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经多方努力,8名在伊拉克遭遇绑架的福建平潭籍中国公民23日被安全移交给中方。中国驻伊使馆官员表示,将尽快安排8名受惊吓、遭磨难的同胞返回祖国。
前车之鉴不可忘却。去年4月12日,曾有7名中国公民在伊拉克被非法扣押。
不足一年,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虽说绑架中国公民的行为有极其复杂的背景,与伊拉克当前的国内局势有逻辑上的相关性,但我们决不能将两起针对中国公民的绑架事件的成因,轻率地归结为伊拉克当前的“时局”。
24日,中国驻伊大使馆已确认,上述8名福建平潭籍同胞均以“个体务工人员”的身份进入伊拉克,大使馆虽未明确指出他们系通过非法渠道前往伊拉克,但根据大使馆官员所采用的比较“含混”的“外交辞令”,外加经验判断,8名同胞的出国渠道恐怕不是那么“正规”。
这些年里,对外劳务输出被国内许多地区当作解决就业难题的一条渠道,有的地方甚至还作为本地区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加以倡导和扶持。这样做并不构成问题,成问题且问题很大的是,国内各地的劳务输出普遍存在着“明”和“暗”两条渠道。
“明”的渠道,最早一般由各级外经部门直属的劳务输出中介公司“通吃”。后来禁止政府部门直接办公司。这类“直属中介”表面上与“老子”脱了钩,但利益上大多“藕断丝连”。
由于这类“市场中介”仍具“半垄断”属性,它们的中介收费及事后提成很高,而服务和保障却往往乏善可陈,有些甚至干了不少坑害同胞的勾当。翻翻这些年的报纸,此类丑闻屡见不鲜。
“明渠”不畅,垄断利润又高,必然刺激“暗渠”大量滋生,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如果“明渠”和“暗渠”双双生意兴隆,又说明,国内对外劳务输出的市场需求的确很大。近年间,随着失地农民的成批量生成,又使这种需求成几何级数般扩大。为什么政府不断加大对非法劳务输出的打击,而“暗渠”却越打越多,关键还是做这类生意有利可图。
去年至今,鉴于伊拉克安全局势堪忧,又鉴于国际恐怖活动日益猖獗,外交部及国内其他涉外机构曾多次告诫中国公民,不要轻率地前往伊拉克等战乱国家经商、旅行或务工。非外出务工不可,则一定要选择正规劳务中介。但人们也不能据此认定,8名同胞此次在伊拉克的遭遇属不听劝告,人们还应当分析这些农民为什么对有关机构的劝告“置若罔闻”?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