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央行决定从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行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以来,国内学界普遍认为此招对平抑房价影响力有限,从波澜不惊的市场反应看,也大略佐证了这一推断。人们不禁诘问,拯救房市还有辙没辙?。(>>>点击进入搜狐财经论坛讨论)
理论上,出于“软着落”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需要,高层针对房市的调控措施宜“点刹”而不宜“急刹”,此其一;其二,各地房市情况不一,有的健康发展,有的“泡沫”乍现。统筹兼顾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问题严重的地区难免下手不狠药力不够,难以显效速效。以加息为例,去年10月末的加息非但未能为炒房退烧,房价非降反升,全国商品房平均售价涨幅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少地方房价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利率上涨幅度,炒家怎么会买调息的帐呢?
无论“有泡沫”论者与“无泡沫”论者如何打“口水战”,当下中国房市有几个基本事实谁也捂不住盖子。一是房价疯涨畸高,百姓买不起房。去年全国商品房平均售价上涨14.4%,商品住宅平均上涨15.2%,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比上年增长7.7%。二是供求规律被扭曲。“双高”并存,一边是房价高得离谱,一边是空置高得惊人。三是房地产商普遍存在暴利、欺诈和偷税现象。
高层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之所以难以速效显效,固然有政策不配套不连续的原因,但在我看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上述“高危”症状,地方政府咎不可辞。
首先,疯狂炒地皮。不少地方政府控制地块抑制供给,伺机挂牌出让,炒出天价“标王” ;不良房地产商趁机浑水摸鱼囤积地皮转手牟利,客观上造成地块供给趋紧,“地价拉动房价”的假象。
其次,盲目经营城市。大搞“形象工程”,大上“政绩工程”,不计成本后果拆迁,人为制造“房屋需求旺盛”、“需求拉动房价”的虚假现实。
再次,暗中“操盘”。新华社3月16日电:最近某省一重量级房地产老板爆出“猛料”:有个城市为了抬高出让土地的价格,特意请他们这家公司来当“托儿”,与外地投标企业竞价。这位老板十分担心价格抬得太高了,砸在自己手里吃不消。“你只管往高里抬价就行了,如果砸在手里,由政府兜底,大不了再还给政府”,政府的一位官员这样“开导”他。吃了政府官员的“定心丸”,这位老板竞起价来底气十足,果然使地价迅速飙升,再创这个城市土地出让价的新高。
如果地方政府真想为房市退烧,并不缺少有的放矢立竿见影的办法。比如南京从今年起将逐步取消中低价商品房成片建设的模式,改用大型普通商品房小区配套建设的新办法。据称,“此举是政府严控南京房价的一剂猛药”。近日,南京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可售房源半数大幅让利,“特价”房疑似降价清盘的迹象。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市“速效救心丸”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我的观点是,对待非理性房市固然需要高层利用政策工具继续出台一系列相互配套综合施治的调控措施,更须要地方政府拿出积极配合抑价为民的诚意和作为来。不然,预期“房市新政”显效速效恐怕难以令人乐观。
相关阅读:
抑制房价
房地产税不能孤军奋战 政府操盘房价背后的利益难题
房价:神仙打架
听不听蚂蚁呐喊? 视点:房价高处不胜寒
谁把老百姓“绑”上了高房价战车?
高房价的板子该打向谁?
查阅更多精彩的财经评论文章,请光临搜狐财经评论!
( 责任编辑:胡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