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针对北京市二季度经济运行资源仍然偏紧张的形势,北京市副市长张茅在昨天的北京市工业经济运行调节部门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提议,在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召开会议,白天应拉开窗帘,以节约电能(4月8日北京晚报)。
艳阳当空,万里无云。然而室内却将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弄得伸手不见五指,再把吊灯、顶灯、壁灯以及所有的灯统统打开,然后再坐在这灯火辉煌中开会--这种模式,不仅北京有,其它地方也比比皆是。不仅在宾馆、饭店开会时如此,在单位内部开会时也是如此,以至于习惯成了自然,不拉上窗帘不点亮电灯那就反而不像开会了。谁也没有计算过这样开会要增加多少电费的支出,然而以中国之大、会议之多,绝对不是一个小数。而问题更在于,“不要阳光要灯光”的“会议室模式”,正在日复一日地消耗着宝贵的能源。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上有关电力供应紧张的消息又在触动人们的神经,各省电力紧张警报再次拉响。业内人士警告,2005年全年缺电的程度超过2004年,不是没有可能。去年的电荒,令人心有余悸,而现在缺电的阴影又在悄然逼近,说电荒已成为心腹之患,也不是危言耸听。电荒从表面看似乎只是因为电源和电网建设的滞后,然而更深刻的背景,却反映了煤炭、石油等一次性资源的瓶颈制约。电厂可以盖,电网可以建,但一次性资源却是不可再生的。倘若一次性资源“荒”了,那么电厂盖得鳞次栉比,电网建得密如蛛网,也是无济于事了。
在去年的电荒中,许多地方被“逼”出了不少节电措施,但是随着电荒的缓解,被电荒“逼”出来的好措施又随之淡化甚至被丢在一边了。比如会议室内的窗帘,在电荒最厉害的时候也曾拉开过,可惜的是现在又拉上了。其实电荒并非离我们而远去,以我们的国情看,现有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已相当吃紧,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相当脆弱,电荒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至多是程度不同而已。
有专家说,我们应该将“电荒”视为资源危机的一次预演,如果还有什么值得庆幸,那么它其实是给我们留出了应对危机的空间。预演催人惊醒:转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抛弃浪费型的消费方式,已是刻不容缓。节能需要政府作出表率,政府节能不仅可以减少公共财政支出,更在于一种导向。从这个角度讲,抛弃“不要阳光要灯光”的“会议室模式”,其意义就不只是“拉开窗帘”开会了。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