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和谐社会导向正是现今改革区别于过去改革的最大创新之处。以往改革以经济改革为主,而现今改革在强调效率的基础上,注入了公平的元素,强调和谐社会。
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后,温家宝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亲切中透着坚毅。总理坦承,我们正遇到一系列“两难”的问题,经济发展慢了不行,快了也不行。消除经济不稳定的体制性根源,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无不依靠改革。为此,他提出五项改革,并说今年是“改革攻坚年”;“早改比晚改好,否则积重难返”。
“改革”这个字眼,语言虽平实,深意含其中。对照今昔经济社会情势的深刻变化,我们不难发现今天改革所面临的紧迫性、深刻性和创新性,远非昔比。
最紧迫的改革导源于对宏观调控成果的巩固和调控机制与手段的完善。经过去年的宏观调控,成效显著。但是,一、二月份数据显示,投资规模极有可能反弹,煤电油运依然紧张;而且,审批土地供应和指令银行信贷等行政调控手段的过度使用,将不利于市场化投资与金融体制的建立;特别是人们认识到,投资膨胀跟政府职能未能根本转变、一些地方政府热衷追求单纯GDP增长相关。也可以说,正是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凭借旧体制的惯性和粗放增长的思路,催生了过去一轮经济过热。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今年“第一位任务”宏观调控对应,列为五项改革之首的是“政府自身的建设与改革”。基本目标就是建设一个高效廉政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意味着,政府要由追求单纯经济增长的体制转变为为和谐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设施)和普遍服务的体制,它包括为公民的平等竞争和自由发展提供公平的环境与机会,公正的司法服务,以及畅达的舆论监督和公民权利表达机制。
其实,和谐社会导向正是现今改革区别于过去改革的最大创新之处。应该说以往改革以经济改革为主,具体表现为经济的市场导向和企业的利润导向。而现今改革在强调效率的基础上,注入了公平的元素,强调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导向在今年的改革任务中得到体现。比如,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就是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式,对过去诸如“剪刀差”等政策和体制进行纠偏,促进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再如,社保体制的改革与建立也是针对过去一些年来贫富差距有所扩大现象予以矫正,使得那些还没有解决温饱或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人们能够享受基本的生活保障。
现今改革的深刻性也超过了过去的改革。以往改革基本上是少改存量,主改增量,通过把“蛋糕做大”的办法,让所有人都获益;现在则不同,改革的每一步推进,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涉及既得利益的调整。这正是此次改革“攻坚性”之所在。政府改革要求机构行权方式的规范化和一些官员从权力部门的退出;国企改革必然导致职工对体制内身份“铁饭碗”的放弃;金融改革,更是意味着凭借行业垄断获取“旱涝保收”利益格局的打破。这种调整利益格局的改革,呼唤着涉及其中的人们要有心态上的更新,以发展的心态抓住新机遇。
改革的复杂性也要求思维和政策上的创新。以国企改革为例,绝大多数中小型国企的改革已经通过“内部型”改制顺利完成,而现今许多大型甚至特大型国企若要实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造和改制,则需要超越已有的局部经验,放眼全球,借鉴现代大型跨国公司的制度规则。社保改革亦复如此,目前问题是资金缺口大,统筹部分挤占个人账户、缴费率攀升,导致入保人信心不足;只有在资金来源政策上进行创新,社保改革方可顺利推进。
也许最需要思路创新的当属金融改革。无论是银行系统的改革还是证券市场的再造,若能有某些局部的自下而上的改革试验和基层参与(如民营银行问题),若能在方案的智慧来源和设计主体的范围上有所扩大(如股权分置问题),则金融改革成功的胜数必将提高。
( 责任编辑:xiaob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