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民间借贷市场需求异常旺盛,在江浙等沿海地区相当规模的银行贷款并没有实际流向用款企业,而是流向了利率更高的民间借贷市场。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流入民间借贷市场有3万亿信贷资金,并称目前包括浙江在内的全国各省都已经展开排查。
然而,贷款资金流向和日益火爆的民间借贷,如何监管?经济学家、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马光远进行独家解读。
记者:上个月,福建的公务员以低息从银行套取贷款后,转手给担保公司、典当行或民间借贷,牟取利差收益。而现在,从事借贷转移的不仅是个人,也有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大企业。这种“转贷热”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马光远:主要原因是银行信贷套利。目前,银行贷款利率跟民间借贷利率的差距太大,民间借贷(利率)最高可能达到100%以上,普通的年利率在60%左右,跟银行利率相比,有巨大的套利空间。
很多企业即使有真实的资金需求,但做什么业务可以达到民间借贷这么高的利润?民间借贷的风险最终是否爆发需要产业支撑。比如,很多民间借贷将资金贷向中小企业、房地产、矿产等,这些产业如果不能有正常的现金流,投资回报比较低,最终有一天,(可能)还不上钱。一旦民间借贷的钱无法偿还,肯定会引发很严重的金融风险。今年,很多地方已经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民间借贷发生纠纷的案件。
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以外的这种风险并不见得可以做“防火墙”,一旦市场发生风险,风险肯定立即会传导到银行体系。
马光远:上半年发放新增贷款4.17万亿,也就是说,在这4.17万亿里,70%以上流向民间借贷市场。
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管,银监会对它的流向等做了一系列规定,但该规定很多都流于形式。比如,银监会规定,项目贷款等要由银行支付,而不是让企业自身支付。这种委托支付可以保证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应该流向的地方,但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跑冒滴漏现象很严重。银行要切断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关联,最重要的是制度上不要存在跑冒滴漏的可能。
目前,对于民间借贷,不能一棍子打死。在紧缩货币政策下,东南沿海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是民间借贷市场。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得反思,在紧缩的大背景下,主流制度体系或正规制度体系能否确保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如果主流金融机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满足融资需求。我们(应该)构建一个(金融体系)保证贷款流向应该流向的地方。另一方面,对贷款大流向做出规定,确保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作者:车丽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