阿里巴巴终止了约1200个欺诈供应商账户,加上之前的,共达约4000个账户。这一数字显然已高于今年刚披露的两年合计2200多家欺诈供应商,马云为何至今才站出来“捍卫价值观”?

  现在受害者唯有至今被套的投资者和国外被骗的采购商。阿里巴巴承诺向后者支付170万美元赔偿金,但这是否能够买回阿里巴巴的信誉呢?

(责任编辑:null)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