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创业板“现形记”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游敏常
2011年07月04日14:44
 

 “股神”巴菲特曾有一句名言:只有当潮退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同样地,在创业板IPO热潮退去以后,投资者蓦然发现,原来“裸泳者”甚众。从2010年年报开始,创业板便演出了一幕幕业绩“变形记”。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变形记”之所以在

自诩高成长的创业板反复上演,归根到底是IPO时,为获得更多募集资金,业绩包装过度,基数过高致使上市后增长神话难以续写。

  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236家,其中50家2011年一季度盈利同比出现下滑,当中便包括本文提到的国民技术康芝药业宝德股份三家公司。与去年一季度相比,它们的盈利分别下滑27.16%、55.21%和32.82%。

  在IPO过程中,这三家公司无一例外地被行业龙头、高成长等种种溢美之词包围,受到投资者热情的追逐。然而上市后,它们因各自的原因上演了业绩“现形记”。

  国民技术

  成也中移动 败也中移动

  成立未满两年,创业板已经成为业绩变脸的“多发地”。上周,该板块又一家公司宣布今年中期盈利将会亮起“红灯”。

  

  6月29日,国民技术公告称,预计公司2011年1~6月实现净利润约5200万元~6300万元,同比下降40%~50%;基本每股收益约为0.19元~0.23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0%~60%。

  消息传出,投资者争相抛售该公司股票。当日,国民技术股价大幅下跌6.49%。自2010年4月30日上市以来,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股价已累计跌去24.2%。

  曾经的A股第一高价股沦落到如此田地,未免让人感到唏嘘。“当初上市时,市场对国民技术的预期非常高,因为公司掌握了移动支付芯片的核心技术,并且与中移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北京某券商分析师告诉新金融记者。

  国民技术上市之时,恰逢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争夺手机支付主导权。前者力推2.4GHz 射频技术的手机支付标准(又称2.4G技术),后者则支持另外一种基于13.56MHz频段的近距离无线通讯方案(NFC)。

  而国民技术凭借移动支付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获得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独家RFID-SIM(一种新的手机SIM卡,能解决手机现场支付和身份认证,用于2.4G技术支付标准)技术供应商资格。

  并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靠上中移动这样的“大树”,因此,国民技术难免被市场高看几眼。据悉,当年公司在上海举行路演时,各路机构赶来捧场,场面异常热烈。现场,某基金甚至开出了130元的价码。

  作为该公司保荐人的安信证券,认为国民技术的合理价值区间为47.7元~52.2元。新财富电子行业最佳分析师、国泰君安的魏兴耘建议询价区间也不过42.87元~50.02元。

  最终,国民技术的发行价格敲定为87.5元/股,发行市盈率(摊薄)为98.33倍。194家机构参与该股的网下申购并获配。由于投资者认购热情高涨,公司最后筹集到23.8亿元,超募率达586%。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与中移动的合作,成就了国民技术的辉煌;然而,2010年下半年移动支付政策突然转向,银联主导的标准即将胜出。

  这对国民技术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根据公司去年中报数据,2010年1-6月,移动支付芯片及其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12521.84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的32.61%。而近三分之一的营收占比寄托着市场对公司的厚望,这也是机构们愿意接受公司将近百倍市盈率的关键所在。

  “去年只是传言,现在移动支付标准基本已明确,以银联的13.6MHz标准为主导,这意味着中移动主张的2.45GHz方案沦为次选。”前述分析人士称,“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司也提到了这方面的风险,只是询价机构被热情蒙蔽,不为所动而已。”

  事实上,在网上路演中,也有投资者问到类似的问题。国民技术总经理孙迎彤也认为,REID-SIM技术虽有鲜明的创新性,但确实有创新失败的较大风险。

然而,沉浸在移动互联美好图景中的机构们,却选择无视这一风险。

  “事情变化挺不可思议的!”前述分析人士称,“大家本以为像中移动这样的大型央企客户应该比较有信誉,不会像小客户那样不‘靠谱’,无奈政策风向却发生变化。”

  当预期化为泡影,国民技术也被“打回原形”,之前力捧的机构纷纷败走。根据公司2011年一季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上,仅剩下华商动态阿尔法和诺德价值优选2只基金以及另外两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二股东中兴通讯也在大幅抛售国民技术的筹码。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22日,中兴通讯已经累计抛售了该公司1520.6万股。

  康芝药业:

  “无辜”遭“打假”

  国民技术和康芝药业并非创业板第一批业绩变脸的公司,同样也不会是最后一批。早在2010年年报中,创业板中就有32家公司宣布盈利同比大幅下滑,宝德股份更不幸领跌。

  

  无独有偶,晚国民技术一个月登陆创业板的康芝药业,其命运与前者颇为相似。康芝药业上市未满一年,其主打药品遭遇媒体“打假”,被迫修改产品说明书,大幅缩减用药范围,致使今年中期业绩大幅受挫,预计同比下降40%~60%,2011年全年收入下降约75.21%。

  受该事件拖累,康芝药业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连续下挫,并以半年51.93%的累计跌幅登上2011年上半年“熊股”榜榜首。

  这样的结局在市场意料之外。2010年5月份,当康芝药业以60元发行价、62.5倍首发市盈率(摊薄)在创业板挂牌时,也有103个机构参与申购并获配,认购倍数为77.3。公司最终募集到15亿元,较计划超募将近12亿元资金。

  而挂牌之后,该股表现一度甚为抢眼。2010年5月26日上市至当年年底,康芝药业累计上涨33.22%。可惜,好景不长,今年初,有媒体披露康芝药业的主导产品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安全性存在问题。

  尽管公司曾发布公告极力澄清,但国家药监局一纸公告,让这些辩词变得苍白无力。5月20日,国家药监局下达通知,要求对“尼美舒利”临床使用说明进行修改,明确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

  纠缠半年之久的瑞芝清安全性之争,也因此有了定论。有分析人士称,此举无异于封杀瑞芝清的主要市场,因为瑞芝清的销售对象恰好是12岁以下儿童。2009年,瑞芝清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收逾七成。

  尘埃落定,康芝药业忙着重整河山,四处并购,弥补瑞芝清留下的“盈利空白”。今年6月份,公司连续做出了三项重大决议,包括使用1.6亿元收购维康医药集团沈阳延风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以2800万元对价竞购河北天合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资产、与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协议,从2011年7月1日开始至2016年6月30日,在全国总代理康恩贝的布洛芬颗粒。

  对康芝药业来说,亡羊补牢或许未为晚。但这样一家头顶重大风险的公司,何以突破保荐机构和发审委的重重审核,挤入A股市场呢?

  有分析人士称,作为康芝药业的保荐人,海通证券在此事件中并非没有过错。实际上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也提到了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的安全性核查问题。可惜无论是保荐人抑或发审委都将其看作例行说明。

  当然,康芝药业自有其行业主管,指望发审委在任何事情上都目光如炬,想来也不切实际。但至少,可以用制度来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比如强化对保荐机构的问责警示制度。可惜,问责制度仍然缺失。

  更值得深究的是,事发至今,作为康芝药业的保荐人,海通证券并未就此事件有过完整陈述和交代。公司的研究部门反而多次发布研究报告,推荐“买入”公司股票,直至5月25日才下调公司评级至“中性”。

  宝德股份

  包装华丽 业绩难看

  国民技术和康芝药业并非创业板第一批业绩变脸的公司,同样也不会是最后一批。早在2010年年报中,创业板中就有32家公司宣布盈利同比大幅下滑,宝德股份更不幸领跌。

  

  作为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本是优中选优,但宝德股份仍然没有逃脱业绩滑坡的命运。数据显示,2010年,公司盈利同比下滑51.53%。今年一季度,宝德股份的经营情况并未好转。2011年一季度,盈利同比继续下滑32.82%。

  “公司业绩大幅滑坡,主要是‘包装’太厉害。为筹集更多资金,保荐机构惯用的伎俩是将上市前一年业绩做高,公司上市后,募投项目尚无法达产,原有业务没有亮点,盈利便难以为继。”深圳某投行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

  公司高层在路演时的保证,尚言犹在耳。有投资者问及宝德股份董事、总经理邢连鲜,IPO后,公司业绩会否大幅下滑?对方表示,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信心,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并保持高增长,上市后将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更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和社会。

  这番话在现实面前已成笑话。宝德股份最终也加入了“变脸大师”的队伍中。2010年业绩下滑,2011年一季度业绩仍在下滑,底在何方?

  “公司经营情况一切照常,盈利情况需要等中报出来才知道,现在还不清楚。”公司董秘办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些新上市的公司原有业务进展不顺,很难让市场相信其募投项目能够取得太多成绩。”前述深圳投行人士称。

  事实上,宝德股份其中一个募投项目——“石油钻采一体化电控设备生产基地”,在2010年10月份曾公告表示建设及投产日期顺延一年两个月。

  对此,公司方面解释说,募投项目进展延缓,主要理由是公司在各方面准备不足,以及公司对石油钻采行业前景持谨慎态度,调整项目速度所致。

  面对上述情况,不知宝德股份的保荐商西部证券作何感想。

  “市梦率”碎

  30倍PE基金才敢买

  创业板“三高”横行,甚至有分析人士戏称其为“市梦率”。而今,创业板的“市梦率”在现实的轮番打击下,似乎有破灭之势。

  

  新金融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2011年上半年,创业板的首发市盈率(摊薄)降低至53.34倍,6月份新发的12只创业板股票,平均首发市盈率更降低至30倍以下,为28.7倍。相比之下,2009年和2010年,其首发市盈率分别为68.62倍和71.16倍。

  “我们现在的投资组合中已经没有创业板股票。”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投资副总监告诉新金融记者,“除非PE能够降低到30倍以下,我们才可能在里面挑些好公司进行投资。”

  然而,多数分析人士称,若新股发行制度不进行改革,创业板“变形记”还会不断上演。

  “若现行的IPO机制不改变,创业板不可能发生本质的改变。”广州一投行人士称。“管理层一味追求数量,忽略质量,不建立保荐机构问责制,盈利‘变脸’的情况还会持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也表示,创业板并没有走出主板只融资不回报的怪圈。一批中小企业其盈利模式已经在借概念、拿筹码、靠“涨价”、赚快钱,无法沉下心来靠做强实业获取财富,回报投资者!


()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