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今后市场重心将转向中低收入者。对住房价格控制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的地区,政府很可能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您认为现在是不是买房的最佳时机?”——这是当今房地产领域最流行的问语。
如果说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三思的话,我们可以先把某权威网站所获得的这一问题的答案拿出来供人们参考。该网站上的网民认为现在是买房最佳时机的占16.34%;认为有待考察的占21.78%;而直接回答不是买房最佳时机的占61.88%。
房地产到底怎么了
当2005年刚刚进入它的第三个月,一些原本并不十分关心房地产的群众忽然注意到,大众传媒有关房地产价格的报道忽然出现铺天盖地的势头,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无不拿出最黄金的版面或时段发布有关房地产的政策、动向及评论。中国房地产到底怎么了
就是此时,有关专家把2004年中国房地产业的景观图和2005年的走势摆到了公众面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组的信息是 2004年中国房地产业出现的几个特点需要引起密切关注。
首先看房地产投资 一是房地产投资增速趋缓,但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仍保持上升趋势;二是投资结构发生变化,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继续减少。2004年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下降,从2003年的6.1%下降至4.6%,为1998年以来最低。而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从2001年以来一直处于减少趋势,五年减少了6个百分点;三是国内信贷比重降低,但对银行的依赖度依然过高。
再看房地产开发 第一,土地开发面积减少,购地和开、竣工面积增速减缓;第二,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房地产开发市场据估算有50%左右来自于拆迁产生的被动需求。三看房地产销售 第一,销售量持续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以及销售给个人的购房额持续上升,2004年商品房销售量比2003年增加450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超过1万亿,为1998年的4倍多;第二,房价大幅攀升。全国商品房价格1998年至2003年,年均增长59元。2004年大幅攀升,这一年增长了355元,达到了每平方米2700元。
房价必须被牢牢掌控
如果以上“情报”还不能使缺少专业知识的普通群众勾画出房地产市场的完整画面,我们可以直接阅读专家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主要问题的六个结论 一是房地产开发商自有资金比重低;二是圈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三是房价增长过快;四是住房社会保障的配套政策不健全;五是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负债率高;六是二手房房源没有释放,供给不足。———有专家更直接指出 如果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措施不力,极易造成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国家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最近几天,细心的读者可以从许多媒体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话 保持住房价格特别是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相对稳定,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具体表现。
有专家发表评论说 以上观点既可以理解为政府的决策与决心,也可以理解为确保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必需。如果相关机构和企业低估以上这段话的严肃性恐怕“要犯大错误”。专家甚至预言,对住房价格涨幅超过当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定幅度的地区,有关部门很有可能采取暂停审批该地区其他建设项目用地、暂停提高公用事业价格和收费标准等措施;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政府很可能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政府如何掌控房价
一批对政府决策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提出的掌控方法也许应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
其一是调整和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在控制非住宅和高价位商品住宅区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供给,提高其在市场供应中的比例。全面落实廉租住房制度,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及时调整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土地供应。抓紧清理闲置土地,促进存量土地的合理利用。
其二是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各地严格依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强拆迁计划管理,合理确定年度拆迁规模。坚决制止城镇建设和房屋拆迁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和大拆大建行为,以避免拆迁带来的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进一步减轻市场压力。
其三是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预期,控制不合理需求。在继续支持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基础上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控制投资性购房需求的力度,严肃查处哄抬住房价格等非法行为,有效遏制投机炒作。
其四是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建立健全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全面准确地掌握房地产市场状况和运行态势。加强对房地产市场有关问题的研究,对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住房价格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继续完善调控住房价格的有关政策措施。其五是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稳定住房价格,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土地、金融、财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还可能根据情况适时出台有关政策。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尽快制订具体落实方案并组织实施。
正在专门研究房地产问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景国的预测是 鉴于政府将采取措施抑制房地产增长等多重因素,预计2005年房价增幅将有所趋缓,但房地产企业可能会洗牌重组。
李景国并进一步指出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概念炒作标新立异,适应了高收入阶层的文化品味和时尚的需求,今后市场重心将转向中低收入者。购房者将更加重视住房的原本本质,以概念吸引购房的策略将逐渐失去光彩,品牌竞争将回归理性。”如此看来,认为现在不是最佳买房时机的公众的理性与判断力不应低估。记者 董山峰
( 责任编辑:铭心 )