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大的国家是由一块块小地方构成的,国家的治理,是通过一块块小地方由当地的居民管理好自己的事务构成的。地方管理的公共事务越多,留给中央的就越少;反之,中央有管理权的公共事务越多,留给地方的自主权就越少
孔子:小国寡民一直是您心中的一个理想国。可是,假如您的这个理想要是有一天真的实现了的话,那是不是中国要分裂成一个个巴掌大的小国家?
老子:国并不仅仅指今天的主权国家。在汉字中,“國”仅仅指一块有边界的地域。历史上,周朝就是由一个个邦国构成的,最小的邦国,还不如今天的一个县大。在今天的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是由一个个小邦国联合而成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国名交代的很清楚:这个国家是由众多的国家联合而成的。连地域面积很小的瑞士也是这样的合众国。这种合众小国成一国的国家又被称为联邦,即由众多邦国联合而成。联邦国家是由一级级的自治、共和的政治单元构成。其中最基础的一级就是村镇共和(ward republic, or village republic)。这就是我想像中的小国寡民,或者叫寡民小国。一个联邦共和国,通常被划分为若干个小的共和体(邦、州、省),每个小的共和体又被划分为更小的几个自治体,以此类推,直至村镇,直到个人。
孔子:您主张小国寡民、多中心,您就不担心多中心导致内乱、内战?再说,为什么非要多中心呢?小国寡民必然要多中心吗?
老子: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国大民广才是大同之世。但是,历史上大型帝国都是征服与武力的产物,如秦帝国、罗马大帝国、阿拉伯大帝国、沙俄大帝国、第三帝国等。然而,这些大帝国没有一个是稳固的,并且还制造了无数的战争灾难。从今天的世界上来看,像美国、瑞士等由众多小邦联合而成的多中心联邦国家反而实现了长治久安。从国家的演变过程来看,自然产生的国家,都是由一个个很小的自治单元演化而成的,所谓大以小为基,有小才有大。
小国寡民必然意味着多中心。天道不会创造一个单一的、孤单的世界。多中心来自于个体的多样性、民情的多样性、山水的多样性。这些必然导致地方社会政治生活的多样性。小国寡民背后的信条是:地方是地方人的地方,不是中央的地方。大的国家是由一块块小地方构成的,国家的治理,是通过一块块小地方由当地的居民管理好自己的事务构成的。地方管理的公共事务越多,留给中央的就越少;反之,中央有管理权的公共事务越多,留给地方的自主权就越少。
孔子:村镇共和,这个东西我闻所未闻。村民们有这个能力吗?没有村镇共和会怎么样?要实现村镇共和,这件事好像不大容易。
老子:村镇共和,所要保障的是村民自由。在中国这样的大一统国家,要实现村镇共和的确不容易。正如法兰西的一位智者托克维尔所发现的:村镇自由是在各种自由中最难实现的,因为它最容易受到国家政权的侵犯,村镇组织绝对斗不过庞大的中央政府。但是,村镇共和与村镇自由的重要性也由此产生。所以,由村镇组织的状况,可以想见国家制度的状况;由村镇民众的自由程度,可以想见一国民众的自由程度。村镇组织将自由带给民众,教导民众安享自由和学会让自由为他们服务。衡量一个国家的自由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看自由在村镇一级和村民身上的落实情况。
这也就是说,对村镇共和与村镇自由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村民,而是来自中央,来自权力的核心。对村民自身的能力,我们则大可不必严加怀疑。村民们们并不像官僚们所想象的那样愚昧。他们比谁都更知道谁是村里的坏人。村民们也许不是像国家领导人那样的战略家,但是,对他们的利益,对他们村里的事情,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村镇共和的目标主要是建立一个有序、自主治理的乡村秩序。民众总是先初步学会进行地方自治,然后才能学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没有村镇共和之砖,就没有复合共和的大厦。自治社会正是由这些自治的村镇组合而成。
孔子:要是您讲的这一套真的实现了,那整个秩序就颠倒了。自上而下的秩序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自下而上的秩序。这不就乱了套了吗?
老子:我想要看到的,正是由自下而上的秩序来取代自上而下的秩序。我认为,自下而上的秩序才是真正合乎天道的秩序,自上而下的秩序是合乎王道的秩序,而天道与王道不能并存。你看看今天的世界上,还有几个国家在行王道?
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自上而下的秩序,是无视小的秩序,自下而上的秩序,是以小为根基的秩序。自上而下的秩序,通常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秩序,其特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这样的秩序是违反天道的,每个人都是天道之子,帝王们怎么能擅自把天道之子变成王臣呢?天下的土地,属于生活在其上面的每一位天道的子民,怎么能专属王土呢?
孔子:您的这种强支弱干的政治思路,恐怕与中国的政治传统不相符吧?理想的政治是礼征乐伐自天子出。中央是核心。如果重心下移的话,那置中央的权力于何地?
老子:你说的是大一统下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我对这个传统很反感。再说,这也不是中国唯一的传统。比如说,我们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就没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如果春秋时代是钳制思想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思想史上就不会有我们俩的地位。没有政治上多元竞争思想上百花齐放的春秋时代,怎么会产生你孔仲尼?又哪有以后各个朝代的儒生、儒学、儒教和儒家思想?
孔子:这个倒是,没有春秋,就没有您和我,就没有《道德经》和《论语》。但是,即便是那个时代造就了我,我还是不喜欢大权旁落,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周室以便让整个华夏团结在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周室周围。我的理想模式是:一切政治都是中央的政治。
老子:我跟你的看法正好相反。我记得有位美国政治家说过:“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我觉得中心在下的政治才合乎天道。在今天看来,这种重心在下的政治,必然是地方的。在自下而上、通过选举、自主构建的政治秩序中,政治是地方的,政治家是地方在中央的代表。
比较起来看,在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下,一切政治都是中央的,官员是中央在地方的代表。一切职位都是由最高权力任命产生的,就是“一切服从中央”。大一统下的那种官员轮换制与异地做官制,更是旨在切断官员(政治家)与当地民众的纽带,确保他们只对皇帝负责。而皇帝的权力先是通过武力得来的,后来是世袭的,与民意毫无关系,直到被推翻为止。地方的事情、公民的个人感受完全不进入中央掌权者的视野,除非有了突发事件。也正是由于政治重心所在的位置不同,也才有不同政治体制之间的差异。美国的多中心联邦主义政体,是政治重心落在地方的典型。我以为最可取的制度结构形式只有一个,那就是小“国”寡民、村镇共和,最终由村镇共和,走向复合共和。
孔子:复合共和,这个词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什么是复合共和?
老子:前面提到的联邦国家就是一种复合共和政体。在这样一种复合共和中,最大单位的共和体是联邦共和国,最小单位的共和体是村镇共和。故村镇共和是联邦主义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只有建立在强大的地方共和(包括村镇共和)的基础之上,才可能有强大的复合共和。
有道之国离不开地方的逐级自治和全国的共治。这种体制又被称为是联邦主义的复合共和。如果各级政府只有自治,没有共治,那将导致国家的分裂。如果只有共治,没有自治,那就蹈入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最终,整个国家也会因政府无限膨胀而内爆、坍塌。有道的政治,正是自治与共治的平衡。复合的共和,才符合天道,才是人类政治的大道。
天道章句之八十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自治之下,政府要小,民众要少。
即使大规模杀伤武器也无需使用;
使民虽有迁徙自由却不用脚投票;
虽有战车战船,没有乘坐的必要;
虽有重型武装,没有陈列的必要。
政通人和,尽力让民众安居乐业。
吃的好,穿的美,住的安,过的欢。
毗邻之间,珍惜生命,和睦共处。
民众从生到死,都不见陈兵内战。
(作者系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本文系作者“天堂茶话”第八十章《复合共和》。该系列其他文章请参阅刘军宁的搜狐博客。)
刘军宁的其他专栏文章
刘军宁:为什么价值投资者都信奉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一)
刘军宁:“保守的投资者夜夜安枕”(“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二)
刘军宁:真正的投资者喜欢长大的公司(“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七)
刘军宁:从人性论看投资者的能力圈(“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八)
刘军宁:学会了解,或者回避投资(“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九)
刘军宁:保守投资者为何慎对科技股(“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
刘军宁:“价值发现”源于资本自由(“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一)
刘军宁:赚钱赚到几时休?(“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二)
刘军宁:金钱究竟能不能买来幸福(“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三)
刘军宁:如何形成自己的投资哲学(“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四)
刘军宁:中产阶级离财务自由有多远(“保守主义投资哲学系列谈”之十五)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