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这世界变化快,真快!八十年代,一位市委书记贪了几千块钱,被判了八年。二十年后,在绥化,一般干部受贿、行贿不到五万元,屁事儿没有,“有来头”的干部则翻了一番,受贿、行贿不到十万元,同样屁事儿没有,“乌纱帽”还戴得稳稳当当。尽管按刑法规定,行贿、受贿、贪污够十万,就够枪毙一回了。这般宽大,恐怕要创纪录了。
为啥如此宽大呢?
“由于涉案干部多,纪检监察部门遇到了难题,如果全部追究,相关市县、部门的正常运行将受到影响,甚至整个干部队伍就垮了”。所以,绥化市纪检委“创造性”地提出了“抓大放小、重在整改,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政策和策略,切实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端正一方风气”(《大河报》4月7日报道)。 新闻链接》》》
涉案官员如此之多,确实给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出了个难题,但当地纪检监察部门给的这个解法,能达到预期效果么?恐怕有些一厢情愿了。
首先,这样做曲解了“宽大”的意义。虽然坦白从宽在纪检监察和司法实践中,是一个长期执行的原则,但宽大是有度的,而绥化市纪检监察部门的作法,早已远远过了度,这根本不是什么宽大,而是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放任和纵容。所以,这样做固然“宽大”了,但不仅难以起到“警示一片,端正一方风气”的作用,恐怕还将使当地官场的“污染”进一步恶化--有了这个先例,一些官员就可以放心地在这次的“追究线”以下为所欲为了。如果纪检监察部门来“找事儿”了,他们就可以以这次的处理办法做为挡箭牌,纪检监察部门还能硬起手腕来追究么?
其次,这将使党纪、政纪和国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当地大打折扣。虽然大家都知道纪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如此大规模而又明显的不公正处理,纪律和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体现在哪里呢?这将告诉当地人们,纪律和法律都是“弹性”的“橡皮筋”,只要你有办法,它的“弹性”就会随着你的要求而变化。自然,今后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工作难度,将为之增加——对纪律和法律不买账的人,也将会增加。
第三,这样一来,当地的各项工作,也还将在“马德式”的轨道上行进。试想,党政机关中都是那些有“前科”的大官小吏,有几个人会真正痛改前非,把心思好好用在工作上呢?就算痛改前非了,可他们的官是“买”来的,也许根本不具备相应的能力,能干出什么名堂呢?而且,面对这样一支干部队伍,当地群众会信任他们么?难哪。如果不信任,他们又如何带领群众奔小康?
所以,这般“从轻处理”,必将进一步恶化“马德案”对绥化造成的巨大伤害,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党和政府的形象呢,自然也难免继续受损。
在我看来,这个“难题”本来就不该由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来解。一来在马德的阴影之下,他们的“屁股”上很难干净--又如何理直气壮地去给别人“揩屁股”?就算干净,面对当地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他们也很难公正处理。所以,建议由更高一级纪检监察部门来解这个“难题”,从头重新处理,虽然必要时仍需适当宽大,但不能再这般放任和纵容了。至于“整个干部队伍就垮了”的担忧,未免有些过虑。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