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后,截至今年9月1日,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比去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一年来的实践表明———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对经济发展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遏制大量圈占土地设立开发区的势头,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对于让过热的经济降温,有些人曾经担心会影响就业增长。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宏观调控对就业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城镇失业率降低
2004年前3个季度统计数据表明,宏观调控的实施没有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9月底,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74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86%。38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77%。帮助“4050”人员(女40岁、男50岁以上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79%。
截至9月1日,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去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年初曾预期,全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将达到4.7%。从前3个季度的趋势来看,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比预期的情况要好。
措施有力促就业
分析家认为,促进就业本身就是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目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指导,降低和取消了反担保门槛,使更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小额担保贷款”。
此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3年50万技师培训计划”,采取措施帮助“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并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实施“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中国项目。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15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析,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其中以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需求比重合计达60%。除制造业之外,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及社会服务业受宏观调控清理项目影响较小。而那些被清理的制造业项目大部分是在建或拟建的项目,还没有形成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
1月至9月,私营企业投资同比增长59.4%,继续保持吸纳劳动力的主力军的作用。
增加农民就业“位子”
中国农村地少人多是基本的事实,一般估计不充分就业的农村人口有1.5亿左右。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农用地转用指标压减20.3%,其中耕地转用指标压减23.4%。上半年撤销开发区4735个,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此举对缓解农民因失地而被迫进城寻找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宏观调控的实施,加大了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中央财政预算今年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比去年增加了300亿元。
据农业部统计,前3个季度政府向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12亿元,13个粮食主产省区补贴农户1.3892亿户,平均每户增收74元。
国家统计局对6.8万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表明,前3个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1.4%。其中,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增长24.9%,达到人均958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种粮收益的提高,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农业投入的大幅增加,必将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投入,使得农村不充分就业形势有所缓解,这也有助于减轻民工潮对城市就业的压力。
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白和金认为,宏观调控保住了农民的“命根子”,使就业的“位子”增加了,不仅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地区间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