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回答中外记者关于“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舒尔茨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经济学。舒尔茨的话被温总理引用并很快传播后,“穷人的经济学”在中国成为了热门话题,成为了中国经济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这不禁使我想起,6年前的1999年,笔者在北京和经济学家童大林的一次访谈。童老时在由他创办的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任职。按照他的说法,他们的研究所包括他的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关注全球。而其核心和灵魂,则是关注人。关注老百姓,关注人民,关注劳动者,关注人才。这天,这位一向以其著作内容粗犷大气著称的经济学家,没有从改革开放宏观落笔,而是谈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鲜话题:老百姓经济学——可说与舒尔茨的“穷人的经济学”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现将本人记忆所及(以记录稿为证),介绍童老的观点如下,以飨读者:
人民生活优先,将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方向
童老是这样诠释他的观点的:老百姓经济学,或叫人民生活经济学,其发源于邓小平理论的“三步战略目标”学说。小平同志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步战略目标--基本上解决全体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战略目标--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国家水平。”这三步战略目标,都是为着逐步解决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
为什么现在经济发达国家仍然困难重重?为什么一个庞大的苏联突然解体?为什么一些落后国家、地区以及一些民族、宗教纠纷严重的地方,政权不断更迭,局部战争连绵不断?童老说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无论哪个国家(穷国或富国)、哪个地区、哪个城市、哪个村庄,都必须把优先解决全体人民的生活问题,当作第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中的中心。因为,如果哪个地方的老百姓,处境不好,生活艰苦,日子过不下去,那么,哪个地方的社会制度、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命运如何,可想而知。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生活优先”,将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方向。
任何国家社会的安定,取决于人民生活的提高。
童老由此断言:任何国家、任何地方的社会状况要安定,基本上决定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好坏,决定于经济是否发展。人民生活是每一次社会发展循环的起点和关键。而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更决定于改革开放是否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童老进一步分析说,失业、通货膨胀、治安不好、腐败……等等,都和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人民生活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人民生活好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经济就能顺利发展。经济发展了,就业多了,商品多了,通货膨胀也就能得以缓和,腐败现象也可能大大减少。总之,不抓人民生活问题,不把发展当作硬道理,其它问题只能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建议建立“老百姓经济学”研究体系
童老说,之所以现在提出建立“老百姓经济学”(或“人民生活经济学”)来进行研究,是因为:1、人民生活和各种经济问题都有很密切的联系,很难加以截然分开。每个经济领域和经济学科都把人民生活问题当作它们的题中之义。人民生活问题,既然无处不在,事事相关,就应该把它相对独立出来,独成体系,有何不可呢?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问题依然很多,解决起来还很困难。单就衣、食、住、行、医,每一项都是艰巨的任务,稍一不慎,决策不对,政策失控,工作方法不对头,那就更加麻烦了,甚至束手无策,改革就有可能被拉向后退。3、人民生活问题必须在政府所有部门、所有各级干部中树立坚定不移的第一位工作的观念。如果有一门经济学科出现,就可能有助于此项工作任务保持不败的境地。4、人民生活问题,天天、处处都在产生、发生,所以情况很多,资料不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人们对此用心,敢于抓住问题,研究工作定会做好。只要随时随地注意总结经验,条理化、理论化也就顺理成章了。仅一个“食”字:菜蓝子、食物构成、营养水平、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等等,就有得我们研究了。5、人民生活问题从更广的范围来说,还可以分三大类,即物质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医”,精神生活的“教科文体娱”,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就业、物价、治安、腐败和环保等等。
记得采访一直延续了两个多小时,童老一再表示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提供给有兴趣的经济学家参考。现在6年过去,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生活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下产生的不公平等矛盾是一种必然。经济学通俗的说法是“经世济民”,是研究如何为普天下的老百姓最大化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学问,以人为本,解决“贫穷”该是经济学家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舒尔茨的“穷人的经济学”,还是童大林的“老百姓经济学”观点,不仅在当前有着现实意义,在未来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中国需要“穷人的经济学”,需要“老百姓经济学”。也因此,建议每个关心群众生活的人民公仆,关心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界、企业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对童老的“老百姓经济学”,细细咀嚼。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