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 青
6月30日,博源基金会成立五周年学术论坛于北京召开。论坛上,多位专家对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态势进行了展望。代表观点主要有两方面,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还有维持8%增速20年的潜力;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则表示,中国经济将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到一个中速增长期。刘世锦预计今明两年增长率是7%到8%之间,2015年是在7%或者以下,2020年应该在6%左右。
林毅夫表示,2008年中国人均收入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为美国当年21%,相当于日本1951年的水平。同样的技术水平差距之下,日本维持了20年年均9.2%的增速。中国的后发优势非常大,2008年以后维持20年平均每年8%增速的潜力并不是不可能。
所谓后发优势,林毅夫指出,是指发展中国家可以模仿、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避免了高投入和高风险。
他表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13个经济体充分利用了这个后发优势,取得每年7%甚至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并维持2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过去33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也是靠后发优势。
不过林毅夫同时指出,要发挥增长潜力,需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消除双轨制改革问题。
对于林毅夫的观点,刘世锦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上述13个经济体中,包括日本、韩国、中国的台湾,它们经历了二、三十年高速增长以后,出现了增长速度明显的放缓,下降的幅度大体上是在30%到40%。按此判断,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在2015年左右下一个台阶。
刘世锦表示,实际上,目前的一些现象表明下降的过程已经开始。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占总投资比重持续下降,其次是东南沿海几个经济大省市,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增长速度已由全国领先变成落在全国的后边,再次是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风险的担忧,也会引发投资的潜力以及中长期投资回报的担忧。
此外,虽然最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但就业的压力并不大,也就是说劳动力供给已经成了增长速度回落的解释变量。2012年我国劳动力总量的绝对量已经开始下降,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仍会继续,但是基本上将被服务业吸收。另外土地、水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约束仍在增强,经济增长更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全要素生产率本身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所下降。
刘世锦认为,以服务、消费为主保持经济增速在8%、9%以上是不可能的。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托于高投资,在投资结构中间,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占到50%左右,加上制造业合起来占总投资的80%到85%。当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历史需求峰值出现的时候,意味着投资高增长和整个经济高增长时代的结束。
刘世锦预测,住房需求将在2015年左右达到需求的峰值,而基础设施的峰值已经出现了。以高速公路为例,中国的投资已经基本赶上发达国家,今后十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基本上是平稳的,不会上升了,资本存量也是如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